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3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467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336篇
地球物理   399篇
地质学   926篇
海洋学   327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84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Using meteorological data of field observation in 1990 - 2000, especially polar orbit high-resolution NOAA satellite cloud maps received from the Antarctic expedition vessel since 1997,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ydz Bay cyclone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Some new viewpoints are suggested such as: when surround-polar cyclone enters the Prydz Bay, it can also intensify and develop in summer; cyclone can also develop in the easterlies in this bay. These view points revise old uncom-plete view point that the Prydz Bay is a burial ground of cyclone, and also further consummate formation-development theory of surround-cyclone in the Antarctic westerlies and cyclone in the Antarctic easterlies.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ice-air-sea interaction in the Prydz Bay is studied, and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cyclone formation-development is explained. By use of wholly dynamic transportation method, an energy exchange case of a cyclone, which explosively developed after entering the Prydz Bay, is calcu  相似文献   
12.
The performance of Salter's cam as an energy extractor from ocean waves is studied numerically on the basis of linear theory of surface waves and floating bodies. Quantities of engineering interest such as efficiency, induced motion and reaction force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both for fixed and for partly constrained cam shafts.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花鲈 ( L ateolabrax japonicus C & V)的代谢率 ,温度为 ( 2 5.2± 0 .5)℃ ,鱼体湿重范围 :4 .64~ 52 .2 8g(平均体重 17.81g± 0 .33g)。饥饿鱼的正常代谢相关于体重的关系式 :Rr=15.37W0 .74 4。( r=0 .934 )。摄食代谢与摄食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摄食代谢水平为正常代谢的 1.8~ 2 .4倍。  相似文献   
14.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 ,添加豆油、鱼油、糊精、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混合剂配制试验饲料 ,饲料配成5个蛋白质水平 ,每个蛋白水平分别包括5个能量级 ,以体质量增长倍数、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评判依据 ,对体质量为8.73g±0.79g的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的适宜蛋白质含量及其蛋白能量比进行了研究。经过为期8周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中华鲟幼鲟配合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含量范围为35.7%~41.8% ,饲料的最佳蛋白能量比范围为21.85~30.05ng/J。当试验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0.3% ,蛋白能量比为27.85ng/J时 ,试验鲟鱼获得最大体质量增长倍数为11.60±1.20,最低的饲料系数为1.68±0.23,以及最高的蛋白质效率为1.58%±0.14%。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陕西南部的佛坪县2002年6月8日——lO日的降水达到了489mm的特大暴雨降水过程的初步分析,对进一步了解大尺度环流背境场下的强降水过程的成因,提高对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是非常有益的;本文收集的降水过程期间的天气图和传真图资料对预报员和海洋工程技术人员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毛颚动物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玫  王云龙  徐兆礼 《台湾海峡》2003,22(2):150-154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毛颚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并就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与台湾海峡西部、东海等邻近海域相比,本区毛颚动物具种数少,数量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等特点.它的数量分布状况与闽斯沿岸流、南海西南季风漂流以及黑潮支流在本区运动消长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卵黄囊期是鱼类早期发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鱼类由内源营养向外源营养转化的一个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游离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总脂和碳水化合物等基本生化成份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并具有种的特异性。从能量学的角度来分析,则表现为主要能源物质在发育过程中有规律的变化,各能量物质是按一定顺序被利用的。 鱼卵是一个高度特化的自组织系统,它在发育过程中,用于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卵黄。在卵黄期,卵细胞的代谢过程可描述为依生化成份变化的生化代谢过程和依能量转移和释放的能量代谢过程。从受精到卵黄囊消耗完全的卵黄囊期,以开口摄食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开口之前为全部利用自身营养的内源营养阶段,开口之后为利用自身营养和外源营养相结合的混合营养阶段。探素卵黄囊期海洋硬骨鱼类的能量转化规律,定量分析发育过程中生化成分和能量物质的变化,预测维持仔稚鱼生命活动和提供生长所必需的合适饵料营养成分,已成为鱼类早期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18.
In an annual cycle from March 2005 to February 2006, benthic nutrient fluxes were measured monthly in the Dongtan intertidal flat within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Except for NH4^+, there always showed high fluxes from overlying water into sediment for other four nutrients. Sediments in the high and middle marshes, covered with halophyte and consisting of macrofauna, demonstrated more capabilities of assimilating nutrients from overlying water than the low marsh. Sampling seasons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could both exert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se fluxes. Additionally, according to the model provided by previous study, denitrification rates, that utilizing NO3- transported from overlying water (Dw) in Dongtan sediments, were estimated to be from -16 to 193 μmol·h^-1·m^-2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63 μmol·h^-1·m^-2 (n=18). These estimated values are still underestimates of the in-situ rates owing to the lack of consideration of DN, i.e., denitrification supported by the local NO3^- production via nitrification.  相似文献   
19.
海绿石是一种富钾、富铁的含水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在沉积学领域常被作为一种普遍的指相矿物。多年研究的结果表明,现代海绿石主要形成在慢速、弱还原的较深水环境中,而且还可以作为"凝缩段"的识别标志之一。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铁岭组第二段灰岩中的海绿石,产在高能叠层石岩礁之中,主要以胶体形式富集在叠层石和均一石的边界上,代表较为典型的原地海绿石;较高的氧化钾含量(大于8%)而显示出高成熟海绿石的特点。很明显,铁岭组二段灰岩中的原地高成熟海绿石,不但不能作为"凝缩段"的识别标志,而且也不是长时间地层间断的产物。由于形成在正常高能浅海环境,而且处于中元古代末期,与现代沉积中的海绿石存在较大的差异,可能代表了中元古代末期的正常浅海还处于含氧量不够充分的弱还原状态,最终使铁岭组灰岩中的海绿石成为前寒武纪海绿石产出的一个典型代表,也间接的表明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海绿石产出的多样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临海市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及具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临海市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阐述了基本农田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基本农田信息系统的具体作用。对于各地的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