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7篇
  免费   568篇
  国内免费   869篇
测绘学   427篇
大气科学   306篇
地球物理   410篇
地质学   1500篇
海洋学   554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91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王汝成  王硕  邱检生  倪培 《岩石学报》2006,22(7):1855-1866
中国大陆超深钻(CCSD)主孔从100米到3000米切穿含柯石英榴辉岩,为系统研究大陆深俯冲过程中含稀土元素副矿物提供了机会。本文报道了该钻孔榴辉岩存在发现的绿帘石、褐帘石、磷灰石和钍石复合颗粒。它们以同心环带结构为特征,从边部向中心依次为绿帘石、褐帘石和磷灰石;钍石既可包裹再磷灰石中,也可见于褐帘石中。电子探针分析显示,褐帘石不仅含有较高的轻稀土元素(LREE2O3=23.36wt%),而且可含有2.6wt%ThO2。根据绿帘石和褐帘石的电子探针高分辨U、Th、Pb成分计算得到绿帘石边部的形成年龄为738±88Ma,该年龄与大别-苏鲁地体榴辉岩的元古代源岩的年龄相当,因此,绿帘石可能为残留相。相反,褐帘石的年龄为220±41Ma,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年龄相近。因此,褐帘石与磷灰石和钍石一起应该为超高压变质事件的产物。根据绿帘石、褐帘石及其共生的磷灰石和钍石的结构、成分特征和化学定年结果,我们推测绿帘石与可能已完全消耗的独居石很可能为变质副矿物组合的先驱矿物。独居石-绿帘石复合颗粒在榴辉岩相高压/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反应形成磷灰石+钍石+褐帘石组合。  相似文献   
152.
冰碛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工程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以西部某重大工程为例,在详实的调查和试验基础上,研究了冰碛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场区冰碛层渗透系数小,透水性微弱,且在垂向上随深度增加,呈逐渐变小趋势;工程条件下,地表水、地下水不会再在场区内冰碛层中形成新的架空块碎石结构,也不会发生渗透破坏,对工程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53.
邱林  左爱莉  崔晓红 《新疆地质》2006,24(2):146-146,147,148
奇台县菊花黄花岗岩板材,经高温氧-乙炔喷焰烧后呈褐红色薄膜状石材板,使其经济价值增加80%.菊花黄花岗岩板材中的钾长石矿物经高温氧-乙炔喷焰烧后,当其受热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褐黄色微斜长石中所含的低价铁氧化物中的2价铁离子变为3价铁离子,使岩石的颜色由黄色转化为褐红色,微斜长石由三斜晶系向稳定的单斜晶系转变,由于高于900℃高温作用石材表面时间短,故能在石材表面形成厚约1mm左右的红色薄膜.经褪色强化实验,从理论上推测该红色薄膜石材在大气条件下可保持10年以上不褪色.  相似文献   
154.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基准面为参照格架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共识别出层序界面7个,对应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性质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性质包括局部不整合、沉积转换面和同沉积侵蚀面.沉积转换面的识别对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5.
数字高程模型与等高线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于自动生成等高线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但就其效果来说仍然无法让人满意。针对依据DEM自动生成等高线的算法及相关的数据质量问题,进行空间分析与数值定量统计。研究问题包括生成的不合理等高线的位置及范围、等高线算法及DEM质量对自动生成等高线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6.
张春玲  邱振戈 《测绘通报》2006,(9):37-39,46
在介绍和分析人类视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对现有影像匹配策略的改进方法。并依据人类视觉系统构造的特点,提出一种有效的非均衡采样影像匹配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7.
基于多源卫星图像融合的水坝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丹丹  马洪超  杨耘  贾鹏 《遥感学报》2006,10(4):449-455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卫星图像融合的水坝检测方法,该方法在特征级融合的模式下,利用多源卫星图像特征信息互补的优势,先后提取多个卫星图像中目标的特征信息,再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中的逻辑模板法对特征进行融合,得到系统的目标结果输出。试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在大幅复杂背景下有效地对水坝进行检测并定位,并减少了单源卫星图像进行目标检测的错判、误判率。整个算法能完全实现自动检测,可达到预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8.
大跨度钢桁架转换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带高位大跨钢桁架转换结构高层建筑为工程背景,进行了1/25缩尺比例的模型振动台试验,通过粘贴在钢桁架杆件上的应变片,测试了输入不同加速度峰值地震波作用下钢桁架的地震响应。在加速度峰值0.9g地震波作用下,两端支承钢桁架筒体剪力墙才出现裂缝,表明连接部位剪力墙受力性能较好;人工波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最大,层地震作用力在钢桁架转换结构层有突变;试验中随模型结构裂缝发展和抗侧刚度衰减,层地震作用力分布发生变化,其中钢桁架转换结构层承担地震力相对减小,钢桁架应变反应也相对趋缓;钢桁架两端杆件受力较大,表明支承剪力墙对钢桁架的约束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59.
The Early Triassic is a critical period in earth his- tory. A series of events such as volcano eruptions[1,2], sea-level fluctuations,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 ditions[3], mass extinctions[4,5] as well as global negative carbon isotope excursions[6-9]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uppermost Permian or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Large scale sea-level rise[10-12], restoration of environment conditions, re- covery of ecosystem[13], including gradual carbon iso- tope rise[14] occur…  相似文献   
160.
Coseismic stress-triggering is becoming a new hot spot of research. Coseismic strain steps recorded by borehole strainmeters are particularly valuable in studying coseismic stress-triggered fault slip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is location, one can invert the triggered fault slips with such data if he/she has a well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ocal faults. Genetic algorithm can be applied to significantly raise the efficiency of searching a best solution among all possibilities in this kind of inversion. A testifying check of the program and analyses of each parameter's influence may further enhance the reliability of inversion results. Taking complexity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into account, the inversion results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predominant property or a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triggered local faults' activities. As an attempt, we inverted the assumingly active faults' slips triggered by the Ms=8.1 Kunlun Mountain earthquake over Beijing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