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4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250篇
地球物理   1069篇
地质学   708篇
海洋学   298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15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2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8篇
  1948年   8篇
  1947年   8篇
  194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31.
1.引言我们对全球变暖可能引起危害的适度评价主要取决于确定这种危害的真实程度如何. 最近大家才认识到对变暖这个问题是有怀疑的.但是不论真实情况如何,对这个问题也有非同寻常的极端主义观点.虽然经常获悉生态环境变化令人震惊,但是随之而来的怀疑主义并没有销声匿迹.由于承认对变  相似文献   
132.
133.
134.
Schirmacher山区的前寒武纪基底岩石位于南纬70°44′33″~70°46′30″和东径11°22′04″~11°54′00″,岩石表现出几个阶段的褶皱作用、剪切带的发育以及两期截然不同的变质-混合岩化事件。区内的岩石经受了初期阶段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紧随其后的紫苏花岗岩化。非常粗粒的含紫苏辉石、石榴石的伟晶岩呈平行条带状侵入,并使岩石转变成为混合岩。这一事件之后为角闪岩相退化变质作用与区域花岗岩化,形成了区内的主体长英片麻岩。某些变斑晶具有紧闭微褶的Si,它主要由针状矽线石包体反映出来。这些早期微褶  相似文献   
135.
三波川变质带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边部,构成西南日本侏罗系杂岩体的一部分,它的俯冲可能与在赤道区形成的Kurosgaua地体的碰撞有关。三波川片岩第一带变形发生在韧性条件下,构造置换方向为N30°E,与大陆边缘平行,变形过程中伴有鞘褶皱及矿物拉伸线理的形成。在此阶段,发生大量矿物反应,并伴有变斑晶如石榴石、钠长石的同构造生长,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以垂直流动方向为轴的旋转。变斑晶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这期变形作用一直持续到变质作用的退变阶段。在本期变形的较晚阶段,发生周态变质的超基性、基性岩石的侵位,高温榴辉岩体的侵位使得角闪片岩发生榴辉岩化进变质作用,并发生接触变质。变质相系由绿纤石  相似文献   
136.
通常假定变质岩已达到化学上的平衡(Goldschidt,1911;Eskola,1915),但非平衡和亚稳矿物及其组合并非罕见。局部平衡和表面平衡的概念将平衡的分析扩展到诸如石榴石、斜长石的环带体系及由局部离子交换而产生的化学不均匀体系之中,但仍有一些矿物和结构并不能用平衡和局部平衡的模式来加以解释。下面将要描述的几个例子主要来自于高压区域变质地体,少数几个来自于低压带。在这些例子当中,平衡分析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加里福尼亚的圣弗兰西斯科:(1)硬玉辉石: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2)钠长  相似文献   
137.
The day-to-day variations in ozone content at Uccle (51oN) during some stratospheric warming events are ex-amined. In particular, the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timing of commencement of ozone enhancement prior to peak day of warming and on the relationship in the ozone content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stratosphere. These two featur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ozone transport models. There seems to be an agreement between mod-el predictions and observed features in some cases.  相似文献   
138.
139.
An examination of decay and growth rates of electric field near the ground during total solar eclipse of 16 February 1980 was made to study the electrical relaxation time and conductivity at Raichur. The values obtained i. e., 1320 seconds and 67.1163× 10-16 mhos m-1 of the two parameters were in fair agreement with the reported ones at the rural locations.  相似文献   
140.
一、经向环流 850hPa和200hPa上的逐月大尺度季风环流在早先许多研究中已有论述(如Krishnamurti,1985年)。Krishnamurti指出:东亚西南季风地面气流从5月份开始发展;并在7、8月份到达东亚最北部;9月间季风气流撤回到赤道15°以内热带深处。根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提供的10年月平均资料计算得出的结果表明,4月间垂直环流是由赤道附近和中国中部的上升运动这两种环型组成。赤道附近的上升运动可能与马来西亚半岛对流活动和降雨有联系。实际风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