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71篇 |
免费 | 733篇 |
国内免费 | 119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01篇 |
大气科学 | 587篇 |
地球物理 | 786篇 |
地质学 | 2194篇 |
海洋学 | 697篇 |
天文学 | 149篇 |
综合类 | 273篇 |
自然地理 | 4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207篇 |
2021年 | 271篇 |
2020年 | 184篇 |
2019年 | 265篇 |
2018年 | 252篇 |
2017年 | 212篇 |
2016年 | 261篇 |
2015年 | 258篇 |
2014年 | 304篇 |
2013年 | 277篇 |
2012年 | 315篇 |
2011年 | 308篇 |
2010年 | 316篇 |
2009年 | 273篇 |
2008年 | 313篇 |
2007年 | 269篇 |
2006年 | 242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98篇 |
2002年 | 128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曹妃甸填海工程阻断浅滩潮道初期老龙沟深槽的地形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1992、1997、2006年的测深资料,对比分析了横切老龙沟深槽口门处的地形横剖面和大致沿老龙沟深槽轴线的地形纵剖面,可知在此期间深槽内的水深有变浅和淤积的趋势。总体看来,老龙沟深槽的淤积厚度在0.61~4.8 m之间,并且老龙沟深槽轴线也有自东向西迁移的趋势。自2004年曹妃甸填海工程的通岛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使老龙沟深槽内的潮流流量和流速减小,是引起老龙沟深槽内的水深变浅和淤积的主要原因。淤积可能主要发生在通岛公路阻断浅滩潮道后的初期即2004-2006年期间。该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我们阻断浅滩潮道会引起老龙沟深槽淤积的推断。 相似文献
42.
南黄海盆地海相储层成岩作用与储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盆地与下扬子陆域具有较为一致的沉积构造演化史,全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资源潜力大,特别是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有可能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突破新区。以南黄海盆地为主体的下扬子地区海相储层类型包括砂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泥页岩储层三大类。基于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空间和物性条件等分析,认为砂岩储层有利的储集体主要为裂缝—次生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中未被胶结物充填或者部分充填的孔、缝、洞可作为有利储集体,泥页岩储层中的有利储集空间为高有机质丰度层段中的无机孔隙、有机孔隙和裂缝较发育带。 相似文献
43.
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四段地震相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是主要探目的层段,也是盆地周边地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依据地震地层学方法和理论,结合钻井与测井资料,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划分成7个地震层序边界,分别为SB1—SB7,与之对应6个最大湖泛面,分别为MFS1—MFS6,并对层序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总结。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反射波终止类型,在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与四段内共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前积、丘状、透镜状及发散状地震反射特征等5种地震相,并对18条二维地震测线进行了剖面地震相的综合解释,编制了须二段与四段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转换,分别划分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等沉积体系,编制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与四段沉积相平面图,对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格局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4.
45.
46.
首先对WebGIS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Web Services的工作原理,给出了面向Geo-Services的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构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北京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项目进行了典型研究. 相似文献
47.
48.
49.
50.
由于对资源矿产的过度开采使得矿山地区(尤其是煤矿)出现了采空区,从而引起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为了深入了解地震方法在采空区调查中的应用效果,从超声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出发,论述了物理模型的原理和制作,研究了采空区的地震波场特征,并利用W inse is软件对所采集的二维超声波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由叠偏剖面推断的采空区的位置与实际模型相符,从而验证了超声波采空区物理模型试验是有效的、可信的;同时可以为实际探测采空区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