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9篇
  免费   1248篇
  国内免费   1813篇
测绘学   824篇
大气科学   933篇
地球物理   1164篇
地质学   3262篇
海洋学   1013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417篇
自然地理   769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293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354篇
  2019年   327篇
  2018年   331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40篇
  2007年   392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24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31.
安徽两次中等地震发震断层参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利用拐角频率的方向变化,用最小二乘法反演了2005年寿县ML4.1级、2006定远ML4.7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参数。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中等地震的发震断层参数与震中附近实际断层的参数基本一致,破裂速度均小于S波的速度,且破裂长度为0.2-0.3km。  相似文献   
32.
饶悦  沈丽珍  汪侠 《地理研究》2021,40(6):1840-1856
在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创新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化创新模式成为当下创新的主流模式之一.基于创新网络视角,利用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大数据,对山东省创新网络的空间特征和主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创新网络在形态上呈现出以济南为创新核心辐射带动济宁和淄博等周边边缘城市发展,同时形成东部青岛、威海和...  相似文献   
33.
根据采集的3 500 km浅地层剖面资料,对闽北近岸海域末次盛冰期古河道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宽度、深度变化特征)和垂向剖面反射特征(反射界面、层序内部反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系统地分析了研究区在末次盛冰期古河道体系的平面展布和古河道典型断面反射特征,初步推测了其起源及形成时的地质环境。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内存在一个古河道体系,结合当时古地形及地理位置综合分析,古河道分布与当时海底的地形变化大致对应,推测其中一条走向大致为EW向的古河道可能来源于闽江,另外一条走向为SN向的古河道可能来源于长江支流,具体起源尚待进一步探讨;②进一步验证了自末次盛冰期以来,研究区从发生海退裸露地表发育古河道到再次遭受海侵形成浅海环境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34.

洪涝灾害发生过程中观测数据多源异构(遥感影像、社交媒体文本、地理信息数据等),难以利用互补优势融合应用于风险评估和提供决策知识。研究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洪涝灾害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融合抽取遥感影像与社交媒体文本知识,形成多模态洪涝灾害知识图谱。基于自顶向下的方法细分领域概念,构建洪涝灾害领域本体层。通过深度残差全卷积神经网络对遥感影像进行智能解译,利用地理逆编码将影像解译信息转化为文本,实现影像信息到文本知识的转化。基于命名实体识别技术与关系抽取技术对社交媒体文本数据进行知识抽取。通过训练词向量,利用语义相似度计算关联文本知识与影像知识,实现多模态数据知识统一表达。以中国湖北省洪涝灾害为例,该方法将多源异构的数据高效转化为知识并进行关联,形成领域知识图谱,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到多模态知识的转化。在灾害不同时期提供相应应急措施,并且通过关联农业受灾面积、农作物类型、农作物价值实现湖北省洪涝灾害评估。该方法结合深度遥感解译、文本知识抽取技术以及语义相似度计算,实现了多源异构数据到多模态知识的转化。

  相似文献   
35.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东南缘,中生代以来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多期洋壳俯冲及其多构造体系叠加改造,其盆地原型、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应用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最新地震调查、钻井和临近陆域资料,通过海陆对比、中生界层序地层建立、构造-沉积演化过程重塑,探讨中生界油气成藏的关键问题和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存在2个超层序7个层序,中生代以来演化表现为晚三叠世前的被动大陆边缘基底、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活动大陆边缘拗陷、白垩纪活动陆缘断陷盆地;早期基底NE向格架控制中生代盆地结构与宏观含油气性,中生代两期构造演化造就了两套生储盖组合,基隆运动、渔山运动和雁荡运动控制早期油气的生成、聚集,龙井运动主要控制早期油气藏调整与改造、再成藏;继承性隆起(斜坡)闽江斜坡和“凹中凸”台北转折带是中生界油气主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6.

利用1981—2017年近37 a华中区域241个气象观测站年最大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年极端小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阈值分别为30~ < 40 mm·h-1、40~ < 50 mm·h-1和≥50 mm·h-1的年极端小时降水频次,河南和湖北中东部均较高,湖南则随其阈值增大而降低;年极端小时降水频次日变化特征较为明显,午后至傍晚发生最多,前半夜至凌晨次之,后半夜至早晨、上午至午后明显减少;年极端小时降水平均强度大值区多集中在河南和湖北的中东部地区,湖北最强年极端小时降水大值区主要位于沿江汉平原边缘地带;年极端小时降水频次日峰值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和后半夜至早晨,其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不同阈值的年极端小时降水频次均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1980年代呈波动减小趋势,1990年代呈波动增加趋势,21世纪初期呈现低频波动变化,之后波动加大;不同阈值的极端小时降水频次日变化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型特征,峰值出现在17时前后。

  相似文献   
37.
通过古朔根乌拉地区1/5万矿调项目实施,共圈定1/5化探综合异常27个,新发现矿点两处,矿化点9处,矿种有金、铜、钼、银、铅、锌.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1/5万化探综合异常特征、矿(化)点特征及分布等信息进行研究,阐明了该区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矿产的共生组合规律,划分成矿远景区4个,提交找矿靶区4个.对其中两处找矿靶区进行钻探验证,海勒斯特沟金锑多金属找矿靶区具有形成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的中-低温热液型金锑多金属矿的潜力,博和铜金多金属找矿靶区具有形成与中酸性侵入岩及后期岩脉有关的岩浆热液型-接触交代型铜多金属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利用双源CT (DSCT) 血管成像技术探讨糖尿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4月到2014年8月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 以调查问卷作为分组依据, 筛选出糖尿病组 (n=300) 和非糖尿病组 (对照组n=300) , 其中糖尿病组根据病程的长短又分为2组:1组, 糖尿病病程≤5年, 共180例;2组, 病>5年共12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斑块的发生率、分布特点、狭窄程度及斑块类型。结果:病变累及血管支数及范围比较。糖尿病组冠脉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为27.5%, 非糖尿病组为20.6%;糖尿病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为43.8%, 非糖尿病组为17.4%,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狭窄程度比较:糖尿病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比例分别为7.9%、4.8%;非糖尿病组分别为3.7%、1.9%, 糖尿病组狭窄程度较非糖尿病组增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糖尿病2组重度狭窄、完全闭塞的比例分别为12.2%、7.8%, 1组分别为0.93%、0%, 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斑块性质比较:糖尿病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为51.4%, 非糖尿病组为38.9%, 而非钙化斑块的发生率, 糖尿病组为43.8%, 非糖尿病组为53.7%,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2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为63.3%, 1组为31.5%, 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S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评价糖尿病与冠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冠脉斑块累及范围更广、管腔狭窄更严重、混合斑块发生率更高, 并处于更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状态, 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剧。  相似文献   
39.
应用探地雷达进行城市地下管道的探查已经在市政工程中广泛采用,但是利用探地雷达进行地下管道泄漏的探查在我国尚未被广泛采用。本文研究了探地雷达在城市地下供水管道渗漏探查中的应用。首先利用Geo-studio软件模拟了不同工况下的管线渗流情况,分析了不同管线大小,不同渗漏位置与不同时间下的渗漏区的分布、渗漏部位含水量发育特征等几何和物理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GprMax探地雷达正演模拟软件对管道的渗漏进行了病害正演,建立了不同埋深、不同管线大小、不同渗漏位置和程度的系列探地雷达响应特征数据。为实际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城市供水管道渗漏提供了基础的参数数据和识别参考。  相似文献   
40.
郑州地区深约4~12 m多处发现有1-2层灰黑色黏土层,具有湖沼相沉积特征。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文明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稳定的水源是先民生存繁衍的基础,探究古湖存在对认识文明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该区张五寨、司马村、后真村、安庄村等4个含湖沼层剖面,采集2个标准钻孔和15个控制孔岩心,进行沉积学、物理磁学、生物化石、有机碳和地球化学等环境指标分析。湖沼层系灰-黑色黏土-粉砂黏土,夹于上下河流相沉积中。放射性碳和释光等测年技术测定结果表明,湖沼层时代为全新世中期,约3~8 kaBP。黏土含量高值与磁化率低值对应,反映出径流搬运的磁性重矿物较少,表明较弱的水动力条件或静水沉积,代表湖沼相环境。孢粉分析出香蒲属、蓼属、莕菜属、狐尾藻属、眼子菜属等水生植物花粉,最高占草本的19.4%。该湖沼层中有机碳含量平均为21.6%,最高达29.4%。化学元素综合环境C值与黏土含量变化同步,反映出古湖在气候湿润或降水增加的环境下形成;还反映了流域植被覆盖度较高,水土流失少,主要搬运细颗粒物质入湖。沉积证据重建的全新世中期湖沼环境,与区域仰韶和龙山文化的古遗址点分布特征一致,由此定量估计了其分布范围和面积。本研究为郑州地区全新世存在古湖沼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人文考古、遗址发掘提供实践意义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