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13篇 |
免费 | 1757篇 |
国内免费 | 10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74篇 |
大气科学 | 584篇 |
地球物理 | 710篇 |
地质学 | 2855篇 |
海洋学 | 647篇 |
天文学 | 23篇 |
综合类 | 331篇 |
自然地理 | 56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68篇 |
2023年 | 185篇 |
2022年 | 271篇 |
2021年 | 305篇 |
2020年 | 266篇 |
2019年 | 300篇 |
2018年 | 253篇 |
2017年 | 268篇 |
2016年 | 229篇 |
2015年 | 257篇 |
2014年 | 262篇 |
2013年 | 273篇 |
2012年 | 320篇 |
2011年 | 314篇 |
2010年 | 327篇 |
2009年 | 312篇 |
2008年 | 315篇 |
2007年 | 325篇 |
2006年 | 308篇 |
2005年 | 253篇 |
2004年 | 177篇 |
2003年 | 126篇 |
2002年 | 143篇 |
2001年 | 120篇 |
2000年 | 107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滑面搜索方法对于得到边坡的稳定性系数至关重要。现今两种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极限平衡法以及强度折减法,可以得到极限应力状态下边坡的潜在滑面。而为了评价边坡在当前应力场下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分析概念的滑面搜索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边坡各点的位移以及点安全系数,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具有相近性质的点进行分类,把边坡体分为潜在危险区以及稳定区。潜在危险区的边界即为边坡在当前应力状态下的潜在滑面,并运用矢量和方法计算得到其稳定性系数。采用上述方法对3个算例进行验算,并与极限平衡法以及强度折减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基于聚类分析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靠性;(2)当边坡处于临界状态附近,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潜在滑面与其他两种方法得到的滑面基本一致;当边坡处于较稳定状态时,当前应力状态下的潜在滑面要比强度折减法得到的滑动带范围要更深更广,但求出的稳定性系数也较高;当存在软弱夹层时,矢量和计算出的滑面更为陡峻,稳定性系数比其他两种方法的结果要小。 相似文献
42.
43.
文章立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现实,结合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的理论梳理,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在提出海洋产业生态化概念模型、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系统解释海洋产业生态化的运行机理,构建"区域功能划分—生态化水平诊断—企业意愿辨析"的海洋产业生态化外缘系统识别框架,确定"组织类型—投资方式—转型模式—工程建设"的海洋产业生态化内核系统组合类型,耦合内外两系统形成海洋产业生态化模式的分类方案,为沿海地区政府因地制宜推进海洋产业生态化提供理论支持,为中国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4.
MODIS NDVI时间序列在三江平原湿地植被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三江平原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影像数据,采用一种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时间序列的监督分类方法获取了研究区湿地植被的分布数据。监督分类以NDVI时间序列的波形所反映出的植被物候特征作为分类器,将离散的傅立叶变换应用于NDVI时间序列以减少高频噪声对分类的影响,并运用傅立叶变换后波形幅度和相位的相似性来确定像素的归属类别。根据研究区植被的物候特征的差异,区分出7种地表(沼泽、沼泽化草甸、滩地、水田、旱地、灌木和林地)的植被类型,得到三江平原2005年湿地植被的分布数据。该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达到79.67%,Kappa系数为0.752 5。研究表明,基于MODIS多时相NDVI数据,采用基于傅立叶组分的相似度分类方法可以客观、经济、快速的提取湿地植被分布数据。 相似文献
45.
由于诸多原因,如城乡规划建设、外部环境遭受破坏和工作环境需要改善等,新疆现有105个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从1950年起到2004年,搬迁达73个站150次,占全区地面气象站总数的70%。气象台站搬迁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特别对于气候变化分析工作,更要求数据的历史延续性。本文分析了新疆台站迁移状况以及台站迁移后对数据连续性的影响,为使用这些数据的研究人员分析研究新疆气候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的影响已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牛背梁作为秦岭东部主脊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亚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现状尚未得到广泛关注。依照树木年代学原理,进行响应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探讨了牛背梁林线关键树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年表特征及对气候响应的海拔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树木生长对气候的敏感性逐渐上升,但轮宽年表的同步性和信号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不同海拔树轮宽度年表的气候响应结果基本一致,对气温的敏感性均较降水强,敏感时段为当年2~8月,差异主要体现在,高海拔树木受生长季末期8月气温的影响较重,中海拔树木受生长季前期3~4月降水和上年冬季10~11月气温的促进,而低海拔树木受初春1~2月降水的限制作用明显。(3)对比分析低、中、高海拔3个回归模型中显著因子的变化趋势,发现气候变化可以促进巴山冷杉生长季的提前,但不同海拔树木的生长动态各异,说明研究区林线不同海拔巴山冷杉生长对全球变化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新疆哈密图拉尔根全岩矿化岩浆铜-镍-钴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东天山图拉尔根铜镍矿区受控于康古儿—黄山韧性剪切带北东段的区域性韧性剪切带之次级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对该矿床的控制作用极为明显。矿区范围内现已发现3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目前只对一号岩体进行了勘探评价,已探明控制储量达大型规模。文章基于对一号杂岩体的矿床地质特点及其化探和物探特征的总结,试图建立该大型铜镍矿床的找矿评价模式。一号岩体以全岩矿化为特征,可分为4个岩相:角闪橄榄岩相、辉石橄榄岩相、角闪辉石岩相和辉长岩相,赋矿岩石主要为角闪橄榄岩、辉石橄榄岩,矿床属于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有关的岩浆熔离贯入型Cu-Ni-Co矿床,具有单期岩浆多次脉动上涌成矿的特征。岩体m/f介于3.1~4.8之间,属于铁质超镁铁岩类,且具有低钛、低碱、低Al2O3特征,含矿岩相具有高硫特征(S>1%)。化探显示图拉尔根地区位于Cu、Ni、Co组合异常区内,Ni异常峰值133×10-6,Cu异常峰值83×10-6。成矿元素Ni、Co、Cu在角闪橄榄岩、辉石岩中呈现富集趋势。物探显示岩体具有三高一低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矿区位于区域性的重力高值异常区内,在高重力背景下,含矿岩体表现出明显的低阻、高极化及高磁异常特征。作者指出沿强变形带中间的中部弱韧性变形带追索含矿岩体,将对扩大找矿范围具有实际意义;岩体南西部可能为含矿岩浆上升就位的主要中心,这里角闪橄榄岩相也十分发育,应为矿化富集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