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篇
  免费   783篇
  国内免费   422篇
测绘学   283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384篇
地质学   1198篇
海洋学   26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基于微纳气泡示踪的拖曳法ADCP流速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设备在水文领域保有量大、应用广,但如何对其进行量值溯源,确保现场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是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分析ADCP的测试现状,阐述ADCP的6个测试参数,分析出流速测试是核心;利用微纳气泡作为示踪粒子,尝试解决静止水体无反射粒子的问题,为ADCP流速测试提供支撑;以TRDI的WHR600...  相似文献   
12.
为检验辐射传输方程改进算法推广用于反演LandSAT8 海表温度(SST)的可行性及适用条件,本研究在修订算法部分参数的基础上,分别反演出算法改进前后的LandSAT8 SST并进行比较。MODIS SST验证表明改进算法对大气透过率偏差和SST偏差均有明显改善,除2019-08-21图像外,其他3景图像SST偏差在0.5℃左右;浮标SST验证表明改进算法在近岸海域对SST偏差改善效果同样显著,其平均偏差bias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减少到0.14、0.18℃,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进一步研究发现,改进算法SST反演精度与研究海域大气透过率分布均匀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bias(SST)]=0.920 7,R2[rmse(SST)]=0.934 0。使用改进算法遥感监测电厂温排水:嵩屿电厂表层海水温升羽流不明显;而后石电厂表层温升现象最显著,温升幅度和扩散影响范围最大,在其排水口附近存在稳定的高温水体(温升>3℃);晋江电厂表层温升羽流呈扇形分布,流轴短,主要集中在排水口附近。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分离自西北印度洋深海热液硫化物的铁还原栖热腔菌(Thermosipho ferrireducens) JL129W03T为研究对象,在以四方纤铁矿(β FeOOH)为电子受体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生长量和主要的代谢产物,并结合其基因组信息预测了主要代谢途径。结果表明,厌氧糖酵解是该菌的主要代谢途径,发酵代谢产物包括乙醇、乙酸、乳酸、丁酸和CO2。同时,该菌含有[Fe Fe]型氢酶,可以利用厌氧发酵过程产生的还原态铁氧还蛋白获得电子产生H2。在培养基中添加四方纤铁矿后,促进了菌株的最大细胞生长量(3.17×107 cells/mL至2.19×108 cells/mL),也促进了菌株对淀粉和纤维素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00%和34%)。同时,培养基中添加四方纤铁矿后,菌株JL129W03的乙醇产量增加了76%,而丁酸的产量却降低了73%,对H2、乙酸、乳酸的产生影响较小。本研究对了解Thermosipho ferrireducens JL129W03T的生理代谢特点和进一步应用开发清洁能源(H2、乙醇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华北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始于 15 0~ 14 0Ma ,终于 110~ 10 0Ma ,峰期是 12 0~ 110Ma ,总体上是由挤压构造体制转化为伸展构造体制 ,由EW向转变为NNE向的盆岭构造格局。但是转折过程有复杂的细节和多次挤压与伸展的转变 ,边缘与克拉通内部、北缘与南 (东 )缘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也有一定的变化。南 (东 )缘的挤压构造以 2 30~ 2 10Ma为主 ,然后在 130~ 110Ma期间达到构造转折的剧变期。北缘则似乎表现出 2 30~ 2 10Ma和 180 ( 170 )~ 16 0 ( 15 0 )Ma两期挤压构造 ,130~ 110Ma是构造转折的峰期。盆地的演化有多样性 ,燕山地区前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与挤压挠曲盆地带相邻并存的盆山结构 ;而后晚侏罗世时期呈现出北北东向裂谷盆地与断隆相间的盆岭结构 ;晚侏罗世后时期则呈现出北东—北北东向盆地与“活动”断隆相间 ,并受北东东向褶皱逆冲带控制的盆山结构。大别山南北隆升历史完全不同。深部结构的研究表明 ,华北东部的岩石圈在古生代末期已有减薄表现 ,在中生代急剧减薄 ,地幔和下地壳发生大规模置换 ,至 130~ 110Ma到达顶峰。新生代以来又有加厚的趋势。中生代构造转折不具典型造山带特征 ,可能与周围块体夹击引发的区域性大规模地幔隆起有关  相似文献   
15.
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时代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内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新的ESR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古近系的地层顺序为:古近系渐新统汶东组(E3w)、古近系上始新统大汶口组(E23d)、古近系中始新统朱家沟组(E22z)、古近系下始新统常路组(E21c)、古近系上古新统卞桥组(E12b)和古近系下古新统固城组(E11g)。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古近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summer day-by-day precipitation data of 97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m 1961 to 2004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through accumulated varia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power spectrum func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tools of GI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ummer precipitation occupied a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in the area with less annual precipitation on the Plateau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strong. The altitude of these stations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ten-dency presented stronge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low 2000 m, with correlation value up to 0.604 (α=0.01). The subtracting tendency values between 1961–1983 and 1984–2004 at five altitude ranges (2000–2500 m, 2500–3000 m, 3500–4000 m, 4000–4500 m and above 4500 m) were above zero and accounted for 71.4% of the total. Us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summer precipitation could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recipitation pattern fields: the Southeast Plateau Pattern Field, the Northeast Plateau Pattern field and the Three Rivers' Headstream Regions Pattern Field. The former two ones had a reverse value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and opposite line was along 35°N. The potential cycles of the three pattern fields were 5.33a, 21.33a and 2.17a respectively, tested by the confidence probability of 90%. The station altitudes 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potential cycles presented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the stations above 4500 m, with correlation value of –0.626 (α=0.01). In Three Rivers Headstream Regions summer precipitation cycle decreased as the altitude rose in the sta-tions above 3500 m and increased as the altitude rose in those below 3500 m.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lysis in June precipitation, July precipitation and August precipitation showed that the June precipitation pattern field was similar to the July’s, in which southern Plateau was positive and northern Plateau negative. But positive value area in July precipita-tion pattern field was obviously less than June’s. The August pattern field was totally opposite to June’s and July’s. The positive area in August pattern field jumped from the southern Pla-teau to the northern Plateau.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扩展对气温观测的影响及其高估程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由于中国城市扩展导致部分气象站点被动进入城市内部,从而造成对区域气温的高估.本文利用遥感多期影像对中国700多个气象站点各历史时期的下垫面进行判别,得到"进城"站点及其进城时间.通过比较"进城"站点的观测数据和背景气温,计算出70年代以来"进城"气象站点上的平均热岛效应强度,并对热岛效应强度的季节性筹异进行了分析,得出70年代以来秋冬季节的热岛强度高于春季和夏季的结沦.通过比较真实气温和背景气温的空间数据,识别出了气温高估区域,得出中国东部地区的气温高估略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气温高估均远高于西部地区的结论.通过计算真实气温和背景气温序列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得出近40年来全国的增温值约为1.58℃,其中凶城市扩展带来的增温贡献约为0.01℃,在气温高估的核心区域的贡献约为0.09℃.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发育有侏罗系延安组第二段和第三段陆相暗色厚层泥岩层系,矿物成分以石英、黏土为主,石英43%~56%,黏土矿物29%~33%。总有机碳(TOC)1.63%~3.89%,有机质成熟度Ro为0.59%~0.60%,含气量(CH4)0.25~0.85 m3/t,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延安组泥岩的甲烷吸附能力与总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泥岩处于生物成因气阶段,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并可对比美国密歇根盆地Antrim页岩和伊利诺斯盆地的New Albany页岩的地质条件。为查清黄陵北部侏罗系延安组页岩气的勘探潜力,通过分析勘查和化验测试资料,对其页岩气勘探潜力进一步评价认为:黄陵北部延安组泥岩分布范围和厚度较大,已进入生物成因气和热催化生气的中间阶段,有机质丰度较高,具备形成页岩气的成藏条件,页岩气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20.
邵军 《地质与资源》1999,8(2):115-118
地幔流体是以C-H-O为主的体系,富含H、CO2、CH4、H2S、H2O和大量的不相容元素(如K、P、Li等)及一定量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其组成成分有一定的变化.地幔流体有地幔柱型、洋中脊玄武岩型和岛弧型3种主要源区,通过交代和(或)溶解地幔、地壳岩石等方式迁移、富集而成矿.夹皮沟金矿田内构造-岩浆活动及区域变质作用表明该区地幔活动频繁且强烈,金矿成矿流体具有地幔流体组成和成矿作用特征,显示金矿成矿作用与地幔流体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