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9篇
  免费   3022篇
  国内免费   4447篇
测绘学   2053篇
大气科学   2032篇
地球物理   2275篇
地质学   8143篇
海洋学   2003篇
天文学   142篇
综合类   1073篇
自然地理   1947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786篇
  2021年   907篇
  2020年   750篇
  2019年   953篇
  2018年   836篇
  2017年   764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807篇
  2014年   873篇
  2013年   1034篇
  2012年   1101篇
  2011年   1127篇
  2010年   1089篇
  2009年   1034篇
  2008年   1038篇
  2007年   1006篇
  2006年   946篇
  2005年   708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430篇
  2001年   365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外热带大气扰动对ENSO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峰  何卷雄 《地球物理学报》2007,50(5):1311-1318
合成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5次主要的ENSO事件,发现外热带大气扰动通过经向风异常不仅对ENSO的发生起到重要的触发作用,而且影响到ENSO的发展和衰减. 因此,尽管ENSO对外热带大气扰动有影响,但同时外热带大气扰动又与ENSO有相互作用. 在ENSO发生前,南印度洋中纬度为反气旋异常,并通过Rossby波的频散作用加强了澳大利亚附近的反气旋异常;同时,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南风异常与菲律宾附近的北风异常在赤道辐合,促进了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的爆发和其后ENSO的发生. 在ENSO发生之后,东南太平洋上的气旋异常及相关的南风异常进一步增强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西风异常和ENSO的发展. 当ENSO达到成熟时,澳大利亚东部的反气旋异常东移,使东南太平洋的气旋异常减弱,南方涛动型环流异常亦随之减弱;同时,阿留申气旋异常加强,尤其是副热带北太平洋的风场异常可加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的涌升,使该地区海表温度降低,加速ENSO的消亡.  相似文献   
782.
利用PASSCAL、INDEPTH Ⅱ、INDEPTH Ⅲ、HIMNT等研究计划,及中国新疆地学断面和国家973项目在青藏高原布设的流动台站记录的到时数据,以及自1990年1月到2004年2月全球地震事件的震相报告,作者对覆盖印度大陆的恒河平原和整个青藏高原的305个地震台站记录的9649个远震事件,共139021条P波初至到时资料进行了层析成像反演.结果表明:印度岩石圈地幔在不同的位置向北俯冲的形态不同,但俯冲前缘都到达羌塘地体之下.沿88°E剖面显示,厚约100 km的印度岩石圈地幔从南部的恒河平原向北一直俯冲到青藏高原之下.在主边界逆冲断裂之下100 km深度处以约22°角度开始向北俯冲,俯冲最前缘到达羌塘地体的中部地区约34°N,之后进入上地幔深处.而沿北东方向的剖面则显示,印度岩石圈地幔以近水平的角度俯冲到青藏高原之下,向北越过班公-怒江缝合带,到达33°N附近,然后以大角度近乎垂直地向下俯冲断离,并引起地幔热物质的上涌,形成羌塘地体之下大规模的低速带.  相似文献   
783.
1837年甘肃岷县北6级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1837年甘肃岷县北6级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 发震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在1837年地震中遭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位于今岷县堡子乡武旗及临潭县陈旗一带(当时的洮州厅以东约15 km)。 由此确定1837年甘肃岷县地震极震区位于甘肃岷县-临潭-卓尼三县交界, 极震区烈度为Ⅷ度, 震中位于北纬34.7°, 东经103.9°, 误差在10 km以内。 该地区构造位于东昆仑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应变传递和构造转换的中间过渡区, 其中临潭-宕昌断裂带活动特性差异明显, 只有部分地段表现出全新世活动特征, 地震极震区一带分布有不同程度的滑坡和基岩崩塌等。 综合分析认为, 临潭-宕昌断裂带的岷县-宕昌段的前缘分支断裂是甘肃岷县1837年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784.
指出了全直径岩心分析的Archie参数(m、n)对非均质储层含油(气)性评价的重要性.使用新疆测井公司开发的全直径岩心多参数分析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以DQ油田XX区块的非均质火成岩气层评价为例,由7块全直径岩样该获得了储层的物性和Archie参数.当应用于该储层含气饱和度估算后,与密闭取心饱和度分析的含气饱和度结果比较,含气饱和度估算误差大致在5%以内,较按Archie参数的确省值(m=n=2)估算的含气饱和度的精度高 10%左右.考虑到非均质储层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的特殊性,推荐“真正”使用全直径岩心分析方法应用于非均质储层的物性、含油(气)性的评价,并重视模拟油藏条件的全直径岩心分析装置的开发.  相似文献   
785.
城市建筑格局对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实验楼独特的建筑格局所形成的局部小区域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其内、外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测定结果表明,由于实验楼的特殊建筑格局,在晴好天气实验楼内外草坪的最低气温相差4℃以上,而阴雨天温差比较小,一般在2℃以下。当西北方冷空气来临时,内外草坪温差迅速上升,并大于-4℃。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实验楼外部草坪的最低气温低于桔树临界低温-4℃时,内部草坪温度仍旧在-4℃以上,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得原来在南京不能正常生长结果的桔树在实验楼内生长非常好,也就是说小气候足以使植物物种的分布发生改变。从四个不同时间段的平均温差来看,中午14时实验楼内外温差为最高为1.7℃,夜间2时和早晨8时次之,为1.3℃,20时温差最小为0.9℃。本文的目的在于强调现代城市建筑格局对于小气候不可忽视的影响,以期引起人们对此的关注,作者对城市建筑小气候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86.
在矿产开采中废弃物及开采所导致的地质灾害等因素对矿区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技术已不能满足矿区环境保护的要求,本文采用GIS技术评价矿区地质环境,结合矿区基础地理数据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基础类、地质等专题数据,构建基于B/S和C/S的系统的核心矿区空间信息框架,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87.
地学协同工作是指群体在一定的环境下(比如地图、虚拟现实空间等)通过相互协作来解决与地学相关的问题,论文首先对地学协同工作及其协作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综述,然后提出了基于agent的地学协同工作模型,这种模型以计算主体作为协作过程的最小分解单元,用agent对这种计算主体进行封装,论文阐述了这种协作模型的总体结构和各agent的内部结构,最后对模型的可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88.
Born近似快速三维反演井地电法数据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篇研究了井中电偶极激发地面接收的井地电法的快速反演成像问题.我们采用了Born近似方法和重加权正则化共轭梯度法(RRCG)算法.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Born近似是一种有效的井地电法三维快速反演方法,同时也说明井地电法监测油水前驱和储层边界预测的观测数据可以用该方法进行快速三维反演成像.  相似文献   
789.
频率域电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回顾了电法勘探的发展历程,分析、比较了电法勘探发展的各个阶段、各种频率域电法的优点和不足,着重介绍和论述了an序列伪随机电法具有主要频率成分丰富,各主频信号强度基本相等不随频率增高而减弱,频率间隔对数均匀、分布合理,覆盖的频率范围宽等一系列优点.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频率域电法.  相似文献   
790.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the Cretaceous-Paleogene(K-Pg) boundary in terrestrial strata is highly significant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t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especially the extinction of non-avian dinosaurs). At present, research on terrestrial K-Pg boundaries worldwide is concentrated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such as North America and Northeast China.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also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Nanxiong Basin, located at low latitudes(which has become the standard for dividing and comparing the continental K-Pg stratigraphy in China), many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four possible boundari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refore, the exact location remains to be determined. In this study, the total mercury(Hg) content,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geochemistry, and other parameters for the samples collected near the four boundarie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existing record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total Hg cont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Zhenshui Formation and Pingling part of the Shanghu Formation with sharp fluctuations. As per latest dating results of Deccan Traps, the significantly high Hg value was attributed to the Deccan Traps eruption. Boundary 1 wa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Hg anomaly interval,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lobal K-Pg boundary and time of volcanic eruption. 2) The reconstructed paleoclimate evolution curve revealed that the red sediments in the basin recorded the late Maastrichtian warming event(66.2 Ma).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boundaries and this warming event, only boundary 1 was found to be closest to the real K-Pg boundary of the Nanxiong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