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2篇
  免费   3206篇
  国内免费   4820篇
测绘学   2115篇
大气科学   1886篇
地球物理   2173篇
地质学   8036篇
海洋学   3084篇
天文学   131篇
综合类   1083篇
自然地理   1660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761篇
  2021年   981篇
  2020年   816篇
  2019年   960篇
  2018年   904篇
  2017年   778篇
  2016年   801篇
  2015年   942篇
  2014年   895篇
  2013年   1113篇
  2012年   1204篇
  2011年   1193篇
  2010年   1162篇
  2009年   1060篇
  2008年   1084篇
  2007年   1032篇
  2006年   912篇
  2005年   747篇
  2004年   575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7篇
  1933年   3篇
  1928年   2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91.
分布在东昆仑山南坡青海省大干沟地区的浩特洛哇组黑色岩系,属陆缘裂陷滨海—浅海相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形成于缺氧环境。区内的大干沟钒钼矿床、大干沟口V-MoPGE矿床均赋存于浩特洛哇组(C2P1h)中,矿体均为层状、似层状,具层控特征。近年工作在大干沟口浩特洛哇组碳质板岩中发现了Mo、Au等元素的化探异常,通过少量的槽探及钻探工程控制钒钼矿体8个;钻孔ZK001、ZK701中均见Pd矿化,w(Pd)=0.03×10~(-6)~0.16×10~(-6),达到伴生矿床工业开采品位。大干沟黑色岩系中伴生铂族元素的发现,给青海省柴南缘地区非传统类型的铂族元素矿床的找矿突破带了希望,与黑色岩系有关的V-Mo-PGE矿产找矿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392.
新疆东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南缘,天山—兴安造山系北天山造山带东段,发育大量泥盆纪—石炭纪花岗岩,其形成过程多与觉罗塔格洋的俯冲作用有关。四顶黑山花岗岩体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岩浆带的东端,岩体在地表呈不规则状产出,侵位于元古界片岩-变火山岩、奥陶系变玄武岩和泥盆系雀儿山群火山岩;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80.4 Ma±3.7 Ma,表明岩体形成于晚泥盆世。岩石表现出高硅(w(SiO_2)=64.87%~74.71%)、高碱(w(K_2O)=3.35%~4.68%,w(Na_2O)=2.26%~3.85%)、富铝(w(Al_2O_3)=11.82%~14.13%)和低MgO(w(MgO)=0.56%~2.12%)、CaO(w(CaO)=1.68%~3.74%)、TiO_2(w(TiO_2)=0.26%~0.57%)、P_2O_5(w(P_2O5)=0.01%~0.19%)特征,A/CNK=0.83~1.00;富集Ba、K、La、Ce、Nd,亏损Th、Nb、Ta、Sr、Ti,铕负异常较明显(δEu=0.70~0.73);具有岛弧型花岗岩特征。四顶黑山花岗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属于觉罗塔格洋向南俯冲过程中的产物。四顶黑山花岗岩体两侧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时代应晚于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393.
野外实践教学在地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克拉玛依所处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塔里木与西伯利亚三大板块的交汇处,自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演化,褶皱构造、大型纵向走滑断裂构造发育,广泛发育晚古生代花岗岩侵入体和蛇绿混杂岩带,沉积地层连续、完整,沉积构造典型、特征显著,古生物化石丰富,白杨河深切峡谷、河流阶地地貌以及乌尔禾魔鬼城雅丹风蚀地貌各具特色,西北缘油砂矿、紫砂矿、金丝玉等矿藏储量丰富。区域内的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貌、矿产资源等为克拉玛依工程教育基地各院校的地学类相关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一个理想的野外地质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394.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块西南缘鸡夯地区原划上三叠统日干配错群中新识别出一套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地层。本文根据该套地层的岩石组合以及古生物面貌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特征,对其中发育的玄武岩夹层采用锆石U-Pb(LA-ICP-MS)同位素测年方法,获得其年龄为118.3±2.1Ma。在发育的生物碎屑灰岩夹层中采集了珊瑚、双壳类、腕足、腹足类化石,化石资料显示该套地层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这是首次在南羌塘地块发现该时期海相地层,这一发现证明南羌塘地块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海水并未完全退出,而是局部发育海相三角洲。  相似文献   
395.
滇西澜沧岩群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虽然前人对澜沧岩群做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同位素年代学方面的研究。此次研究针对澜沧江南段菖蒲塘-大田山地区澜沧岩群绢白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为澜沧岩群的形成时代增添年代学证据。极大多数(129粒)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其有明显的结晶振荡环带,指示其为岩浆成因的碎屑锆石,129粒碎屑锆石具有多组峰值年龄,最年轻一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52±26Ma,表明澜沧岩群最早沉积时限不早于452±26Ma;极少数(1粒)锆石具弱阴极发光,缺乏内部结构特点,认为其为变质重结晶锆石,变质结晶锆石U-Pb年龄为255±3Ma,与前人研究所得澜沧岩群变质时代基本吻合。综合分析,澜沧岩群的沉积时限不早于452±26Ma,在二叠纪末期可能发生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396.
本文设计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位于同一观测站内的一部单发双收Ka波段双偏振雷达和一部双发双收X波段双偏振雷达高效结合观测的方法,并首次将Ka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结合应用在降雪过程的观测中,对2019年2月14日锋面气旋系统在北京地区降雪过程中雪带的形成、发展、消亡过程的宏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雪带的垂直结构符合以往对层状云垂直分层的物理认识,类似但不同于雨带由凝结增长层、丛集层、淞附层、融化层组成的四层结构,雪带只包含由上层“播种”至下层的冰晶形成的凝结增长层、丛集层和淞附层三层。由于各层水平风速不同,雪带的三层结构并非垂直排列。多个雪带不断生成发展维持降雪,直至冰晶凝结生长层变空,云从冰晶凝结生长层分裂为多层云后各自消散。证明了Ka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结合的必要性和高效性,丰富了对锋面气旋系统雪带的认识,补充了Ka波段和X波段雷达对降雪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397.
针对道路网三维建模中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规则的道路网三维建模方法。在规则文件驱动下,该方法充分考虑道路网的结构化特征和地理环境,利用抽象化的道路网实体数据和属性信息,实现批量化道路网建模,并在云平台上发布,进而实现道路网三维景观的浏览、查询和分析。采用上述方法实现了一段包含立体交叉在内的道路网的三维模型的快速搭建。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规则复用性强、建模效率高、模型调整速度快,为在三维GIS环境下构建道路网模型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98.
一种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众多、关系错综复杂,常规数学模型难以准确预测沉降量的问题,该文提出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方法来建立预测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将预测结果与常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基于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LM-BP)的预测结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PCA-PSO-SVM的预测结果精度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M-BP神经网络有很大的提高,证明了该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9.
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在城市树木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城市树木普查,现有的采集和管理方法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难以实现数据的快速更新和科学管理的问题,该文将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应用于城市树木普查工作。介绍了该应用的工作流程,阐述了数据采集、处理的具体过程,实现了基于ArcGIS二次开发软件平台自动或半自动提取树木的平面位置和确定树木冠幅、胸径、树高和树种等属性的功能,并且集成城市树木数据库与街景系统,实现城市树木可视化监测,以及精细化、动态化、信息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400.
基于湖北省武汉市2005—2013年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法对武汉市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武汉市9年间城市发展与旅游发展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持续递增趋势,2013年为0.953 4,达到"良好协调发展"水平。尽管如此,各年之间的改善系数却并未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城市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武汉市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进程已经同步,并且两者之间将会协调发展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