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1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415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335篇
地球物理   353篇
地质学   819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5 毫秒
961.
提出了一种无需气象数据,直接用对流层天顶总延迟(zenith total delay,ZTD)推导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的新方法.该方法从GPS反演大气水汽的反演方程出发,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ZTD推算PWV的模型.结果表明,就BJFS测站而言,模型推算的PWV与GPS反演的PWV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值为4.5 mm,两者存在一个微小的系统偏差,但相关系数高达0.982.在不研究其数值大小只研究其趋势变化时,可以用模型直接推算PWV,这可为气象学短期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62.
文章从统计临河地区(1981—2010年)30a历史资料着手,对出现的20次飑的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通过典型例子进一步的举例论证,又结合自己多年的观测审核经验,提出了飑的观测记录要点,供地面气象观测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从而防止飑的误记、漏记。  相似文献   
963.
网络教育的高速发展,使网络课件成为课件制作系统的发展方向,而且开发一个和网络教学系统高度集成的课件制作系统也成为必然的趋势。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内蒙古气象远程教育二级站已于2007年年初落成并投入使用。硬件设备已达到建设标准,软环境还处于空白。因此,急需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进一步开发与硬件相适应的课件录制和课件点播系统。这对于我区气象系统远程教育的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64.
底栖有孔虫古生产力指标-底栖有孔虫堆积速率(Benthic Foraminifera Accumulation Rate,简称BFAR)和小泡虫超科的Uvigerina与Bulimina两属在种群中的百分含量(简称"U+B含量")是目前古海洋学研究的常用方法.然而,从MD06-3054孔的记录中发现,两指标与有机质输入之间不仅不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而且当有机质输入大于阀值时,两指标均随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简称TOC)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地降低,说明过高有机质的输入还会抑制底栖有孔虫的生长和繁盛.另外,还发现当TOC含量较高时,U+B含量指标较BFAR指标相对更适用.  相似文献   
965.
南天山在晚古生代以来经历的一系列碰撞和微板块的拼合事件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沉积作用和构造演化中都有明显的反映,而沉积物物源分析是认识盆地演化、解释构造背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根据对塔里木盆地北缘地区多个剖面的研究,上石炭统阿依里河组砂岩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种岩屑,有时含有机质杂基及云母。其中石英平均含量为70.7%(53%~86%),长石平均含量7.1%(5%~17%),岩屑平均含量为22.5%(20%~30%)。物源分析结果表明,砂岩物源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并且主要具俯冲消减的缝合带和碰撞造山属性,少量具弧造山属性。结合塔里木北缘晚石炭世的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物源可能来自于北侧的古天山造山带。  相似文献   
966.
塔里木盆地腹地玛扎塔格山隆升时限探讨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N38°40.911', E80°18.484') 的玛扎塔格褶断带东西向延伸约300km,南缘发育出露连续、完全的早更新世地层,岩性主要以灰黄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本文以其中出露完全的一段河湖相泥岩、粉砂岩为研究对象,共采集古地磁样品130块16个采点。通过岩石磁学研究,说明主要载磁矿物是磁铁矿,107块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显示地层校正后其最小轴近直立,并且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具有沉积组构特征。地层校正后磁化率各向异性最大轴的方向指示了早更新世时研究区域NWW-SEE的古流向。系统热退磁结果揭示出了正反极性,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学研究限定研究剖面时代约为1.3~0.9Ma。从而推测玛扎塔格剖面中第四纪地层记录的最近一次构造活动时间约为0.8Ma,即早更新世末中更新世初。河湖相泥岩、粉砂质泥岩的岩性特征代表了当时温湿的气候。研究区近东西向的古流向与玛扎塔格山脊近于平行,附合快速隆升构造地貌特征,暗示该套地层沉积时代(1.3~0.9Ma)对应了玛扎塔格山的快速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967.
The height profile of sand-dust flux at 0–2.0-m has been well studied.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very few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the 0–50-m layer. In this study, the height profile of sand-dust flux at 0–50-m was observed by using three sandstorm observation towers (50 m in height) in 2006. The towers were located at three sites with different vegetation conditions (desert, edge of an oasis, and oasis) in the Minqin region, a typical desert-oasis area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features of the underlying vege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0–50-m layer, sand-dust flux decreased rapidly as height rose at the desert and the edge of oasis sites, whereas it increased slightly as height rose in the oasis site. At the three sites sand-dust fluxes at each height increased with wind velocity, and there was a fairly good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In 2006, a total of 19 sandstorms occurred. The annual sand-dust that passed through a 1-m-wide, 50-m-high section was 9,169 kg at the desert site, 5,318 kg at the edge of oasis site, and 2,345 kg at the oasis site. Compared with the desert site, the annual sand flux was lower by 42% at the edge of oasis site and 74% at the oasis site. Vegeta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reducing the sand-dust flux.  相似文献   
968.
969.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状况及驱动因子.基于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年均变化率与相对变化率5个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3年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和林地的变化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明显增加,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2)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总体呈增长趋势.(3)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的区域变化差异较大,牧草地区域变化差异较小;贵州省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东部地区显著.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0.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以黄龙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龙县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矢量化,再转化为栅格Grid图,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分别以25 m和100 m为步长在25~500 m和100~2 000 m的粒度上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分析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对比2个不同范围粒度域上景观指数呈现的异样性,并尝试性地提出理论景观格局指数.结果表明,9种景观指数有4种不同的变化规律,2个不同步长不同粒度域的景观指数有2类变化规律,且理论景观指数的提出对一些指数可以很好地解决同一个地方用不同分辨率所计算出的不同的景观格局指数,把结果统一到同一个标准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