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8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1117篇
测绘学   467篇
大气科学   897篇
地球物理   1011篇
地质学   2492篇
海洋学   744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341篇
自然地理   45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82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5篇
  194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91.
利用2009—2018年冬季北京地区200多个自动气象站逐时10 m风速、风向观测数据,分典型区域(山区、山区与平原过渡区、平原区、城区)研究北京地区冬季近地面风的精细特征,并使用有完整记录的2 a(2017和2018年)冬季延庆高山区不同海拔高度10 m风逐时观测数据,多视角分析高山区不同海拔高度近地面风的特征和成因,以深刻认识北京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冬季近地面风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冬季近地面平均风受西部北部地形、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和冷空气活动共同影响,平均风速沿地形梯度分布,山区高平原低,平原中又以城区风速最小;盛行西北风和北风,在城区东、西两侧盛行风出现扰流,在山区和过渡区一些地方还存在与局地地形环境明显关联的其他盛行风向。(2)4个典型区域冬季近地面风速日变化均表现为白天风速大于夜间,午间风速最大的“峰强谷平”单峰特征,这一特征的稳定性在城区高、山区低。(3)4个区域冬季弱风(< 1 m/s)频率为31%—42%,城区较高、山区较低;强风(> 10.8 m/s)频次则是山区多、城区少,强风风向主要表现为偏西—偏北,与冷空气活动密切关联;城区、平原区和过渡区偏南风频率均为极小,暗示北京“山区—平原”风模态在冬季是“隐式”的、不易被直接观测到。(4)近地面风的水平尺度代表范围在延庆高山区高海拔处明显大于低海拔处,海拔1500 m附近(平均的边界层顶高度)是延庆高山近地面风速日变化特征的“分水岭”,低于该海拔高度时近地面风速日变化表现为前述“峰强谷平”单峰特征,而高于该海拔高度时近地面风速日变化则呈现相反特征,即夜间大白天小、午间最小的“峰平谷深”特征,这是由边界层湍流活动的日变化及伴随的低层自由大气动量向边界层内下传所致。(5)延庆高山近地面风速大体上随观测高度而增大,高海拔站点日平均风速数倍于低海拔站点。白天—前半夜,海拔约2000 m的站点冬季盛行偏西风,风向变化不大,但风速为2—12 m/s;1000 m左右的低海拔站则风速比较稳定(< 6 m/s),风向从午间至傍晚相对多变。   相似文献   
192.
2017-2018年冬季全省平均气温为-19.7℃,较历年同期偏低2.2℃,为1981年以来的第3位,仅次于2000年和2012年。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2018年黑龙江省冬季气温异常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环流的异常是造成黑龙江省冬季气温异常偏低的直接原因。东亚季风环流系统表现为:东亚冬季风强度偏强,西伯利亚高压偏强,500hPa东亚大槽异常偏深。分析下垫面外强迫因素,2017-2018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出现拉尼娜事件,分析显示拉尼娜事件发生可能导致冬季风偏强,从而也是造成全省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3.
贵州南部晚石炭世一种新的生物礁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黔南晚石炭世普遍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多种底栖生物十分繁盛,为深入开展石炭纪生物礁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等陆续发现了一些新型的造礁生物,其中一种重要的造礁生物是一种类似藻类的生物。通过大量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笔者等发现:这种生物是黔南晚石炭世的重要造礁生物类型之一,它在台地边缘生物碎屑滩上以多种生长方式构建礁体。该生物具有两种生长形式:一种是生物体呈波状延续生长,弯曲环绕,层层叠置形成不同类型的纹层或席状;另一种是生物体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交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网格状形态。这种礁体的发现,丰富了石炭纪生物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4.
根据揭示沙漠化扩张内在规律的相关气候驱动因子的假说,气候作用影响之下的沙漠化是在具反射率-降水正、负反馈特点的气候系统之中的区域干旱化过程与干旱土壤退化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辐射调节下的地表下垫面温度占主导的条件下,气候成因的沙漠化是由区域气候系统反馈所形成。正反馈的外部调节因子是降水量的变化和极端降水事件(特别是旱灾)的出现频率,降水量减少以及降水频率的降低直接影响沙漠化的程度。20世纪下半叶,人类因素导致的干旱土地退化作为另外的正反馈调节因子,其重要性正在增加。通常正反馈的扩大趋势会被通过蒸腾而进行的地表温度调节的负反馈所抑制。由正反馈到负反馈的转换是通过地球表面与大气层之间的热量交换的调节所确定的,其中非潜热因子处于增加状态。上述情况在反射率和地表温度同时增加的条件下发生。在超出绿色植物生物量及其NDVI指数阈值的条件下,负反馈向正反馈的转换就会发生。人为作用导致的植被退化加快了向绿色植物生物量阈值逼近的进程,从而引起气候因素驱动的沙漠化扩大。一个主要由气候因素影响的荒漠化区域,在大多数情况下,其绿色生物量均在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中达到了阈值。在中度的人为影响的植被退化条件下,这些地域一般都包括部分干旱与半干旱土地。然而有时,人类活动也会导致干旱的半湿润土地退化。本文运用Turan和Sahel地区1982-2001年NDVI指数的监测结果,分析了全球变暖和人为作用导致的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195.
亚欧典型热浪过程的大气环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国武  汤绪  刘新伟  梁萍 《高原气象》2007,26(3):503-510
使用探空站实测资料、国家气象中心500 hPa位势高度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中国西北和江南地区以及欧洲、印度发生的典型热浪过程及其形成热浪的大气环流系统。结果表明:西风带高压脊和副热带高压的同位相“南北叠加”(表明高压宽广)和低层高压与上层高压的同位相“上下叠加”(表明高压深厚),以及下沉运动和感热、潜热中心的分布,是中国西北和欧洲热浪形成的大气环流原因;而中国江南和印度的热浪,则与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强大和夏季风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96.
中国西南典型地质背景区土壤重金属分布及生态风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南有22.3%的耕地重金属含量超标,区内广泛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和碳酸盐岩被认为是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母质来源.目前,中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的研究程度仍有待提升,不同地质背景区(成土母岩)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与生态风险缺乏对比.本文选择四川省典型地质背景区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原子...  相似文献   
197.
高硅花岗岩对于理解浅部岩浆房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藏甲玛矿区南坑矿段的花岗斑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黑云母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该花岗斑岩具有高SiO2(73.39%~77.99%)、高K2O(4.34%~6.45%)和低P2O5(0.03%~0.06%)特征,铝饱和指数为0.97~0.98,富集Rb、Th...  相似文献   
198.
The present paper assesses the use of the supralittoral amphipod Talitrus saltator as a bioindicator of the effects of human trampling on the supralittoral sandy band. Samplings in delimited areas were carried out at sites subjected to different human impact. The results showed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swimmers and the sandhopper population density, while there was no cl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andhopper abundance and the other factors considered: granulometry, compactness and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the sand, and trace metal contents in the sand and sandhoppers. A field test of trampling conducted in a confined space showed its direct negative effect on sandhopper survival. However, trace metal analysis confirmed the ability of T. saltator to bioaccumulate some elements (Hg, Zn, Cu, Cd).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 saltator is a good bioindicator of human impact in the supralittoral zone of sandy shores.  相似文献   
199.
缀锦蛤亚科(Tapetinae)贝类线粒体DNA序列的系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线粒体16S rRNA和COI序列扩增和测序方法,对隶属于缀锦蛤亚科5属7种动物进行了系统学分析.经Clustal x多重比对和PAuP 4.10 软件分析,得到种间序列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邻接(NJ)系统树.实验数据显示,缀锦蛤亚科为遗传连续的同源类群,其中的浅蛤属(Gomphina)、缀锦蛤属(Tapes)和蛤仔属(Ruditapes)亲缘关系较近,结果与Fischer-Piette等(1971)的缀锦蛤亚科的分类方案基本一致.另外,菲律宾蛤仔R.philippinarum 和杂色蛤仔 R.variegata是蛤仔属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的一个组群,尽管两种贝类有明显的重叠分布区和相近的贝壳形态,但二者间的16S rRNA 和COI序列遗传距离均达到了物种间差别.结果支持庄启谦(2001)有关菲律宾蛤仔与杂色蛤仔的形态分类及分布区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