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58篇 |
免费 | 2463篇 |
国内免费 | 14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50篇 |
大气科学 | 690篇 |
地球物理 | 867篇 |
地质学 | 3977篇 |
海洋学 | 978篇 |
天文学 | 63篇 |
综合类 | 469篇 |
自然地理 | 70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223篇 |
2023年 | 245篇 |
2022年 | 390篇 |
2021年 | 435篇 |
2020年 | 334篇 |
2019年 | 393篇 |
2018年 | 318篇 |
2017年 | 297篇 |
2016年 | 338篇 |
2015年 | 389篇 |
2014年 | 372篇 |
2013年 | 410篇 |
2012年 | 468篇 |
2011年 | 498篇 |
2010年 | 440篇 |
2009年 | 462篇 |
2008年 | 423篇 |
2007年 | 463篇 |
2006年 | 416篇 |
2005年 | 314篇 |
2004年 | 249篇 |
2003年 | 153篇 |
2002年 | 167篇 |
2001年 | 171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锚板基础是一类在海工系泊系统中广泛应用的锚固基础,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锚板的承载能力是基础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而承载能力与土体的性质密切相关。现有关于锚板承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均质土层中,而对层状土尤其是上硬下软这类层状土体中的承载特性认识不足。基于数值分析,综合考虑层状土的分层性质,对锚板基础在硬黏-软黏层状土体及砂土-软黏土复合土体中的承载特性展开研究,分析锚板埋深、土层抗剪强度比、层厚比及土体性质等关键因素对锚板周围土体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硬黏-软黏土体中,随着抗剪强度比、层厚比的增加,极限承载力均显著增加;在砂土-软黏土体中,极限承载力同样随着层厚比的增加而增加,当下层软黏土中的锚板破坏进入局部破坏后,层厚比对承载力的影响逐渐减弱。研究可以为上硬下软层状土中锚板基础的承载力确定提供计算方法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2.
为采用不依赖培养的方法获取深海沉积物微生物遗传资源,利用深海沉积物DNA构建了2个宏基因组文库,对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4HPPD)活性进行了筛选,并分离出3个克隆子。体外转座子突变和全长测序发现了两个新的4HPPD基因和一个新的尿黑酸(HGA)代谢基因簇。克隆到 pMD18-T 载体中的3个新的4HPPD 基因能够在大肠杆菌中产生水溶性棕色素。该色素被鉴定为黑色素,并与 HGA 相关。结果表明,深海沉积物宏基因组含有多样性丰富的4HPPD功能基因,可用于发现新的黑色素生物合成基因。 相似文献
23.
24.
黄土是干旱、半干旱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殊结构的土,季节性的降雨和蒸发作用必将引起其力学性质和结构改变,从而造成其强度降低和变形增大的问题。通过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黄土抗压强度与含水率、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借助SEM图像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其强度变化的微观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单轴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减小表现为非线性的增大;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经历多次干湿循环后趋于稳定;含水率增大和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不仅仅会使得粗颗粒的接触方式改变与胶体物质和腐殖质数量减少,还会使得土体孔隙直径增大,大、中孔隙所占百分比之和明显增多,进而从微观结构阐述了土体宏观强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5.
隧道锚的承载性能是隧道锚设计和工程应用需要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隧道锚是底部大、上部小、呈倒塞体形的锚体结构,这一几何特征使得荷载作用下锚-岩界面产生附加应力。为探究不同加载阶段隧道锚承载部位和承载力的差异,通过分析各阶段附加应力变化情况建立不同加载阶段隧道锚承载力的表达式,并通过某大桥隧道锚现场缩尺模型试验对所推导公式进行实例验证。发现:隧道锚的承载阶段包括初始阶段、弹性阶段和塑性阶段3部分,隧道锚的初始承载力取决于锚碇体自重,峰值承载力则与隧道锚的破坏形态、附加应力大小直接相关。某大桥隧道锚沿锚-岩界面破坏,其初始承载力为1540 MN,是设计荷载的7倍;峰值承载力为3080 MN,是设计荷载的14倍。现场缩尺试验揭露的隧道锚临界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分别为设计荷载的9倍和13倍。以上结果表明:(1)不同加载阶段,隧道锚-岩体联合承载力的部位、岩体参与抗拔的范围、夹持锚碇体的程度均不相同;(2)隧道锚承载力的阶段性由锚-岩界面附加应力的变化引起;(3)建立的承载力估值公式与现场试验吻合性较好,可用于指导隧道锚设计。 相似文献
26.
动载荷作用下岩石破坏过程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基于细观损伤力学基础上开发的动态版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对动载荷作用下应力波延续时间、应力波峰值和围压对岩石试样破坏的影响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波延续时间较短,则尾随应力波波前的高应力区范围较窄,应力波衰减较快;相反,应力波延续时间较长,则紧跟应力波波前的高应力区范围较大,岩石处于破坏状态的时间延长,岩石的破碎程度加大。此外,存在一个合适的应力波延续时间,过分地加大应力波延续时间,反而不利于岩石裂隙的发育。动载荷的峰值越大,试样的破坏程度越大,当峰值达到一定值时,试样顶部呈现粉碎状,试样从上到下破坏程度逐渐减弱。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岩石随着围压的增加更难破碎,但当围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岩石会突然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27.
To study the tensil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stant resistance bolts, the RFPA (Rock Failure Process Analysis) statics software is used to perform a uniaxial tensile test on a constant resistance bolt. The numeric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stic strain value is 12 times the magnitude of the elastic strain. During plastic deformation, the fluctuation in the stress magnitude is relatively stable, indicating that the bolt has good constant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The numerical test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of M.C. He, and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numerical test method are verified. Therefore, the RFPA software with coupled static-dynamic loading is further adopted to study the supporting effects of traditional bolts and constant resistance bolts under coupled static-dynamic loading. The numerical comparison of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ant resistance bolts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amount and rate of the laneway surrounding rock, reduce the total and rate of increase in the accumulated acoustic emissions, decrease the stress on the units in the model and prot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laneway. This paper verifies that a constant resistance bolt has better impact resistanc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an those of a traditional bolt and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rock burst and soft rock that is prone to large deformation damage.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T形双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以轴压比、波纹钢板形式、翼缘宽度和剪跨比为变化参数,完成了5个试件的拟静力加载试验。基于试验中观测的破坏形态和滞回曲线,对T形双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破坏规律和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试件破坏形态表现为压屈和受拉破坏,破坏发生在腹板端柱底部,滞回曲线呈捏拢的S形,具有非对称性;波纹形状对试件整体抗震性能影响不大;随着轴压比的提高,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得到加强,水平承载力提升较大,破坏时位移减小,延性变差;增大翼缘宽度可以减小强度退化程度;减小剪跨比可以显著提高试件的初始刚度和水平承载力,但耗能能力变差。 相似文献
29.
油气藏中的轻烃气体能够以微弱但可检出的量近似垂直地渗漏到地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烃类以游离态赋存在土壤或岩石颗粒空隙中.壤中游离气中的烃类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烃类的现代补偿性活跃微渗漏,被认为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壤中游离气采集是获得第四系沉积层中微渗漏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关键技术.自行研制了便携式游离气采集新装置,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密封性好等特点.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土壤游离气保真采集的方法.游离气方法在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临南—钱官屯地区、塔里木盆地阿克亚苏地区X井区的油气化探应用,获得的游离烃异常较好地反映了油气垂向微渗漏近地表信息,以及下伏油气的分布特征,油气微渗漏异常区与背景区分离明显,表明壤中游离气方法应用效果显著,在油气勘探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0.
广域电磁法通过人工接地场源建立谐变电磁场,向地下发送不同频率的交变电流,观测一个或多个电磁场分量,以广域视电阻率探测不同埋深地质目标体.该方法以大功率、强信号的人工场压制干扰场来提高信噪比,从而获得有效观测数据.在高压线、铁路、厂房、矿区、变电站、城市周边等复杂人文噪声干扰环境下,干扰场信号幅值达到几百甚至几千微伏,其强度大于广域电磁人工场信号,难以达到压制效果.本文以某市周边地热资源大深度勘探为例,对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广域电磁法的应用进行研究,取得了质量良好的观测数据,经反演解释清晰刻画了地层、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提供了两处地热资源有利区.该例为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广域电磁法应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