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围栏养蟹利用与女山湖沉水植物资源保护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本文对亚洲中部地区内陆湖泊近百年来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特别是气候因素进行了考察与分析,位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及蒙古高原北部的湖泊,近百年来其变化以及水位上涨与面积扩张为主,产生这种湖泊水位上升的原因与该地区降水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2.
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南京细砂累积变形预测公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礼伟  庄海洋  陈磊  李浩 《岩土力学》2014,35(11):3170-3176
列车振动荷载引起的路基长期沉降问题一直是影响列车正常运营的重要因素。首先,采用GDS空心圆柱扭剪仪对新近沉积的南京细砂重塑样进行循环三轴试验研究。在该基础上,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累积变形模型公式,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已有多种公式应用于南京细砂动力累积变形的预测时的可行性,给出了相关预测公式的模型参数参考值。根据试验结果,考虑试验围压对土体累积变形的影响规律,对部分公式进行了初步修正,扩大了相关预测公式的使用范围。研究成果对长江中下游轨道交通路基的长期沉降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固定点源测深激电异常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阻率法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的实现, 给研究形状复杂的地质体的电性异常提供了有力工具.本文利用该数值模拟程序,通过先模拟计算模型的视电阻率,然后利用视电阻率和视极化率的转换公式转换,从而实现对激电异常的数值模拟.文章计算并分析了固定点源测深法在各种1\|D、2\|D、3\|D模型下的激电异常规律及定量解释结果,力求使人们从空间不同角度了解该方法的IP异常规律,从而指导野外生产实践,提高解释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54.
青藏高原东北缘印支期宗务隆造山带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33  
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构造带(柴北缘构造带)与南祁连造山带间的宗务隆构造带发育晚古生代、早中三叠世地层以及石炭纪蛇绿岩地体和具有岛弧性质的二叠纪—早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三个侵入宗务隆带南侧的海西—印支期花岗岩(246Ma天峻南山花岗岩、238Ma青海湖南山花岗岩和215Ma二郎洞花岗岩)分别与俯冲和后碰撞相关。两期明显的构造变形为印支期造山构造和第三纪陆内构造活动印记,前者以300余千米长的韧性剪切带为代表,后者以大规模指向南的逆冲推覆作用为特征。宗务隆构造带经历了由陆内裂陷、洋盆发育和俯冲—碰撞造山的演化过程,既不同于其南侧的柴北缘构造带也不属于北侧的南祁连造山带,而是一在柴北缘和南祁连造山带共同构建的加里东陆块上发育起来的、具有完整板块旋回的印支期造山带。  相似文献   
55.
流体包裹体研究在划分油气运移充注期次、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镜下观察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划分类型,描述其特征,对与烃类共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均一化温度测试,并结合其他相关地质资料,认为延长探区马家沟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85~115℃范围内,包裹体捕获时的埋藏深度为2500~2800 m.结合盆地的埋藏史推测天然气成藏时间为晚三叠-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56.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关键期及需水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黑河流域中生态最为脆弱、植被退化最为严重而对全流域生态治理目标的实现极为关键的地区在下游额济纳绿洲。黑河分水方案主要控制年总量,由来水过程确定分水时机,采用“全线闭口、集中下泄” 的分水方式,这容易导致分水与下游绿洲需水的时间错位。要实现黑河分水对下游天然绿洲的作用和意义,不仅要充分保证分水量,更要选择适宜的分水时间,如果分水错过了下游绿洲生态需水的关键期,将会直接影响绿洲植被的正常生长。要维持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确定生态需水的关键期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时空动态变化过程、天然植被耗水过程和绿洲生态过程及水文过程的关系研究,确定了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需水的关键期。建议在生态关键期保障输送必需的水量,合理调节水库出水量与河道径流量,保障4月和8月关键期的需水量,其中4月至少要保证0.80亿m3的输水量,8月至少要保证1.08亿m3的输水量,确保下游绿洲植被的生理需水,同时考虑到前期缺水和随后的月份水量消耗,尽可能增加关键月的配水量。  相似文献   
57.
白晓宇  张明义  袁海洋 《岩土力学》2015,36(4):1167-1173
以青岛地区特有的土岩组合地质条件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Plaxis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土岩基坑中吊脚桩在龙门吊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规律及动力响应。结果表明:桩身变形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基坑的变形主要发生在基坑上部软弱土层,吊脚桩嵌岩处产生应力集中;在龙门吊移动荷载作用下,桩顶水平位移较大,但其动力响应最小,而嵌岩处水平位移较小,但其动力响应最大;嵌岩处、桩身最大正弯矩处及最大负弯矩处的土压力动力响应较大,且移动荷载刚经过时刻影响最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土岩结合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Timing, Displacement and Growth Pattern of the Altyn Tagh Fault: A Review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ltyn Tagh Fault (ATF) is the longest, lithospheric scale and strike-slip fault in East Asia.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 focusing on the timing, displacement of strike-slip and growth mechanics of the ATF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es. Most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ATF is a sinistral strike-slip and thrust fault, which underwent multiple episodes of activation. The fault is oriented NEE with a length of 1600 km, but the direction, timing of activity and magnitude of its extension eastward are still unclear. The AFT was predominately active during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in relation to the Mesozoic collision of the Cimmerian continent (Qiangtang and Lhasa block) and Cenozoic collision of India with Asia. The AFT strike-slipped with a left-lateral displacement of ca. 400 km during the Cenozoic and the displacement were bigger in the western segment and stronger in the early stage of fault activation. The slip-rates in the Quaternary were bigger in the middle segment than i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segment. We roughly estimated the Mesozoic displacement as ca. 150-300 km. The latest paleomagnetic data showed that the clockwise vertical-axis rotation did not take place in the huge basins (the Tarim and Qaidam) at both side of ATF during the Cenozoic, but the rotation happened in the small basins along the ATF. This rotat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accommodating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ATF. Even if we have achieved consensus for many issues related to the ATF, some issues still need to be study deeply; such as: (a)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llision of Cimmerian continent with Asia and the history of AFT in the Mesozoic and (b)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history which records by the sediments of the basins within and at both side of AFT and was constrained by a high-resolution and accurate chronology such as magnetostratigraphy and paleomagnetic data.  相似文献   
59.
航空瞬变电磁法的全时域视电阻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鉴于ATEM数据量大质低的特点,视电阻率仍是最有效而直观的参数.本文给出了适用于ATEM多种观测条件下(包括各种装置类型,发送波形,关断电流等情况)的全时域视电阻率的计算方法,并对典型层状大地模型的理论瞬变电磁响应作了全时域视电阻率及其对应等效深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全时域视电阻率随等效深度变化的曲线可定性反映地下介质电性特征,并可近似估计低阻或高阻层上界面深度.对于非单调下降的瞬变电磁曲线,该方法也能取得较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0.
基于CryoSat-2的东南极PANDA断面考察沿线DEM制作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卫星测高数据,国际上先后发布了ICESat DEM、Bamber DEM等全南极DEM.相对于传统高度计,大轨道倾角、长重访周期的设计使CryoSat-2具有更大的数据覆盖范围以及更加密集的轨道覆盖;同时,SARIn模式的启用也提高了CryoSat-2对于南极边缘区域的监测能力.针对利用CryoSat-2数据提取DEM问题,对CroySat-2的轨迹覆盖特征、数据滤波方法、最优内插参数选取以及DEM精度验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生成了东南极PANDA断面考察沿线1 km分辨率的DEM.结果表明:通过与ICESat数据对比,发现PANDA断面考察沿线DEM整体高程精度约为(1.57±3.30)m;但是,局部区域高程精度分析表明,DEM精度具有不均一性,随着坡度的增加DEM高程精度逐渐下降,高程稳定性也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