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13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M2分潮对夏季长江冲淡水扩展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σ坐标系下的斜压浅涨环流模式,研究M2分潮对夏季长江冲淡不扩展的影响,在“准定常流”作用下,模拟出能反映夏季长江冲水火水扩展的盐度场,并模拟出与黄、东海实测资料相符的M2分潮。在此基础上,用两种方案讨论M2分潮对冲淡水的影响。第一种方案,仅考虑M2分潮,计算它对冲淡水扩展的影响,第二种方案,将M2分潮和“准定常流”耦合,计算冲淡水的变化,结果表明,M2分潮对冲淡水扩展有一定影响,其中包括潮混合  相似文献   
772.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地层结构松散、固结程度低,地下水超采等原因,鲁西北平原区地面沉降持续发展。年沉降速率最快的区域位于东营南部的广饶县、滨州南部的博兴县和聊城东部的茌平区附近。德州地面沉降漏斗与周边沧州、衡水沉降区连成一片,成为鲁西北平原区最为典型的地面沉降发育区。其中德州城区国棉厂监测点1991—2017年累计沉降量已超过1400 mm。该文简要介绍了德州分层标组施工工艺、监测方法,综合利用水准测量及分层标监测数据,开展了分层沉降特征研究,查明分层标组所在区域0~60 m,60~300 m,300~500 m及500 m以深地层因压缩变形引起的地面沉降速率分别为1.67 mm/a,20 mm/a,18.33 mm/a,8.00 mm/a。对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德州城区地面沉降监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73.
铜对海洋生物毒理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元素是人类和海洋生物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之一,对于海洋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但过量的铜也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本文归纳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采用不同铜源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毒理机制研究的相关资料和实验结果;总结了海洋生态水环境、养殖环境等标准中铜元素的限量以及检测方法;并在主要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富集过程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4.
沙从术  赵呈建 《测绘科学》2013,38(5):188-189,192
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推行对我国测绘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同时也为全国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本文从注册测绘师考试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出发,探讨了测绘工程专业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能力训练等问题。  相似文献   
775.
西双版纳三种树木树干呼吸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玉平  沙丽清  曹敏 《山地学报》2006,24(3):268-276
采用气室-红外气体分析法(IRGA)原位监测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优势树种番龙眼(Pom etia tom entosa)和玉蕊(Barringtonia macrostachya)(雨季),以及人工种植的经济树种三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干季、雨季)树干呼吸的日变化,同时监测了林内空气和1 cm深树干温度。结果表明,三者树干呼吸雨季呈双峰模式,三者首个呼吸高峰都在15:00前后,番龙眼和玉蕊第二个呼吸高峰在凌晨1:00前后,三叶橡胶在凌晨5:00前后。干季三叶橡胶树干呼吸为单峰模式,呼吸高峰在19:00前后,午后出现明显的呼吸下降现象。番龙眼和玉蕊雨季树干呼吸速率在1.814~3.167μmol/(m2.s)之间,三叶橡胶在8.824~10.364μmol/(m2.s)之间,显著高于同时期的番龙眼和玉蕊,三叶橡胶干季在3.424~4.110μmol/(m2.s)之间,显著比雨季小。三者Q10在1.60~2.58之间,三种树的平均Q10为1.77。  相似文献   
776.
塔吾尔别克-阿庇因迪斑岩型金矿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矿床的形成与矿区二长斑岩岩体有关.岩体内发育4组原生节理或裂隙带,这些节理或裂隙带控制了矿体的分布,特别是它们的交汇部位是成矿的良好部位.矿体形态为脉状、网脉状和透镜体状.有4种矿石类型:黄铁矿石英脉型;黄铁矿硅酸盐石英脉型;黄铁绢英岩型和细脉浸染型.矿床可以划分为2个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内生成矿期划分3个成矿阶段,第2成矿阶段是金矿主成矿阶段.矿物组合为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白云母和重晶石.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硅酸盐化.氢氧同位素、硫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体.成矿热液温度为130℃,成矿压力为22MPa,盐度1.03%,氧逸度-36.7~-38.8,pH=5.8~8.8.成矿流体早期显酸性,晚期显碱性.认为该矿床为浅成低温、低盐度流体成矿,属于次火山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777.
医巫闾山岩体同伸展侵位的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巫闾山岩体是医巫闾变质核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医巫闾山地区花岗岩变形特征及与周围构造带的相互关系,确定医巫闾山岩体为同伸展侵位的岩体,且以岩床的形式顺层侵入在医巫闾山伸展型韧性剪切带之中,修正了前人挤压环境下岩浆侵位的观点。医巫闾山岩体及尖砬子山岩体的侵位时间在160 Ma左右,表明医巫闾山地区及燕山地区中侏罗世晚期发生过强烈的地壳伸展运动,华北北部的构造体制在中侏罗世已经改变。区内中生代存在2期伸展作用:早期伸展作用发生在中侏罗世晚期,与医巫闾山岩体的侵位同期;晚期伸展作用发生在早白垩世,形成了瓦子峪拆离断层。  相似文献   
778.
遥感影像解译中的决策树分类法一般是引入NDVI植被指数、亮度阈值法、DTM、空间结构、纹理、和其它一些地貌特征来实现地物类别的分离;而传统的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是直接基于像元的亮度值而进行的分类,两者各有优缺点。将两者在遥感影像解译中结合使用,建立统一的分类模型,并以皖东地区TM影像为例进行了分类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该模型分类比单一的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提高了4.45%,Kappa指数提高了0.107,该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影像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779.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冯淑华  沙润 《地理研究》2007,26(3):616-624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本质特性,对乡村性进行测评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是指导乡村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理论分析选取了5个潜在因素和17个观测因子构建了乡村性测评的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原理,建立了乡村性CFA测评模型,并以江西婺源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婺源乡村旅游典型地区的抽样调查,获取了相关数据,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获得模型的路径系数和随机误差,并对每个回归方程进行了F检验和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对模型中的路径系数进行了t检验,t值在2.319~86.895之间,其显著性概率P小于0.01或0.05,模型中的因果关系显著,与研究的假设条件相符合,模型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780.
2001年MW7.8昆仑山地震是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发生的最大震级地震。同震破裂产生的巨大应力扰动驱动控制着显著震后形变。二十年尺度的大地测量数据记录了地震后长时间、大范围、时空依赖的震后形变演化过程及差异,揭示了昆仑山地震破裂段复杂的断层分段震后运动学特征、分段摩擦性质差异和青藏高原中北部岩石圈流变性质/结构横向各向异性。本文简要回顾昆仑山地震后基于二十年尺度时序InSAR和GPS的震后形变观测方法和时空特征,特别是时空密集的InSAR观测,是该构造区震后GPS观测的重要补充及其不可替代的观测手段;总结大范围震后形变模拟方法及其揭示的震后运动过程、多种动力学机制及其关系。最后总结提出昆仑山地震震后形变20年研究取得的科学认识及尚待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一方面要持续性地对东昆仑断裂带大范围地表形变进行观测研究;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震后形变模型,进一步深化对该断裂带地震周期形变、区域构造对周期形变控制作用、复杂断层运动时空演化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