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高速远程地震黄土滑坡发生机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20年海原大地震触发了多处典型高速远程地震黄土滑坡,本文在对西吉党家岔滑坡进行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滑带土作为试验样品,以1940年5月18日美国帝国谷强震记录作为波动输入,利用DPRI环剪试验机,对该滑坡的发生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环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发生时,坡体潜在滑面的滑带土在强震作用下发生的滑动面液化(Sliding surface liquefaction)现象是导致高速远程滑坡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滑动面液化过程,滑体产生了逐渐增大的剪切位移及孔隙水压力(地震力作用结束瞬间已分别达到2.03m及104kPa),并获得了较大的速度,为高速远程滑坡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2.
黄土较松散,内部大孔隙和垂直节理发育,因其特殊的结构为雨水的快速入渗提供了通道。降雨型黄土浅层滑坡已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为了有效减轻降雨诱发黄土滑坡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开展降雨型滑坡室内实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降雨形式和不同坡体结构对黄土斜坡变形破坏过程影响,设计并进行了3组室内物理模型实验,分别为持续强降雨斜坡实验、持续强降雨斜坡(带垂直节理)实验和间歇性强降雨斜坡实验,且每组斜坡内埋设体积含水率传感器、基质吸力传感器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3种传感器记录其内部变化。通过对每一个黄土斜坡体内传感器的读数变化及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实验条件下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得出降雨条件下浅表层黄土滑坡的变形破坏规律,总结出该类滑坡的破坏模式及其诱发机理。实验前期,随着体积含水率不断增大,基质吸力逐渐减小至基本稳定,土体强度随之减小,实验后期上部土体饱和,斜坡产生的变形和土体排水不畅产生了超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随之减小,土体强度减小至最小,导致滑坡产生。同时,坡体结构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大于降雨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岩石在长期荷载作用下表现出典型的蠕变特性,裂隙泥岩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不同于完整岩石。对甘肃甘谷赵家窑滑坡钻孔取芯的裂隙泥岩开展剪切蠕变试验,探讨轴向压应力、预制裂隙长度等因素对试样剪切蠕变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轴向荷载和裂隙长度对试样剪切蠕变特征有明显的影响。轴向压应力越大,试样剪切蠕变变形越不明显;裂隙越长,试样剪切蠕变变形越显著。应力较低时,如Cvisc模型等蠕变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泥岩的蠕变力学特性。而在加速蠕变阶段,大多数模型却不能准确体现泥岩蠕变曲线的非线性变化。改进的西原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不能对非线性蠕变特征进行描述的缺点,且模型参数较少,能较好地适用工程软弱岩体。不同载荷作用下泥质软岩试样剪切蠕变过程中,裂隙泥岩剪切破坏带形成表现为渐进与突发相结合。泥岩的剪切蠕变力学模型可解释泥岩滑坡的多种现象,边坡潜在滑移带内泥质软岩发生的剪切蠕变则是泥岩滑坡的内在诱因。  相似文献   
114.
孙萍  祝恩珍  张帅  韩帅  王刚 《现代地质》2019,33(1):218-226
以甘肃天水地区渭河北岸大型黄土-泥岩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工程地质钻探、室内力学试验以及FLAC3D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该类滑坡的发育特征及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类滑坡多属于历史地震滑坡,其破坏类型为滑移拉裂型。通过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可知,静力作用下滑坡处于稳定状态;地震作用下,稳定性明显降低,坡体可能再次滑动,预测滑面位于黄土-泥岩接触带位置,与野外调查观测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对天水地区该类滑坡的早期识别有重要参考意义,可为该类滑坡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Sediments frequently cause damage to biota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toxic compounds and the bioavailability of sediment-bound contaminants. Damage can be assessed using biomarkers, such as the degree of genotoxic impact following in vivo exposure to pollutants. Genotoxic damage, expressed as single-strand DNA breaks, was measured in cells isolated from haemolymph, gill and digestive gland from the clam Tapes semidecussatus, using the 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Comet assay). Clams were exposed for three weeks to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polluted site and a ‘clean’ reference site.

The level of DNA damage was assessed using an image analysis package and expressed as Tail Moment. Throughout the stud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NA damage were recorded for each tissue type between clams exposed to the two sediment samples. We conclude that the Comet assay is a useful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DNA damage in clams chronically exposed to polluted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18.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可以由钻孔的孔隙度值预测同深度下的渗透率值。使用的是一种很适合进行预测的反向传播的网络结构。在传统的回归分析法预测渗透率的过程中,通常假定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是已知的。但实际上,这些函数形式即模式方程并不确定。而神经网络法并不事先对这种函数关系作任何假设。在亚拉巴马州南部的Big Escambia Creek(BEC)侏罗纪Smackover碳酸盐岩油田,我们选择了6口井来检验该  相似文献   
119.
120.
在碳酸盐储层中进行核磁共振(NMR)数据采集与解释比在砂岩中更具挑战性,但它是一门极好的技术。非均质孔隙度分布。较大范围的孔隙尺寸、低的表面应力、弛豫变化的T1/T2比和变化较大的复杂结构使得可考虑的碳酸盐实况变得更加复杂化。要在这些储层中成功应用NMR技术需要发展特别适合这一工作的采集和解释方法。碳酸盐储集层以晶间孔隙度或粒间孔隙度为主,N’MR可以提供关于孔隙度、渗透率、速缚流体体积和剩余油饱合度的准确估值。但要在多孔洞、非均质碳酸盐中获得可靠的答案,需要在综合整个岩心和测井数据的基础上具有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