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924篇
测绘学   326篇
大气科学   312篇
地球物理   408篇
地质学   1721篇
海洋学   552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07篇
自然地理   33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06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阐述了应用无人机遥感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关键技术与方法,介绍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通过对外业航拍、正射影像生成、影像判读等技术要点的研究,以及航拍成果的精度检验与分析,论证了采用该系统获取的航空影像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2.
TCLP法评价泉州市大气降尘重金属的生态环境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泉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Cu、Zn、Pb、Cd、Cr、As、Fe、Mn、Co、Ni、V)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采用由美国环保署(USEPA)提出并被广泛推荐采用的TCLP法对泉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行评价。以TCLP法提取的泉州市大气降尘重金属Cu、Cd、Zn、Pb、Cr、As、Fe、Mn、Co、Ni和V含量分别在2.592~63.20、0.084~2.978、9.276~3141、0.147~345.0、0.628~9.696、0.019-5.152、5.037-248.9、55.00-1261、0.040-63.56、0.735-37.43和0.020-24.07 mg/kg之间。根据TCLP法测定项目的法定阈值,泉州市大气降尘不同程度地受到Cu、Zn、Pb、Cd、Cr的污染,其中以Pb、Zn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Cu、Cd、Cr。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e、Mn、Ni、Cr、V的TCLP法提取量受样品pH值的显著影响;Pb、Cd、Mn、Co、Ni、As提取量除了受金属本身的总量影响外,还受到其它元素总量和TCLP提取量的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交通尾气尘、燃油尘、装饰材料尘、地面土壤尘、工业粉尘、建筑尘和燃煤烟尘等是泉州市大气降尘的主要来源,占总贡献率的86.01%。  相似文献   
83.
A型花岗岩研究现状及其述评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20多年的研究历史中,随着同位素测年和示踪技术的不断完善,地质学家对地幔和壳幔相互作用的认识愈来愈深刻。同样,随着研究案例的日积月累,对A型花岗岩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现在,人们所讨论的A型花岗岩已经不再局限于狭义的花岗岩,事实上已经扩大到花岗质岩类(如闪长岩和辉长岩)甚至喷出岩(流纹岩、流纹-安山岩),其识别标志像埃达克岩(adakite)那样越来越依赖于主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纹,其物源的多样性和成因的多种模式得到多种同位素联合示踪研究结果的不断支持,但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仍然以伸展体制为主。  相似文献   
84.
中亚造山带的斑岩铜矿主要成矿作用与古亚洲洋的发展演化、消亡及新陆壳固结期构造-岩浆作用有密切成因联系.可划分出1个早古生代,3个晚古生代斑岩铜矿带,含14个矿化密集区.在此基础上,指出晚古生代中-晚期是中亚斑岩铜矿的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85.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支自札达县老武起拉向北西去向不明,南支止于札达县以东.在札达县曲松附近发现了2条蛇绿岩带--夏浦沟蛇绿岩带和波博蛇绿岩带,并在夏浦沟蛇绿岩带台丁拉-天巴拉之间发现了高压变质岩--榴闪岩,对蛇绿岩的空间分析及追索表明它们分别代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北支.其中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支在札达盆地西北缘首次被发现,而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支则自老武起拉向西延伸,经研究区内的夏浦沟-台丁拉一带延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并可能向北西与什约克蛇绿岩相接.由于上述蛇绿岩分别构成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札达微陆块、札达微陆块与冈底斯弧之间的板块界线,故它的发现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空间结构的研究及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区划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甲玛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是西藏地区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磁黄铁矿是甲玛矿床最常见的金属矿物之一,其标型特征不仅反映其自身形成环境,对其形成机制和矿床成因也具有指示意义。文章选取产于不同岩性中的磁黄铁矿矿石样品,利用矿相学、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磁黄铁矿的形态、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甲玛矿床的磁黄铁矿主要分布在距离岩体中心较远的矿区远端矽卡岩和角岩中。磁黄铁矿的晶胞参数和粉晶X射线衍射曲线显示矽卡岩中的磁黄铁矿主要为高温六方磁黄铁矿,角岩中的磁黄铁矿为高温六方磁黄铁矿和低温单斜磁黄铁矿的交生体,但主要以低温单斜磁黄铁矿为主。通过对矽卡岩和角岩中的磁黄铁矿进行电子探针测试,结果显示:矽卡岩中的磁黄铁矿中w(Fe)为60.09%~60.71%,平均为60.38%,w(S)为38.18%~38.69%,平均38.35%,化学分子式为Fe_8S_9~Fe_(10)S_(11);角岩中的磁黄铁矿中w(Fe)为59.05%~59.57%,平均为59.10%,w(S)为39.28%~39.95%,平均39.59%,化学分子式为Fe_5S_6~Fe_7S_8。根据以上矿物学特征,笔者进一步探讨了该矿床磁黄铁矿的沉淀机制:炽热的岩浆热液上涌,与碳酸盐岩地层和碎屑岩地层接触发生相互作用,并有大气水的加入,使得成矿流体在角岩中先快速降温,形成高温六方磁黄铁矿和低温单斜磁黄铁矿的交生体。同时,大量的含矿热液形成,并充填于有利的成矿空间(主要为层间破碎带)沉淀成矿,形成矽卡岩矿体,然后流体在矽卡岩矿段中经历缓慢降温,形成高温六方磁黄铁矿。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和相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甲玛矿床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  相似文献   
87.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富含丰富的油气资源。陇东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3段是该区重要的含油层系。在长3油层组原油特征和油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长3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组成和分布进行了探讨,结合成藏期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3油层组石油运移特征和注入方向。结果表明,长3油层组原油含氮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存在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较好地指示了该区石油的运移。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并开始大量生烃,且以垂向、侧向、垂向-侧向交替式混合运移的方式,从盆地中心和生烃中心向西部和西南侧向运移和充注,油气充注点位于M18、Z71和Z49等井区周边区域。  相似文献   
88.
大岗山水电站坝肩边坡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岩脉、卸荷裂隙密集带、深部卸荷带及节理裂隙发育。为对该边坡在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应力、变形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弹黏塑性有限元软件EVP3D,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法进行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揭示边坡可能的失稳部位,对初拟的施工程序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对边坡的支护方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9.
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 3,MIS 3)是全球气候演化过程中特殊的时期,对深入认识区域古气候、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青藏高原东南部稻城古冰帽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历史和古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许多学者在该区进行了冰川地貌学和年代学研究。目前,该区域在MIS 3阶段是否存在冰川前进事件仍存在争论。现着重从洞穴石笋、高原冰芯、海洋沉积、古湖孢粉等记录来总结我国MIS 3阶段的气候环境状况,并搜集高原及周边地区MIS 3阶段冰进事件的记录,结合稻城古冰帽区已发表的MIS 3阶段的年代数据来探讨稻城古冰帽区MIS 3阶段的冰川前进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稻城古冰帽区MIS 3阶段(43~53 ka)发生了大规模冰进事件,这可能是由于该冰帽区处于相对冷湿环境且受到了西南季风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区域气候重建与环境演变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
漆富成  李治兴  张字龙 《铀矿地质》2014,(3):129-134,167
在扬子陆块东南缘湘西北武陵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海相黑色岩系下部鲕粒磷块岩中,首次发现了似纳米级的硒汞矿和晶质铀矿。通过电子探针化学成分测定和微区解剖,显示海相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产出状态、形态特征和占位特征。研究认为,同沉积期伴随火山热液喷出形成海相沉积鲕粒状磷块岩(鲕粒中包含球滴状硒汞矿),似纳米级硒汞矿在海相磷块岩中占位于鲕粒磷结核的内部和中心。其形成后期,海底热液作用持续,磷块岩经部分溶蚀、热液脱碳,在磷块岩的微裂隙中晶质铀矿、石英共沉淀析出。海相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发现和空间占位特征的研究,对探讨磷块岩中硒汞矿和晶质铀矿的形成与海底喷流(热水)沉积作用的发生方式和成因联系有启示意义,进一步佐证扬子陆块东缘陆缘裂陷喷气沉积是发生大规模铀成矿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