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7篇 |
免费 | 546篇 |
国内免费 | 8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2篇 |
大气科学 | 793篇 |
地球物理 | 650篇 |
地质学 | 1528篇 |
海洋学 | 290篇 |
天文学 | 145篇 |
综合类 | 311篇 |
自然地理 | 3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37篇 |
2017年 | 129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192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167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71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66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159篇 |
1998年 | 132篇 |
1997年 | 144篇 |
1996年 | 128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sPn震相计算九江-瑞昌地区地震的震源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震震相sPn与Pn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和地壳模型有关.应用此方法,计算了发生在九江-瑞昌地区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表明,利用区域台网sPn-Pn的到时差确定地震震源深度较为可信.根据华南地区速度模型,建立了九江-瑞昌地区sPn与Pn到时差与震源深度便查表. 相似文献
102.
103.
为探究重金属在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中的分布累积及迁移规律,选取了徐闻南山镇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不同部位(根、茎、叶)的重金属质量分数,运用富集因子、生物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分数表现为铬(Cr)>锌(Zn)>镍(Ni)>铜(Cu)>铅(Pb)>砷(As)>汞(Hg)>镉(Cd),为中等变异程度;除了镍(Ni)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未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除了铅(Pb)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均超过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一定的积累效应。2)沉积物中砷(As)、铜(Cu)、锌(Zn)、汞(Hg)、镍(Ni)、铬(Cr)富集因子值均>1.5,说明受到轻微人为活动影响;各站位镍(Ni)富集因子值均>5,结合研究区背景,反映了镍(Ni)受到自然和人为输入的共同影响。3)白骨壤体内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根部,而红海榄体内重金属在根茎叶中分布相对均匀。白骨壤根茎叶部位的大多数重金属质量分数远高于红海榄,说明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比红海榄强。汞(Hg)集中分布在植物的叶片部位,且与其他重金属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推测汞(Hg)主要通过叶片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与交通运输污染有关。4)不同红树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各异,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镉(Cd)>砷(As)>铜(Cu)>锌(Zn)>汞(Hg)>铅(Pb)>镍(Ni)>铬(Cr),红海榄表现为:镉(Cd)>铜(Cu)>汞(Hg)>锌(Zn)>铅(Pb)>砷(As)>镍(Ni)>铬(Cr)。白骨壤和红海榄对汞(Hg)的运移能力都较强;红海榄对镉(Cd)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都较强,而白骨壤对镉(Cd)富集能力较强,转运能力却较弱,这说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与转运能力不存在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04.
在千将坪滑坡前地震动事件分析基础上,总结滑坡前滑坡体内部岩体形变和破裂所产生地震信号的典型特征,并建立宽频带地震台,对金坪子滑坡体和早谷田危岩体进行监测实验,提取基岩类、土质类和危岩体类3种基本物质组成滑坡的微振动前兆信息特征,为地震台网在滑坡监测预报中的应用推广和监测预报系统软件的研制奠定基础.根据测震学原理,研发滑坡监测分析系统软件(Smas),可为滑坡大规模活动前快速预警. 相似文献
105.
Natural evaporite dissolution in the subsurface can lead to cavities having critical dimensions in the sense of mechanical stability. Geomechanical effects may be significant for people and infrastructures because the underground dissolution may lead to subsidence or collapse (sinkholes). The knowledge of the cavity evolution in space and time is thus crucial in many case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use of a local nonequilibrium diffuse interface model for solving dissolution problems involving multimoving interfaces within three phases, that is, solid–liquid–gas as found in superficial aquifers and karsts. This paper generalizes developments achieved in the fluid–solid case, that is, the saturated case [1]. On one hand, a local nonequilibrium dissolution porous medium theory allows to describe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as a diffuse layer characterized by the evolution of a phase indicator (e.g., poros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liquid–gas interface evolution is computed using a classical porous medium two‐phase flow model involving a phase saturation, that is, generalized Darcy's laws. Such a diffuse interface model formulation is suitabl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finite element or finite volume numerical model on a fixed grid without an explicit treatment of the interface movement. A numerical model has been implemented using a finite volume formulation with adaptive meshing (e.g., 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which improves significantly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because fine gridding may be attached to the dissolution front. Finally, some examples of three‐phase dissolution problems including density effects are also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interest of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framework.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6.
实验研究了一个中型水库(黄同水库)中几种主要微量营养元素(Fe、Mn、Zn、Cu、Mo)的存在形态、分布及其季节变动。主要结果为:(1)水库中Fe、Mn、Zn和Cu的平均总浓度分别为364.3、112.1、96.01和3.24μg/L;Mo的溶解态平均浓度为3.26μg/L。Fe和Mn以颗粒态为其主要存在形式,而Zn和Cu则以溶解态为主。(2)该水库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分布呈均匀化特征,但其浓度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垂直分布互有差异,Fe、Mn、Zn随水层深度增加而递减,而Cu和Mo的垂直变化甚小。(3)微量元素存在形态与水化学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PFe、PZn、PCu与DO间具有良好负相关,而DZn、DCu、DMo和PZn、PFe与叶绿素间均呈紧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7.
108.
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15000年以来古环境演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昆仑山阿什库勒盆地几个露头湖相沉积剖面的孢粉分析结果和~(14)C年龄数据,揭示出15 000年以来的气候、植被、环境发展曾经历了5个阶段。较低温度出现在13 000aB.P.前后,当时湖面较低,盆地边缘冰水平原区出现地面切割。大约在11 000 aB.P.前后,气候转暖,冰川大量消融,湖面上升,沉积速度加快,进入全新世。8 000 aB.P.前后的中全新世,曾出现高潮面期,但高温期却出现在后,故盆地内高潮面期与高温期并不同步。全新世后期,气候进一步转向干暖,蒸发增加,湖面逐渐缩小,生态环境日趋向荒漠草原发展。 相似文献
109.
Wahiduzzaman Md Ali Md. Arfan Luo Jing-Jia Wang Yu Uddin Md. Jalal Shahid Shamsuddin Islam A. R. M. Towfiqul Mondal Sanjit Kumar Siddiki Ubaydur Rahaman Bilal Muhammad Qiu Zhongfeng Dambul Ramzah Eibek Kutubuddin Haque Md. Emdadul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2022,147(1-2):325-346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AP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相似文献
110.
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防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市地处川西的安宁河流域,区内地质条环境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昌市目前发育的153处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统计,总结了地质灾害在流域、高程、时段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对影响或控制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貌、构造、岩土体结构、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西昌市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