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25篇 |
免费 | 992篇 |
国内免费 | 14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48篇 |
大气科学 | 478篇 |
地球物理 | 708篇 |
地质学 | 2806篇 |
海洋学 | 797篇 |
天文学 | 38篇 |
综合类 | 338篇 |
自然地理 | 4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1篇 |
2023年 | 165篇 |
2022年 | 298篇 |
2021年 | 350篇 |
2020年 | 322篇 |
2019年 | 316篇 |
2018年 | 300篇 |
2017年 | 254篇 |
2016年 | 299篇 |
2015年 | 340篇 |
2014年 | 291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334篇 |
2011年 | 355篇 |
2010年 | 351篇 |
2009年 | 328篇 |
2008年 | 303篇 |
2007年 | 282篇 |
2006年 | 240篇 |
2005年 | 202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121篇 |
2001年 | 104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提出快速获得航空影像并及时制作DOM、DLG的一种手段.介绍遥控飞艇数字摄影系统的工作原理,探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2.
叠合断陷盆地沉积体系分析——以东海丽水—椒江凹陷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丽水—椒江凹陷是我国近海海域典型的叠合断陷盆地。综合分析岩芯、地震、录井、测井等资料,对东海丽水—椒江凹陷沉积体系开展了重点研究。分析认为,古新世研究区主要发育5种沉积体系:扇三角洲体系、三角洲体系、湖泊体系、海洋体系及重力流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古新统各组的沉积体系展布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断陷初期月桂峰组为湖泊沉积环境,而后断陷继续,海侵发生,沉积环境转变为海洋环境;古新统沉积期三角洲体系主要发育于凹陷西缓坡,以闽浙隆起为物源,扇三角洲主要发育于同沉积断裂控制的东侧陡坡带,在月桂峰及灵峰组沉积期,灵峰潜山出露水面,其两侧形成多个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基于以上研究,预测出研究区的两个有利勘 相似文献
143.
144.
相对于宽阔的腹地,青藏高原西部南北向宽度仅约600 km,却记录了印度和欧亚板块汇聚的深部过程及其响应.本文用22台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在西缘构建了一条南北向探测剖面(~80°E,TW-80试验).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剖面下方S波速度结构,综合西部已有的宽频带探测结果,分析认为: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可能已到达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附近,俯冲过程中下地壳发生榴辉岩化;喀拉昆仑断裂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阿尔金断裂带均为切穿地壳的深断裂,莫霍面发生错断;喀拉昆仑断裂带和龙木错断裂带之间的中上地壳没有发现连续的S波低速体,说明可能缺乏解耦层,支持青藏高原西部地壳为整体缩短增厚模式.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地震勘探资料噪声压制及信噪比提高是整个地震勘探信号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随着地震勘探深度的增加及其复杂性,人们对地震数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勘探环境的复杂化使得采集到的地震资料中有效信号被大量噪声淹没,无法清晰辨识,严重影响后续的数据处理与解释.小波去噪是地震勘探中常用且发展较成熟的一种方法,但是其涉及到的阈值函数选取问题一直令人困扰,虽然已有多种阈值函数被提出,但仍存在各自的缺陷.本文利用小波分解在时域及频域良好的信号细节体现特性,引入模式识别中的非负矩阵分解(NMF)谱分离思想,针对小波系数阈值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小波域图非负矩阵分解(GNMF)消噪算法.该方法首先在小波分解基础上,利用GNMF算法实现小波分解系数谱中信号分量与噪声分量的谱分离,然后通过反变换重构各分离子谱对应的子信号,最后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将得到的多个子信号划分为信号类及噪声类,最终得到重构信号及分离噪声.合成记录和实际地震资料的消噪结果验证了新方法在提高信号与噪声分离准确性和精度方面的有效性,同时新方法避免了阈值选取造成的噪声压制不理想或有效成分损失问题.与小波消噪结果的对比及数值分析也说明了新方法在噪声压制及有效成分保持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8.
149.
天然黄土动残余应变研究主要依赖室内动三轴试验,如何将有限室内试验数据合理地应用于场地动力沉降的定量评价,是岩土地震工程领域中研究涉足尚少的重要科学问题。应用概率统计与蒙特卡洛模拟等非确定性分析方法,借助综合考虑固结应力、结构强度、空间体积特性和地震动荷载等动残余应变关键影响参量的估算模型,提出有效弱化土体物性参量不确定性(离散性与随机性)的场地动力沉降概率性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应用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得出的场地动力沉降的概率分布特征,能够反映天然黄土动残余应变的基本认知特点,对明晰地震作用下天然黄土场地精细动力沉降特性以及据此采用适当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具有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