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0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737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730篇
地球物理   769篇
地质学   1918篇
海洋学   432篇
天文学   167篇
综合类   388篇
自然地理   36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71.
根据采自青海南部高原曲麻莱、治多地区的圆柏树轮样芯建立的树木年轮年表,重建了近450年来高原春季(4~6月)的最高气温序列。采用多窗谱分析、小波分析和Yamamoto突变检测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了重建的高原春季最高气温序列的准周期性及多尺度突变特征。结果显示,青海南部高原地区春季最高气温的变化存在较明显的31~54年低频和2~4年高频准周期波动特征。在30~54年时间尺度上,青海南部高原春季最高气温变化经历了1622~1639年、1798~1816年、1896~1913年和1933~1951年的偏冷期以及1684~1703年、1779~1797年、1817~1835年和1914~1932年的偏暖期。分析还发现,青南高原地区春季最高气温在冷暖期的转换过程中存在着较明显突变现象,在30~40年时间尺度上,Tm序列在1610年、1668年、1816年、1915年和1934年前后的突变是明显的。交叉相关分析显示,在滞后7.5年左右,青海南部高原春季最高气温波动与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72.
通过对脉动压力信号时间序列的分析证实了紊流的分形特征.首先,计算脉动压力信号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并将其与动力系统相空间中图形结构的维数联系起来.分析表明,关联维数DC随嵌入空间维数的不断增大而逐渐趋于定值6C<7,从而证明了相空间中稳定、低维吸引子的存在,也即证明了紊流内在有序性的存在.其次,用线截法从压力信号推求等压面的维数,发现等压面维数随不同压力值的分布与压力脉动的概率密度分布一致,概率密度越大,等压面维数也越高,且等压面的分形特性是局部存在的.  相似文献   
873.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贝壳堤剖面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果显示这个地区植被与气候在晚更新世中晚期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36.2~31.2kaB.P.(未校正14C年代,下同)期间,以禾本科、藜科、蒿属、莎草科为主,发育草原-草甸植被,气候温和湿润,盘星藻出现较多,反映淡水湖泊,水深在10m左右;31.2~27.6kaB.P.期间,松属、云杉属、桦属等为主的木本植物的含量增加,周围山地森林发育,表明气候温暖,降水量增多。但由于蒸发量大,有效湿度下降,荒漠成分柽柳属等增加,盘星藻在30kaB.P.以后消失,反映湖泊盐度增大;27.6~23.3kaB.P.期间,植被中荒漠成分显著增加,周围山地森林萎缩,气候趋向相对寒冷干旱,湖面积缩小;23.3~18.0kaB.P.,孢粉浓度很低,蒺藜科、藜科等荒漠成分明显增加,植被稀疏,已趋向荒漠化草原,反映气候寒冷干旱。从整个剖面来看,主要的陆生植物孢粉类型为禾本科、柽柳属、蒺藜科、麻黄属、松属、云杉属、柏科、胡桃属和桦属等,藜科和蒿属含量很少,这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表土分析结果完全不同,也与其他草原以及荒漠草原的表土花粉结果相异。这说明晚更新世中晚期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植被和现在无法进行比较,气候环境与现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874.
The anomal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rtical line‐source 3D borehole‐to‐surface model are simulated by an adaptiv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the anomaly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is pressed and the closer to the source, the more pronounced, the anomaly is stretched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radius. Adding a B pole in the Y direction can offset the effect of stretching to some extent. The anomaly that is closer to the source of the profile is clearer than the anomaly that is far from the source.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borehole‐to‐surface electrical method.  相似文献   
875.
以江西德兴斑岩铜矿床之细矿脉为研究对象,文章介绍了细矿脉剖面采集及研究的工作方法,着重讨论了自矿脉至围岩元素的空间展布特征。成矿元素Cu、Ag、S和控矿元素Fe、Rb、K都属确定性分布型。对照元素的扩散和渗滤理想模式,得到如下认识:在成矿成晕的地球化学过程中,成矿元素Cu、Ag、S以及Fe以扩散作用为主,控矿元素K和Rb以渗滤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76.
定量评价硫酸对岩溶碳汇效应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岩石风化碳汇通量估算精度, 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选取受酸雨影响的桂林岩溶区为研究对象, 在枯水期对研究区14个岩溶大泉和15条地下河水化学成分和碳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 岩溶大泉和地下河中阳离子以Mg2+和Ca2+为主, 阴离子以HCO3-为主, 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90%以上, SO42-含量较低, 其含量范围为0.004~0.213mmol/L; 所占阴离子组成比例为0.12%~6.11%;δ13CDIC、[Ca2++Mg2+]/[HCO3-]更偏向于碳酸溶解端元, 离硫酸溶解端元距离远, 证实硫酸参与碳酸盐岩的溶解对地下水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简称DIC)及δ13CDIC的影响有限; 与Sr2+/Ca2+值一样, δ13CDIC主要受径流条件控制, 其大小可以反映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强弱.利用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由硫酸溶蚀碳酸盐岩的平均比例为22.64%, 产生的DIC(HCO3-H2SO4)占总DIC的平均比例为13.04%, 碳酸产生的DIC(HCO3-H2CO3)占地下水总DIC的比例为86.96%, 其中来源于土壤大气中的HCO3-比例为43.48%.因此, 扣除硫酸对地下水中DIC的贡献后, 岩溶碳汇效应将减少13.04%.   相似文献   
877.
论透闪石玉命名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穆尔1863年发表了对来自我国圆明园的和田玉及翡翠的矿物学分析成果,将它们分别命名为“Nephrite”和“Jadeite”。这两个词后来被译成“软玉”和“硬玉”一直沿用至今。其实,它们之间硬度并无不同,“软玉”一词在矿物学界和玉石界使用中也有一定混乱。根据玉石命名原则及和田玉的矿物成分和它在我国悠久的命名历史,建议“软玉”一词以“透闪石玉”取代。透闪石玉是由微晶透闪石组成、具毡状结构、符合工艺要求的玉石。可按地质产状、颜色、工艺等级、并考虑传统名称进一步划分品种。按产状可分为子玉、山玉、山流水等,按颜色分为白玉、黄玉、青玉、墨玉、碧玉等。  相似文献   
878.
本文报道的微体化石产于湖北宜昌樟村坪万家沟剖面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第10层的硅磷质结核中,化石组合包括疑源类Appendisphaera grandis、Ericiasphaera spjeldnaesii、Knollisphaeridium maxi mum、Leiosphaeridia tenuissi ma、Meghystrichosphaeridium perfectum、Tianzhushania polysiphonia、T.spinosa、T.ornata;丝状蓝藻Oscillatoriopsis obtusa、Polytrichoides induviatus、P.lineatus、Salome hubeiensis、Siphonophycustypicum;多细胞藻类Sarcinophycus palilloformis、Wengania minuta。该微体化石组合面貌与黄陵背斜东、南翼陡山沱组二段硅质结核中以大型具刺疑源类Tianzhushania为特征的组合相同,与贵州瓮安地区陡山沱组上磷块岩下部保存的微体化石组合面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79.
自适应非线性有限元的多重网格法求解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述了非线性自适应有限元的多重网格法求解过程。 通过算例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以及自适应多重网格有限元用于开挖施工过程模拟分析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80.
通过对水中含有微量氯苯的吸附特性研究,考察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吸附氯苯的动力学、热力学及连续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吸附氯苯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即化学吸附是吸附过程的控制步骤;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上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在15、25、35℃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36、28.17、27.85mg/g;动态模拟实验中,当氯苯质量浓度为10mg/L时,氯苯的去除率大于80%。乙醇作为溶剂可以使吸附饱和的β-环糊精交联聚合物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