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260篇
  国内免费   327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711篇
海洋学   19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3篇
自然地理   16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生物膜作用下沉积物-水界面溶液中pH和磷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城市排污水渠中的沉积物样品和底栖生物样品,应用微电极原位pH测量技术测量沉积物-水界面溶液的pH值,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沉积物提取液中上覆水和空隙水中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研究了沉积物表面的生物膜对城市河流沉积物-水界面微环境中pH值和磷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沉积物表面的生物膜由藻类(蓝藻门颤藻属Oscillatoria和硅藻门的菱形藻Nitzschia)和微生物组成,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作用,沉积物空隙水中的溶解氧和CO2发生变化,因而改变了界面附近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物理化学条件,同时改变了界面附近溶液中磷的浓度和浓度梯度。在生物膜作用下,剖面中空隙水的pH和pH变化梯度、磷的浓度和浓度梯度高于非生物作用条件下。磷在生物藻垫的空隙水中高度富集。在生物膜存在情况下,在空隙水中形成了与非生物作用下相反的pH值和磷浓度的耦合关系。无生物作用的沉积物空隙水中pH越偏离中性,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增加,空隙水中磷含量增加;在生物膜作用下,pH由弱酸性向中性变化时,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量增加,空隙水中磷含量增加。依据界面附近pH值和磷的变化规律,可以将沉积物-水界面附近的生物作用分为生物膜的固定作用区和攫取作用区。  相似文献   
992.
在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生产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数据产品的过程中,图例系统的设计和制作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图例系统的设计思想、处理技巧、关键技术、实现方法等,并在1:50000地形图制图数据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检验.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了基于载波相位时间差分与捷联惯导紧组合的方法对高轨飞行器进行自主导航,其中捷联惯导主要在飞行器进行轨道机动时使用,分析了载波相位观测方程中的误差因素,通过SRUKF建立了组合导航非线性滤波模型,研究了周跳检测与修复策略。研究表明,提出的导航方法避免了整周模糊度的求解和周跳的影响,因而可使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4.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要求能够实时分发和显示以定位信息为主的多源海量消息。本文针对公安行业目前GPS定位系统在多源消息接入、海量信息实时分发和显示技术的不足情况,提出多源海量消息多级实时分发技术以及基于独立缓存与批量更新技术的展示技术,介绍了该方法采用的系统构架、多源消息的接入、海量消息多级分布技术以及实时数据的高效展示技术。  相似文献   
995.
A large-scale evaporate series is developed in Paleogene-Neogene strata in the Kuqa basin. The series is composed mainly of evaporate with thin beds of clastic rock (mainly mudstone and siltstone). In grayish white medium- and coarse-grained sandstone in Miocene strata, the formation of copper minerals is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brine. In joint planes, which are developed in vertical strata, are filled with gypsum. Gypsum and copper-mineralized sandstone contains enormous copper minerals, mainly atacamite. According to the SEM analysis for salt rock, gypsum rock, limestone, grayish green siltstone, grayish white medium-coarse-grained sandstone, some minerals are composed of metallic elements including Au, Ag, Cu, Zn, Pb, Co, Ni and U etc., in which Au occurs in a native form, Cu occurs in a native form or as atacamite in salt rock, gypsum rock and limestone, Ag occurs as silver sulfide in gypsum, and Zn, Pb, Co, Ni, U occur as compounds along with the above metallic ions in evaporate or clastic rock. From SEM images, we can see that metallic elements or their compounds (oxides or sulfides) “take root” as grains in salt or gypsum crystals, which belong to primary chemical sedimentation along with evaporate, while some grains “float” on surface of salt or gypsum. In the former case, mineral grains were formed together with salt (gypsum) crystals; while in the latter case, minerals were enriched from internal metallic ions (Paleogene evaporate samples) or external metallic ions (Neogene gypsum samples) in the late stage of evaporate formation. The metallic ions in Paleogene evaporate samples might originate from weathered or denudated materials in the south Tianshan Mountains. The metallic ions in the Neogene evaporate samples might be from metal-bearing brine, which migrated upward to surface along fractures and leached into evaporate (gypsum). Occurrence of metallic minerals and their compounds (elementary substance) in Paleogene evaporate proves that diversified metallic minerals exist in evaporate. The source of metallic ions in the Neogene evaporate series shows that evaporate could provide materials for late-stage metallic min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996.
渠道分水扰动可预知算法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持控制点水位稳定是保证输水渠道安全有效运行的前提.以控制点水位偏差为主要抑制因子,基于线性二次型(LQR)指标,构建了渠道系统水位偏差、偏差变率和流量控制的全状态空间模型,将加入预测模块的线性二次型算法在渠道系统的全状态空间中进行分析和综合,提出了扰动可预知模型的构造方法.通过脉冲响应测试来加深对算法结构的理解,使用南水北调中线电子渠道平台对算法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渠道运行工况改变后,仍能够维持渠道的稳定运行,算法设计极具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以塔河2区地震、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刻画了塔河2区海西早期微古地貌形态。通过钻井、测井等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出有阻挡和无阻挡两种微地貌特征下对岩溶类储层发育的影响模式,并进一步指出有阻挡模式下的阻挡残丘是岩溶类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98.
湖泊变化急剧,历史上缺乏准确完整的湖情资料。湖泊作为一种重要水体,越来越为人类社会所重视。湖泊的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需要权威的湖泊基础信息作依据。结合湖北省的实际作了初步探索,提出了湖泊信息采集的6大体系20个类别100余项指标,介绍了湖泊信息采集及评价方法,较全面描述湖泊状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9.
吴琼  商建  仰美霖  杨虎 《气象学报》2013,71(3):547-554
基于机载双频测雨雷达外场校飞试验中获取的有效降水测量数据,利用Ku波段的雨衰系数和等效雷达反射率因子的比值估算了雨滴谱分布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米散射模拟计算了Ka波段在该滴谱分布下的等效雷达反射率因子,并和机载Ka波段衰减订正后的等效雷达反射率因子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两者的廓线基本重合,相关系数超过0.95,两部雷达探测的目标物一致,测量的雷达反射率因子的差异主要是由雷达频率的不同所引起的后向散射以及衰减的不同所造成的,波束匹配精度较高.此外,单频滴谱参数的估计依赖于单频衰减订正的精度.机载雷达外场试验中探测的都是弱降水,Ku波段衰减订正不会存在太大的误差,估计的滴谱较为可靠.必须指出的是,精确的参数估计仍然要借助双频雷达的反演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1:10000数据库是我国省级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全国1:10000数据库整合升级工程的总体技术设计,根据全国1:10000数据库建设与更新的实际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整合处理的内容、总体思路、技术方法以及数据库优化升级技术方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