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454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401篇
地球物理   264篇
地质学   671篇
海洋学   183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爱梅  李苗  王洪霞 《干旱气象》2014,32(6):947-953
应用常规与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PM2.5浓度监测资料,对2013年1月20~24日山西区域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本次雾霾天气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3年1月20日14时至23日11时,由于相对湿度的变化导致了3次轻雾转大雾过程;23日14~20时,由于PM2.5浓度的增大经历了1次轻雾转霾的天气过程。(2)地面弱的气压场和较小的风速以及PM2.5浓度的上升和相对湿度的增大为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边界层逆温的存在是雾霾低能见度过程形成的必要条件,边界层有逆温层而不出现雾霾天气的条件是:相对湿度〈50%,PM2.5日均值浓度〈75μg·m-3;逆温层下相对湿度的大小是区别雾和霾天气的指标。(4)相对湿度和PM2.5是决定能见度大小的关键因子,其对能见度的影响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相对湿度〈90%时,PM2.5浓度对能见度的作用强于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因子,但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其对能见度的影响相对增强,当能见度降至1 km以下时,相对湿度成为影响能见度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32.
Severe typhoon Damrey moved across Hainan Island from 00:00 UTC 25 September to 00:00 UTC 27 September in 2005 and gave rise to a significant rain process during its 48-h passage. 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o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island is stronger than that on the northern, showing obvious asymmetric distribution. Using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 data, the associated meso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formation of asymmetric rainfall distrib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context of a subsynoptic scale disturbance, vertical wind shear and orographic factors.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1) The subsynoptic scale system provided favorable dynamic conditions to the genesis of mesoscale rain clusters and rainbands. (2) The southern Hainan Island was located to the left of the leeward direction of downshear all the time, being favor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vection and leading to the asymmetric rainfall distribution. (3) Mountain terrain in the southern Hainan Island stimulated the genesis, 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vective cells,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mesoscale precipitation systems and ultimately resulting in rainfall increase in the southern island.  相似文献   
933.
L波段探空判别云区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的L波段探空资料,和与之时空匹配的Cloudsat云观测资料,首先分析了云内和云外相对湿度的累积频率分布,发现以75%作为相对湿度阈值判断云准确率可达81%。随后利用BS(Bias Score)和TS(Threat Score)评分方法,对不同相对湿度阈值进行评分分析,发现以81%作为相对湿度阈值TS评分可达0.66,为最高。接着利用BS和TS评分方法分不同高度对相对湿度阈值进行评分分析,发现随高度的增加该高度上具有最好TS评分的相对湿度阈值在减小。利用这些阈值对云判断时,总的TS评分高于0.6,且其准确率达到84%以上,比利用单一相对湿度阈值判断云准确率要高。最后对这些阈值进行优化,得到一套适合于我国L波段探空秒数据的云垂直结构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934.
基于SWAT模型的洪湖流域供水资源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苗  刘敏  夏智宏 《气象科学》2014,34(5):515-521
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洪湖流域1961—2011年供水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结果表明:SWAT模型对洪湖流域供水资源模拟适用性良好。近51 a流域年平均地表径流和降水量增加趋势相当,且降水量峰值对应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较高。流域在1960s、1970s相对偏枯,1980s后降水相对丰沛,流域呈现由干转湿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流域又趋于偏枯。流域季节降水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散发量及土壤含水量变化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但丰、枯年季节分配不同,各要素月季节分布差异较大。洪湖年均入湖水量呈略增加趋势,春、夏季增加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35.
采用陕西及周边地区7213个雨量站资料,分析了2011年9月1-18日期间华西地区降水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时段累计降水量是历史同期水平的2-3倍,持续时间长,致灾严重。降水主要分为4-6日、11日和16-18日3次大的过程。利用NCEP 1°×1°的资料分析3次过程的水汽和环流特征,表明暴雨区低层的主要水汽输送,除了偏南气流从川东一带向北输送外,还有偏东气流从华北平原南部一带向西输送。与3次降水过程对应,华西地区500 hPa有3次西风槽过境,700 hPa偏南风和850 hPa偏北风分别出现3个明显的控制时段;700 hPa偏南气流先期输送大量暖湿空气到华西地区,形成不稳定层结,当遇到偏北风输送的干冷空气楔入其下将其抬升时,叠加槽前的动力抬升作用和地形造成的风场辐合抬升,使得对流活动增强,不稳定能量释放,暴雨发生。稳定的环流形势(乌拉尔山阻高)导致特定地形下形成持续的不稳定层结以及动力抬升条件被不断重复满足,从而不断引发上升运动释放不稳定能量,这是2011年华西秋雨稳定持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36.
Analgesis and wound healing effect of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on scalded rats were investigated. A II degree scald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rats, which was subsequently treated with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solution,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tion of bradykinin and 5-hydroxytryptophan was detected by assay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Healing condition was observed and pathological sections were made to determine the healing effect of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bradykinin and 5-hydroxytryptophan peaked at the third hour post-wound in all groups,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xyproline peaked at the seventh day post-wound in both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group. The concentration of bradykinin and 5-hydroxytryptophan of carboxymethyl chitosa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 < 0.05), while that of chitosan group was similar to that of control (P > 0.05).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carboxymethyl chitosan reduced the concentration of algogenic substances, resulting in analgesia. During the whole recovery process, the hydroxyproline concentration in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group on day 3 and 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 < 0.01); however the significance of such a highness decreased on day 14 (P < 0.05).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chitosan and carboxymethyl chitosan accelerated tissue repair. Meanwhile, chitosan performed better in healing than carboxymethyl chitosan in both decrustation and healing time. In conclusion, carboxymethyl chitosan showed significant analgesis and wound-healing promotion effect, but chitosan only showed wound-healing promotion effect.  相似文献   
937.
曾凡洋  钟若飞  宋杨  任苗 《遥感学报》2014,18(6):1230-1236
全景相机车载移动系统可以获取带有精确位置和姿态信息的序列全景影像,针对该影像数据,提出一种构建全景核线影像的方法,描述了在球面全景模型下构建全景影像之间核线几何约束的过程,并推导出具体的公式,然后在两张全景核线影像之间使用SIFT算法匹配同名点,最后根据摄影中心、像点、物点3点共线的原理,推导出全景影像的共线公式,利用前方交会的原理计算出物点的空间3维坐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降低全景影像匹配的难度,提高匹配点数量和精度,适用于实现基于全景影像的量测等功能。  相似文献   
938.
三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P神经网络是近年来用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方法,自学习能力强且精度较高。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常用方法。本文拟采用上述三种方法对广东省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三种方法在评价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39.
曲平  黄焱  代玉  姜淼 《东北测绘》2014,(6):18-20
介绍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线发布的技术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940.
海底底质的快速探测和精细划分对海洋工程建设 、海洋资源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多波束探测是目前声学底质遥测 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常提取多波束反向散射强度图像和地形数据中的多维特征结合分类器进行底质分类。一方面, 若特征空 间维数过高, 分类效率会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 个别特征容易放大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仍存留的异常现象。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 Re1iefF 算法和随机森林 (Random Forest, RF) 算法的多波束底质分类方法。提取反向散射强度和地形 共 16 维特征, 利用Re1iefF 算法进行特征筛选, 排除低相关性特征, 降低特征空间维数, 结合采样点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以构 建多波束底质分类模型。试验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对未经特征筛选 、经主成分分析 (Principa1 Component Ana1ysis, PCA) 特征 优化后的特征进行分类实验作为对比。本文方法 Kappa 系数达到 85%, 分类总精度高于 90%, 精度具有明显优势, 耗时也 比较短。可见, 本文提出的结合 Re1iefF 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多波束底质分类方法可以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同时对多维特征进行 优化, 有效地提高了分类效率, 可对海底底质分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