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5篇
  免费   1840篇
  国内免费   2659篇
测绘学   1393篇
大气科学   1345篇
地球物理   1927篇
地质学   5094篇
海洋学   1506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830篇
自然地理   1036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491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448篇
  2019年   548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486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507篇
  2013年   632篇
  2012年   790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792篇
  2009年   739篇
  2008年   678篇
  2007年   677篇
  2006年   618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435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72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8年   1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8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安迪尔河位于塔里木沙漠南缘,发源于昆仑山,上游河水沿河床大量入渗,中游为干河床,下游为泉水溢出补给型河流。安迪尔河缺乏水文资料,以临时水文站1998年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据,对安迪尔河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以便说明泉水型河流水文特征。分析了安迪尔河水位年内变化、冰期水位、畅流期水位、洪水期水位的变化特征;对安迪尔河水位流量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水位流量关系方程式,并对冰期、畅流期的、洪水期逐日平均流量和流量特征进行了推求和分析,安迪尔河1998年泉水溢出量为0.5528亿m3。  相似文献   
52.
利用NCEP 1°×1°、2.5°×2.5°再分析格点资料以及2000 —2009 年贵州省冻雨个例资料,对该省12 次阻塞环流背景下强冻雨过程的天气学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强冻雨的预报着眼点及概念模型。结果表明: 1) 强冻雨天气与亚洲中高纬度阻塞环流和中低纬度南支锋区密切联系,位势高度场在20 —30 N 之间存在4~5 条等值线,564~568 dagpm 线向南伸展到30 N 以南;2) 700 hPa 上西南急流显著,最大风速达到20 ~24 m·s-1,其作用在于提供暖湿水汽和逆温顶部的增温效应;3) 低空和地面是显著的冷垫,冻雨天气在准静止锋存在的背景下产生,准静止锋又与相对湿度大于70 % 以上的高湿区相联系,而影响贵州的准静止锋云系,处在锋上的具有暖湿云的特点,锋下的具有冷湿云的特点;4) 强冻雨期间,对流层中低空逆温梯度加大,最大可达8~10 ℃以上。  相似文献   
53.

基于定位方式、电流强度和归闪标准三个方面对2016—2018年湖北省ADTD二维闪电定位网和VLF/LF三维闪电定位网的闪击数据进行了质控,并讨论了不同质控方法的差异,结果显示三维闪电定位网的探测灵敏度和探测效率显著高于二维闪电定位网,前者探测到的闪击总数约为后者的2.3倍,且能探测到更多弱的正闪击,闪电强度也更为集中。与此同时,对质控后的地闪数据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套闪电定位网的负地闪日分布、月分布、地闪密度分布等变化特征相似;正地闪存在一定差异:二维闪电定位网的日分布和三维闪电定位网的月分布呈单峰分布特征,而二维闪电定位网的月分布和三维闪电定位网的日分布则呈双峰变化特征。总体而言,质控后的地闪数据与湖北省雷电日数的月分布以及闪电密度的地域分布均相符,表明相关质控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54.
Northeast Asia is an area with relative concentrations of resources, a compl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attern, and a marked human-land contrast relationship. This area has significance for analyzing land cover patterns and variations for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mong the trans-boundary areas of China, Russia, and Mongolia. In this paper, the transect analysis research tool and transfer matrix method are used to capture the regional land cover change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datasets recorded from 2001 to 2012.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esults show that forests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cropland increased marginally, and grassland and shrubs decreased totally.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results show a steady and slowly increasing trend for grassland and shrubs, dramatic fluctuation features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for forest land, and zigzag wav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 for cropland. The total land use dynamic degree (TLUDD)was steady, with an overall slightly increasing trend.  相似文献   
55.
采集和分析了五通桥区不同功能区和乡镇73个土壤样品,以了解山丘平原过渡区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为Pb32.18mg/kg、Cd0.82mg/kg、Cu28.61mg/kg、Zn108.08mg/kg、Ni32.66mg/kg、Cr72.44mg/kg;与四川土壤背景值相比,Cu、Ni、Cr的含量与之持平,Pb增加了0.11倍,Zn增加了0.32倍,Cd的积累较为严重,比背景值增加了10倍。污染评价结果显示该过渡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程度排序为工业区〉生活区〉农业区。Cd在六种元素的土壤污染分担率中占55.46%,是最主要的污染元素;土壤Cd含量与Pb和Zn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25和0.500),表明存在Pb—Cd和Zn—Cd的复合污染。  相似文献   
56.
杜芳娟  周越  庄淑蓉  叶仕安 《地理学报》2019,74(11):2243-2259
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现象一直为国内外地理学者所关注。通过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85年间西南地区研究的载文分析,可以管窥其研究脉络,并予未来研究以启示。结果表明:① 232篇论文囊括了地理研究的若干主题,但以地貌、气象气候、综合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发文量最大,而城市、民族、交通、健康则关注较少;② 研究经历了传统区域研究、任务带学科、承上启下和多元化发展4个阶段;③ 论文在数量和内容上的阶段性变化,既受国家时事格局影响,也受地理学科研究范式发展变化影响;④ 《地理学报》有关西南地区的载文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无论是在学术视野还是研究方法手段上,区域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诸多研究都站在了学术研究前沿,代表了学界对西南地理的研究情况;⑤ 但西南地理研究论文增长速度远赶不上《地理学报》载文量增长,外来研究机构占比很大,本土力量弱;相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也少而弱。可见,西南地理研究当从新区域地理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地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边界的接触与冲突和区际的联系与竞争,继续成就西南地区重要的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57.
赵萍  冯学智 《地理科学》2003,23(6):721-727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分形几何理论对绍兴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城镇体系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绍兴市城镇体系无论在空间结构上还是在空间形态上都具有分形特征。城镇分布密度由绍兴市区向周围逐渐衰减,且分布不均衡,具有向交通线集中的趋势,形成了优化的空间结构。但1984~1997年间,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向于围绕绍兴市在半径方向上均匀分布,分形特性减弱。此外,各城镇基本是以各自的中心逐渐向外扩展,空间关联性大致不变。空间形态则日趋复杂,稳定性越来越低,发展的随意性越来越大。绍兴市区这一特点更明显。  相似文献   
58.
华南区域降温度日和采暖度日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华南区域110个气象站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计算华南区域各地年降温度日和采暖度日,分析降温度日和采暖度日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度日与年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区域年降温度日具有南部大、北部小,河谷平原大、山区小的地域分布特点;年采暖度日则是由南向北增大.1961-2008年华南区域年降温度日呈现...  相似文献   
59.
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中叶,到森林中休闲游憩的人数剧增,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游憩体验,美国林务局的管理者和专家发展了游憩机会谱(ROS)理念和管理框架,其主要以游憩需求为导向,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指标对游憩区进行分类分级,编制游憩机会清单,对资源进行清查、规划和管理。本文在介绍ROS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民森林游憩的需求特征和森林游憩区当前的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现状,筛选出"自然程度"、"偏远程度"、"游客密度"和"管理强度"4个评价指标,分析提出了北京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将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区分为城郊开发区域、城郊自然区域、乡村开发区域、乡村自然区域和半原始区域五个游憩机会等级,并结合目前的北京市游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现状,用GIS作图直观展示了各游憩机会的分布,分析比较了各游憩机会的供需状况,为北京城郊森林游憩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0.
蒋绍阶  黄新丽  向平 《湿地科学》2012,10(2):170-175
流态模拟实验作为评价人工净化湿地系统运行状况、物质在其中停留时间的有效工具,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罗丹明B背景浓度低、重现性好,被选为评价升流式、降流式和填料层高度对水力流态影响的示踪剂。实验使用罗丹明B和NaCl作为示踪剂,在湿地系统中进行流态实验,探究升流式、降流式和填料层高度对人工净化湿地流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升流式人工湿地比降流式人工湿地处理效果好,示踪剂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的体积利用率分别为82.0%和76.8%,升流式人工湿地无效体积中死区占更大比例,而降流式人工湿地滞留区占无效体积的比例更大;人工湿地填料层高度对示踪剂停留时间分布影响不大,体积利用率都在80%以上,但是,其死区和滞留区随着填料层高度的变化在无效体积中所占的比例有所差异,死区所占的比例随着填料层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滞留区所占的比例则先减少后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