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467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65篇
地球物理   281篇
地质学   890篇
海洋学   281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9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0年   2篇
  1967年   3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6篇
  1934年   5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通过对一些个例的研究,分析了西南低涡的维持和发展条件,发现低涡的维持和发展主要靠中高层的辐散量要大于低层的辐合量,同时中高层凝结潜热的释放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分析指出,在低涡上空,对流层上层有两支气流,(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在对流层中下层也有两支气流,共同构成低涡的三维流场。其中对流层中下层的两支气流对天气变化有重要影响。西南低涡的东部和南部是主要的降水区,而降水的强弱和低涡东侧的上升气流强弱及大气层结、水汽辐合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σ坐标的初始方程数值预报模式提出了一个比较简洁、稳定而灵活的计算格式,便于引进地形和加热等物理作用。 文中给出了这一格式的特点,并概述了半球模式的侧边条件的影响情况。从预报个例实验结果看,格式基本上是稳定的,而短期预报的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993.
994.
伊梨盆地512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规模开发的地浸铀矿床,作者简要地介绍了其地质特征和地浸开发工艺,并利用较新的Gibbs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数据,对该矿床地浸处理中铀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标准电动势(E^o),氧化-还原电位(Eh)的计算和分析,阐明了H2O2、硝酸盐、大气中自由氧都能提升溶液的Eh值,从而加速矿物相U^4 的氧化溶解,为了节约地浸氧化剂成本,对于U^4 /U^6 比值不太高的矿床来说,建议充分利用大气中自由氧化氧化剂,然后,通过化学平衡计算,推导出了地下水和硫酸浸出液中铀存在形式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1)512铀矿床矿体所赋存的含矿层地下水中,铀主要以碳酸铀酰类络合物形式存在,并且以UO2(CO3)^4-3和UO2(CO3)^2-2形式为主,并随着pH从7.31升高到8.20,UO2CO3从3.80%降低到0.06%,UO2(CO3)^2-2从21.91%降低到3.12%,而UO2(CO3)^4-3则从74.28%升高到96.82%,(2)512铀矿床硫酸浸出液中,铀主要以硫酸铀酰类络合物形式存在,其中,UO2SO4占63.28%~ 63.86%,UO2(SO4)^2-2占16.55%~21.36%,UO^2 2占15.04%~19.62%,从推导出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硫酸浸出液中铀的存在形式随溶液pH、总SO^2-4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并呈非线性关系,为了提高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性能,可利用文中推导出的公式进行计算,以使调节溶浸液的pH和总SO^2-4含量,从而达到浸出液中铀存在形式的最佳比例关系,最后,因热力学数据对化学反应平衡计算的影响呈指数关系,在进行热力学数据计算时,必须采用较新、较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995.
晚二叠世末的生物礁出露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紫云长兴期生物礁礁前礁后和礁核的顶部都有白云岩。如下证据说明这种白云岩是潮上萨勃哈环境蒸发交代成因的:①这种白云岩的氧同位素值都比其灰岩原岩明显高得多,②其微量元素Sr、Fe的含量范围与陕甘宁盆地奥陶纪马家沟组马五段蒸发交代成因的泥晶白云岩的很相似,③白云石的晶体都是泥粉晶大小的自形—半自形晶体,④出现在礁体的顶部,⑤含有藻纹层、鸟眼构造、干裂缝等典型的潮坪环境构造。该礁的出露可能是海平面下降造成的。意大利的Dolomites盆地在二叠纪末由中陆架环境变浅到鲕粒滩环境,再到大气水环境。我国下扬子盆地在二叠纪末由碳酸盐补偿面以下的深水盆地变浅到碳酸盐补偿面以上的深水盆地。这些事实都说明,二叠纪末曾经发生全球性的海平面下降。这种大规模的海平面下降可能是引起二叠纪末生物礁集群绝灭的机制的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996.
化学蚀变指数(CIA)及其在新元古代碎屑岩中的应用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化学蚀变指数(CIA)首先是作为一个判断源区化学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被广泛应用的,它的表达式通常表示为:CIA={x(Al_2O_3)/[x(Al_2O_3)+x(CaO~*)+x(Na_2O)+x(K_2O)]}×100,主成分均指摩尔分数,caO~*仅为硅酸盐中的caO。利用CIA分析湖南石门杨家坪剖面的新元古代地层,发现冰期沉积物(南沱组、东山峰组)的CIA值(60~70)和间冰期沉积物(湘锰组)CIA值(70~75)分别反映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化学风化特点,并且根据渫水河组CIA值(55~70)可以判断渫水河组可能也是冰期的沉积产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A-CN-K图解判断沉积岩源岩成分,因为样品点在三角图解中投影点的趋势线与Pl—Ksp连线的交点代表的是源岩斜长石和钾长石的比率。据此初步判断渫水河组源岩成分是南秦岭—扬子地区元古宙TTG岩石。此外,钾交代作用在前寒武纪普遍发育,在A-CN-K图解中表现为样品点的趋势线向右偏离预测的风化趋势线,渫水河组的样品点就表现出这样的特征,可以判断渫水河组钾交代作用发育。样品的选取是进行CIA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首先样品的岩性最好是细屑岩,这样可以排除分选作用对源岩成分的改造;其次,需要考虑去除成岩作用过程中加入的K_2O;再次,利用ICV这个化学指标来判断沉积再循环作用对沉积物成分的改造,ICV大于1意味着沉积再循环作  相似文献   
997.
北山—阿拉善地区侏罗纪盆地受近东西向断层的控制,为东西向展布的断陷湖盆;盆地经历了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坳陷及其以后的改造三大阶段。目前控制侏罗系展布的断层有正断层、逆冲断层和反转断层等。白垩纪盆地受北东向断层的控制,对侏罗纪盆地进行了叠合改造。两个时代的盆地在空间上存在翘倾叠合、叠合保存、部分叠合改造三种干涉方式。盆地的叠合保存区对侏罗系烃源岩埋藏较好,对油气形成有利。  相似文献   
998.
丽水36-1构造位于东海陆架盆地(台北坳陷)丽水西次凹的中东部,该凹陷属新生代断陷型盆地,呈北东向展布,上古新统灵峰组和明月峰组是主要目的层段。根据该构造已钻3口井进行系统沉积学和测井相研究,上古新统物源主要来自凹陷西部的闽浙隆起带和中部的灵峰凸起带,可能还有北部的雁荡凸起带。不同的物源区通过断层的活动和海平面的升降等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展布。在凹陷下陷兴盛和海平面快速上升期,灵峰凸起带物源经过边缘大断层在其西侧形成扇三角洲,进一步向凹陷中心推进形成深水浊积扇和浅海沉积;闽浙隆起带物源可能沿着不同的入口在凹陷西斜坡形成扇三角洲,它们也可进一步向凹陷深处推进形成深水浊积扇体。根据油气聚集规律和物源分析,形成于凹陷深水区的浊积扇沉积和斜坡带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999.
伸展盆地的大地热流值可以认为是由地幔热流,地壳内部和盆地沉积物生热效应以及岩石圈和沉积物导热性质等多个因素综合叠加的结果。本文根据传热学理论,分析了纯剪切模式条件下伸展盆地内的地表热流值贡献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伸展因子的理想关系,认为深部热源的能量,伸展因子大小,地壳浅层的生热性质以及盆地构造位置是控制盆地热流高低和展布的关键因素。结合沉积地层的导热性质,放射性元素的生热效应,岩浆区的现今地表热流分布,得到了与正演模拟相接近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思路的有效性。同时对该地区幕式伸展裂陷过程中的地表热流值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认为在不同的伸展裂陷幕地表热流值表现为阶段式的升高,在末期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00.
阿尔金断裂带东南缘含油气盆地群的形成演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沿阿尔金断裂带东南侧发育六个中、新生代的含油气盆地,盆地的边缘或盆地内部发育一系列的近东西走向、与阿尔金断裂锐角相交的断裂,该组断裂对盆地的隆坳格局和地层分布具有控制作用,盆地具有箕状结构或不对称结构特点。沿阿尔金断裂带方向,保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的厚度和沉积特征在时空上呈有规律性变化,显示了阿尔金断裂带时、空活动的差异性。根据侏罗纪盆地在阿尔金断裂带两侧的展布特征和柴达木盆地西部发育的鼻状构造及其沉积演化特征,推断阿尔金断裂带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期不同方向的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