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49篇 |
免费 | 18012篇 |
国内免费 | 4287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933篇 |
大气科学 | 21267篇 |
地球物理 | 12341篇 |
地质学 | 34219篇 |
海洋学 | 16049篇 |
天文学 | 870篇 |
综合类 | 4481篇 |
自然地理 | 23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9篇 |
2023年 | 305篇 |
2022年 | 482篇 |
2021年 | 784篇 |
2020年 | 1970篇 |
2019年 | 5379篇 |
2018年 | 5634篇 |
2017年 | 5322篇 |
2016年 | 5388篇 |
2015年 | 4746篇 |
2014年 | 4274篇 |
2013年 | 4825篇 |
2012年 | 4525篇 |
2011年 | 4330篇 |
2010年 | 4283篇 |
2009年 | 3619篇 |
2008年 | 2899篇 |
2007年 | 2952篇 |
2006年 | 2572篇 |
2005年 | 2453篇 |
2004年 | 2758篇 |
2003年 | 2480篇 |
2002年 | 2206篇 |
2001年 | 2009篇 |
2000年 | 1659篇 |
1999年 | 1699篇 |
1998年 | 1751篇 |
1997年 | 1808篇 |
1996年 | 1419篇 |
1995年 | 1370篇 |
1994年 | 1232篇 |
1993年 | 1183篇 |
1992年 | 997篇 |
1991年 | 758篇 |
1990年 | 710篇 |
1989年 | 589篇 |
1988年 | 502篇 |
1987年 | 398篇 |
1986年 | 323篇 |
1985年 | 251篇 |
1984年 | 282篇 |
1983年 | 164篇 |
1982年 | 205篇 |
1981年 | 143篇 |
1980年 | 110篇 |
1979年 | 110篇 |
1978年 | 49篇 |
1972年 | 42篇 |
1971年 | 54篇 |
1970年 | 4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层状云降水中,0 ℃层融化效应会引起雷达反射率因子局部增大,若不进行订正,则会高估雷达估测的降水.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的0 ℃层亮带自动识别与订正算法,以减小因亮带造成的降水高估.本研究首先对降水类型进行分类,在SHY95的基础上增加了垂直方向的反射率因子三维特征,避免亮带的反射率因子高值区被误识别为对流云区;其次,在层状云区识别出一个可能的亮带影响区,在其中查找亮带,采用旋转坐标系法精确的识别亮带的顶、底高度;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亮带上、下层的斜率,平滑垂直廓线(VPR,Vertical Profile of Reflectivity)的显著突出部分.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地区2010—2011年10次包含亮带的降水过程,得到的亮带订正后的均方根误差ERMS、平均绝对误差ERMA、平均相对误差BRM值较初值均有显著减小(分别减小1.538 mm,0.417和0.468).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与订正亮带,使得定量测量降水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3.
94.
湘鄂赣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鄂赣二叠纪沉积盆地是在华南陆块基础上发育而成,具有扬子克拉通北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扬子克拉通盆地、湘赣板内拉张盆地和华夏克拉通边缘盆地等四类。根据古暴露等标志,建立了各类盆地的沉积层序,并进行了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运用层序地层编图法编制了湘鄂赣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图,深化了该区岩相古地理研究,详细建立了沉积体系域模式和岩相古地理演化特点和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5.
96.
亚洲夏季风区中尺度地形降水结构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分辨率TRMM、AIRS卫星实测资料, 从气候态的降水微物理过程角度分析了亚洲夏季风期间中尺度山脉对不同性质降水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 中尺度山脉迎风、背风坡均以层云降水为主, 层云降水强度在迎风坡强于背风坡; 对流降水在迎风坡主要为浅对流, 背风坡主要为深对流, 对流降水强度在背风坡强于迎风坡。沿西南季风推进方向依次经过的中尺度山脉, 其两侧发生降水像素个数、 降水微物理特征等差异逐渐减小, 其中, 对流降水迎风坡向背风坡转变明显, 而层云降水背风坡向迎风坡转变明显。大气稳定度与对流降水在迎风、背风坡的分布相一致。另外, 对中尺度地形降水的研究为区域气候模式模拟高精度地形降水分布提供了实测依据。 相似文献
97.
基于NCEP 1°×1°再分析资料GDAS和NCEP2.5°×2.5°再分析资料GBL,利用美国NOAA 空气资源实验室ARL研发的一种用于计算和分析大气污染物输送、扩散轨迹的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模式HYSPLIT,对2010年3月12日12时和田站距地100 m高度空气质点的3 d前向轨迹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轨迹计算中的积分误差和分辨率误差.此次轨迹模拟试验中,积分误差对轨迹计算误差的贡献很小.随着积分时间的延长,积分误差略有增大.积分误差并未随着驱动数据分辨率的提高而减小.分辨率误差在积分的各个时刻并不相同,它与地形高度与天气系统有关.在轨迹模式中,轨迹计算基于风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线性插值,轨迹模拟的不确定性也与插值有关.使用不同分辨率的驱动数据对轨迹计算结果影响显著,分辨率误差对轨迹计算误差的贡献远大于积分过程中截断近似等带来的积分误差. 相似文献
98.
本文讨论了西南季风活跃期华南区域平均对流层运动学特征和热量水汽,动量的收支。计算表明,我国西南季风活跃期对流层特征既不同于冷空气活动期也不同南海季风活跃期。此时华南整层对流层处反气旋流场中,无辐散层位于700毫巴,下层辐散上层辐合。西南季风层为下沉运动,上层为上升运动。热量收支表明,季风层为视热汇和视水汽源,东风层为视热源。切变层以上水汽源汇数值很小,不起明显作用。水热源汇主要由垂直运动造成。动量收支表明,在季风层动量基本上是准平衡的,只有在对流层上层和近地面层有动量盈亏,动量收支主要来自地转偏差。最后,我们简单讨论了次网格尺度涡旋对水热平衡的贡献,认为西南季风期垂直涡旋输送十分活跃,其输送水热的作用超过气团变性过程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