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681篇
测绘学   294篇
大气科学   427篇
地球物理   363篇
地质学   1043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29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利用四川省雅安市30 m分辨率基础高程数据,提取栅格的坡向和坡度参数,将雅安307个区域自动站在2017年汛期(6—9月)共50次的降水天气个例,分为16次大尺度降水和34次中小尺度降水,使用对应时次的欧洲中心细网格0.25°×0.25°再分析风场资料,根据不同的站点地形高度将风场合成平均风场,和各站点地形的坡向和坡度计算出其动力抬升作用,同时使用当天日照和天文太阳辐射值来计算地形的热力抬升作用,与对应降水过程的降水分布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根据回归的标准系数的大小确定各自变量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中小尺度降水中,地形的热力抬升作用对降水分布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海拔高度,地形的动力抬升作用在三者中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最小;(2)在大尺度降水中刚好相反,地形的动力抬升对降水的分布影响作用最大,海拔次之,热力抬升作用在三者中影响作用最小;(3)日降水量最大值的站点海拔高度基本位于1 000 m左右,与抬升凝结高度对应较好;(4)从长期的统计来看,地形的动力作用和地表的植被情况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最大。在实际预报工作用,根据不同的降水类型,关注不同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于判断降水分布大值区的位置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2.
利用江苏省70个国家基本站逐10 min连续观测资料,对江苏省夏季浓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浓雾易在气温小于29℃、风速低于3 m·s~(-1),且盛行偏东风的条件下形成;低温高湿的梅雨期是夏季浓雾在6月高发(42.4%)的可能原因。(2)夏季浓雾生消时间与秋、冬季显著不同,主要发生于00—06时,消散集中于05—08时,持续时间主要在6 h以内。(3)夏季浓雾以辐射雾为主,辐射雾、平流雾和锋面雾分别占58. 1%、35. 5%和6.4%。(4)夏季浓雾发生频次呈现从东北部沿海地区向西南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淮北地区夜间降温幅度高于苏南地区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5)成雾前6~24 h出现的弱降水为近地层提供水汽,此后天气转晴,静稳的大气层结下有利于夏季浓雾的出现。  相似文献   
93.
采用单配位体模型对不同分解阶段浙江桂凋落物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与铜离子的络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M中存在络合条件稳定常数较高但络合容量较小和络合条件稳定常数较低但络合容量较大的2种组分.各阶段条件稳定常数(K)和络合容量(L)各不相同,各阶段中1g K与L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r=0.88,P<0.05);各组分对铜离子的络合能力排列顺序为:Ⅱa>Ⅰa>Ⅰb>Ⅲa>Ⅱb>Ⅲb,半分解阶段中凋落物所释放的DOM对铜离子的络合条件稳定常数最大.这可能与其在分解不同阶段所释放物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4.
长三角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壤pH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调查和分析长三角地区张家港市2004年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时(1980)的土壤pH,探讨了该市近20年来基于经济高速发展影响下的土壤pH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该市土壤pH变化明显。南部人为土地区绝大部分土壤pH值都下降了一个单位,平均值由7.39降至6.33;北部雏形土区,两个时期的土壤pH值分别为7.92和7.98。土壤pH的降低可能同该地区长期施用化学肥料、酸雨及工业酸性“三废”排放的增加有关。此外,土地利用和田间管理也对土壤pH变化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土壤地球化学性质差异则是导致南北地区土壤pH变化不同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5.
李琼  秦嘉政  钱晓东 《地震研究》2007,30(4):337-343
基于Aki和Chouet的地方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利用思茅台记录到的2007年云南宁洱6.4地震余震的数字化波形观测资料,测量了震源区尾波Qc(f)值。当中心频率为1.5Hz时,宁洱地区的尾波Qc值在51~147之间,平均值为79,尾波的振幅衰减率βc(f)在0.014~0.039之间,平均值为0.028;测量得到该地区尾波Qc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c(f)=53f0.88;尾波波源因子与震级成正比关系,满足关系lgA0=1.51ML-0.94;测量结果显示宁洱地震余震序列的尾波值Qc较低,表明宁洱震源区属于构造运动较为活跃区。  相似文献   
96.
新建煤矿发展循环经济是避免"三农四矿"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研究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正在建设中的新郑煤矿区为例,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其社会经济基础,提出了目标、指标体系、总体框架和发展模式,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新建煤矿区在初期可按"煤-电-建"的模式发展,中后期可按"煤化工"的模式发展,并在企业、园区和社会3个层面建立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农业体系、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系和绿色社区体系四大循环体系,为其他新建煤矿区的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7.
横向沙丘背风侧沙粒风蚀起动的风洞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风洞实验,探讨了横向沙丘背风侧“二次流”的沉积学和形态-动力学意义。在不同迎风坡坡度的横向沙丘模型背风侧,我们观测了不同位置沙粒的起动风速以及在临界状态下沙粒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沙丘背风侧的颗粒起动风速不仅与其距沙丘顶部的距离有关,也与沙丘迎风坡坡度有密切关系。根据沙丘背风侧颗粒运动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向后运动区域、晃动或摆动区域以及向前运动区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沙丘背风坡气流分离、反向涡和气流重新辐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所有的观测结果中,迎风坡坡度为15°的沙丘具有最大的沙粒起动风速和最远的气流重新辐合距离,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现状的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钱翌  朱建雯 《干旱区地理》2007,30(2):274-282
乌鲁木齐是绿洲城市,自然环境比较脆弱,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生态环境规划,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特殊的自然地理等原因,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建设生态城市是乌鲁木齐市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生态城市建设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选择北京、上海、成都、西安、兰州等5个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的结构指数为0.241,低于对比的5个城市;功能指数乌鲁木齐为0.271,远低于上海(0.615)、北京(0.466)和兰州(0.343),与西安(0.272)接近,略高于成都(0.222);从城市协调度来看,乌鲁木齐市的指数值为0.306,为6个城市的最小值,生态综合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北京(0.580)>上海(0.579)>成都(0.382)>西安(0.380)>兰州(0.360)>乌鲁木齐(0.270),乌鲁木齐市生态化程度为第Ⅳ级,即生态化程度较低,为6个城市中的最低值。总体上为较发达地区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较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生态化程度较低。乌鲁木齐市建设生态城市应采取的关键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编制城市综合生态区划,做好城市生态规划;2、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3、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控制大气污染;4、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方法、制定科学的水价、优化配置水资源;5、合理布局城市景观生态,搞好城市绿化及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99.
对鲁西晚中生代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Pb-Sr-Nd同位素和元素组成的研究,给出(87Sr/86Sr)i=0.7041~0.7056,εNd(t )=-6.0~-13.0,( 206Pb/204Pb)i=16.545~16.998,(207Pb/204Pb)i=15.242~15.350,(208Pb/204Pb)i=36.488~36.944(除SD792表现出高放射成因Pb外)。由于辉长岩的堆晶性质,其微量元素组成不能用于指示其物质来源。与EMⅠ型大洋和大陆玄武岩对比,表明济南和邹平辉长岩的源区具有与EMⅠ地幔端元一致的同位素特征,但在Pb同位素图解上有明显的下地壳物质的贡献。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可能与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100.
多元统计分析在金川铜镍矿床两类矿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对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样品及其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和科学分类,并对分类的样品进行R型因子分析,找寻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对成矿贡献起关键性作用的因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富矿类型的网状矿石与贫矿类型的星点状矿石的Ni,Cu矿化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网状矿石在成矿作用过程中,经受了晚期晚阶段的中、低温热液作用,使矿石中的主要成矿元素Cu产生了进一步的叠加和富集,并伴有Bi,Se,Te及贵金属元素的富集。因子分析的研究为脉动式多期多阶段的成矿机制模式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也为矿床中有用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及找寻提供了有用的成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