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55篇
  免费   1957篇
  国内免费   2825篇
测绘学   1169篇
大气科学   1365篇
地球物理   1886篇
地质学   5310篇
海洋学   1410篇
天文学   297篇
综合类   740篇
自然地理   1060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663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654篇
  2018年   637篇
  2017年   546篇
  2016年   629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612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670篇
  2011年   644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569篇
  2007年   511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96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是广泛存在于大气中的一类毒害有机污染物。本研究采集了2018年冬、夏两季珠江三角洲9个地级市的气态和颗粒态(PM2.5)样品,分析了16种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优先控制PAHs的浓度水平和时空变化,并结合PM2.5相中的有机碳(OC)、元素碳(EC)和左旋葡聚糖浓度,使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PAHs进行了来源解析。∑16 PAHs的气相浓度范围为7.08~284.08ng/m3,PM2.5相浓度范围为0.30~17.00 ng/m3,两相总浓度(37.48±41.53) ng/m3。季节特征上,∑16 PAHs气相浓度为夏高冬低, PM2.5相浓度则呈现冬高夏低,总∑16 PAHs浓度呈夏高冬低。比值法和PMF源解析结果发现,珠江三角洲9个典型城市大气的PAHs主要来自生物质燃烧(57%)、煤炭燃...  相似文献   
33.
在柴达木格尔木河流域,随着内陆流域水系的产生与地表径流的消亡,从山区至盐湖区钾(K)硼(B)锂(Li)等有益元素的分布可以划分为淋溶-径流区、径流-蒸发区与溶滤-蒸发浓缩富集区3个具有显著特点的水文化学分带。河水中,K、B、Li含量随矿化度升高而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在盐湖区,K、B、Li等资源性元素明显富集。研究发现,格尔木河东部主流(秀水河)是格尔木河水中B和Li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34.
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理论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总结法,理论探讨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系统。根据文化结构的三层次说,建立文化旅游吸引物表征符号结构与表征符号内容:历史文化表征符号、现代文化表征符号、民俗文化表征符号、伦理道德文化表征符号。认为制度文化表征系统与精神文化表征系统可视为"舞台"的"帷幕",引导游客由"前台"向"后台"探索,从而避免对目的地文化认识的肤浅化和片面化。对符号意义和价值的编码存在着一种社会选择机制,需根据主流价值观进行社会建构,以符合社会心理取向和游客兴趣。  相似文献   
35.
近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增产的贡献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方修琦  王媛  徐锬  云雅如 《地理学报》2004,59(6):820-828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认识变暖对农业影响的有效途径,但如何定量区分出气候变化和技术发展对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算法缺陷,用此方法估算过去20年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单产增加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70年代水稻单产增加了30.6%,其中由气候变暖带来的增产量占实际增产量的12.8%~16.1%,相当于使70年代的单产增加3.9%~4.9%。20世纪90年代水稻单产较80年代增产42.7%,其中,气候变暖对单产增加的贡献率约为23.2%~28.8%,相当于在20世纪80年代的单产水平上增产9.9%~12.3%。  相似文献   
36.
油松树轮记录的过去134年伏牛山5-7月平均最高温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豫西伏牛山的两组油松树轮宽度年表,重建了该区域1874年以来5-7月的平均最高温度.并用Jackknife和Bootstrap等方法进行了方程稳定性检验,统计检验参数表明重建序列与实测序列吻合较好,且方程稳定可信,重建方程的解释方差为40%(调整自由度后为39%).重建显示,在过去134年中,豫西伏牛山区5-7月平均最高气温经历了4次冷期和5次暖期.其中,20世纪20-30年代末是最显著的暖期,之后开始降温,至50年代降到谷底,温度小幅回升后,在70-80年代中期又显著下降,80年代末以后开始增温.该重建温度序列与秦岭中部南五台地区温度序列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7.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滴灌沙枣防护林地土壤盐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新风  王炜  张涛  白元  徐海量 《中国沙漠》2012,32(3):763-770
为了研究不同滴灌措施对极端干旱区防护林土壤盐分的淋洗作用,以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塔里木河下游喀拉米吉绿洲沙枣防护林开展了灌溉与不灌溉、不同滴头距离、不同滴灌年限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①不灌溉林地土壤盐分含量与流动沙丘相似,流动沙丘土壤盐分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大于不灌溉林地。滴灌林地土壤含盐量低于不灌溉林地。②1.5 m滴头距离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压盐碱效果显著(P<0.01)。1.5 m与3 m滴头距离处理在50 cm土体中含盐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前者比流动沙丘低30.5%~32.7%、后者比流动沙丘高17.1%~13.3%。与3 m滴头距离处理相比,1.5 m滴头距离处理产生水盐运移的“互作”影响,盐峰下移。③滴灌后的第1、2、3年,林地的土壤盐分分别下降至30 cm、50 cm和70 cm以下,基本对沙枣根系生长没有影响。随着滴灌次数增加,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根系附近土壤盐分逐渐减少。滴灌能使防护林的根系分布上移,大部分在10~65 cm土层内,土层越深,林木的根系越少。④灌水季节末期,不同林龄的防护林在120 cm土体的含盐量表现为:1 a林>2 a林>6 a林,说明滴灌对林龄大的防护林淋洗效果更为明显;非灌溉季节里,防护林的林龄越大,其土壤盐分表聚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38.
西安城市CBD体系发展演进的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土地交易、基本产业单位普查、商务办公楼宇开发、规模以上商场发展等多方面资料,以当代CBD演进基本规律及基本理论为借鉴和索引,并以西安市为实证案例对当代中国城市CBD体系发展演进的一些典型现象、特征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市中心区正在经历以总功能类型减少而商业服务功能突出强化为基本特征的功能“纯化”;生产者服务业集中的商务中心显著离心漂移、而零售商业中心则相对稳定,因而城市商务与商业中心趋于空间分离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崛起成为西安市的中央商务区(主CBD);在整个西安中心城市层面,一个“双极多核”的CBD体系正在发育形成。  相似文献   
39.
不同浓度的Na2SO4水溶液的拉曼光谱显示了SO42-的四个拉曼活性带:980 cm-1处的SO42-的对称伸缩振动模式v1带,1 106 cm-1处的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v3带,448 cm-1处的变形振动模式v2带和617 cm-1处的变形振动模式v4带。482 cm-1处的肩膀峰是由于NaSO4-离子对的形成对448 cm-1的v2带的影响而形成的SO42-的一个新的振动峰。浓Na2SO4水溶液中,水共享离子对[Na+.H2O.SO42-]-是主要的离子对物种。随着Na2SO4水溶液浓度的增加,Na+和SO42-的相互作用增强,NaSO4-离子对所占的摩尔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40.
新产业区的形成机制及其与传统空间组织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田明  樊杰 《地理科学进展》2003,22(2):186-194
在新产业区概念和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归纳了产业区发展的一般过程,并重点对新产业区的形成机制及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探讨。地方化产业群及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是新产业区成熟的标志,知识外溢、经济外部性导致的收益递增,以及基于密切的内部联系引来交易成本的降低使新产业区获得了强大的经济竞争优势,新产业区的空间组织形式所具有的网络效应、创新效应和企业与地方文化的良好融合是经济竞争优势的根本。最后,对新产业区理论和传统的空间组织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二者的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