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吕德徽  向光中 《内陆地震》1994,8(2):159-165
对毛毛山断裂带断层岩进行了宏观及微观的观察和分析,特别是对断层岩中石英颗粒的形貌特征、溶蚀类型及断层岩的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是一条具有多期活动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滑动性质以粘滑为主,断裂的东段较西段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2.
论岩体结构控制论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作者于1984年提出岩体结构控制论是岩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并全面、系统地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指导研究了岩体变形、岩体破坏及岩体力学性质的基本规律;提出岩体变形系山岩体材料变彤和岩体结构变形共同贡献的,岩体破坏系受岩体材料破坏和岩体结构破坏控制的;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决定于岩体材料力学的性质,而且受控于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及环境因素力学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岩体可以划分为连续介质、碎裂介质,块裂介质及板裂介质四种岩体力学介质,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岩体结构力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3.
论岩体力学介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广忠 《地质科学》1980,15(2):177-185
岩体力学为工程建设和地学研究的基础学科。它的基础性课题有两个:(1)在各种条件下岩体受力时的变形和破坏规律;(2)岩体中应力传播规律。不论土木工程、矿山工程及地学研究等工作向岩体力学提出的课题怎样多,归根到底都是受这两个课题所控制。现在对这两个中心课题以及其他一些专业性课题不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而且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大量的综合和总结,出版了许多岩体力学方面的专著。尽管如此,目前岩体力学体系还没有形成,主要是由于对岩体力学介质特点缺乏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4.
栾晓岩 《现代测绘》2004,27(4):45-46
Web及Internet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与数据库的结合,使得如何在网络上有效地获取并处理地理数据正变得日趋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使用Visual C^ 6.0提供的网络以及数据库编程技术,来实现地理数据的分布式管理。  相似文献   
105.
岩土力学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岩土工程领域的不断扩展与延伸,岩土力学数值分析方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岩土力学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分为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与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两大类,对各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着重介绍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一些主要断裂(包括阿尔金、昌马、毛毛山等断裂)的断层泥首次进行了研究。在对断裂带的内部结构、围岩成分、断层泥的厚度及石英颗粒表面特征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断裂的活动年代、活动方式及断层泥形成的深度进行了讨论。石英颗粒表面上溶蚀程度(颗粒表面的光滑程度、凹凸现象及孔洞发育情况)可划分为6种类型并且每种类型都有相应的年代。根据断裂的粘滑、蠕滑特征,对该区的各活动断裂进行了粘滑段与蠕滑段的划分。用红外光谱与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算得断层泥形成的深度在地壳10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7.
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忠 《第四纪研究》1996,16(2):97-104
文中阐述了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依存关系,指出了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地质是工程地质发展的两个重要生长点。工程活动成功与否,不仅决定于人们对工程建设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认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工程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认识程度,提出了在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勘察的同时,必须对建设区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对工程竣工后运营期间在建成的工程活动作用下对地质环境改变趋势及结果进行预测,为预防地质环境恶化和塑造人地和谐的地质环境提供依据。为了认识地质环境特征和进行环境工程地质预测,作者提出了地质环境模型概念。根据地质结构及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活动断层、地应力、地下水、地表水等),以及作者的实践经验,在文中概括列举了5大类19种不良地质环境模型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08.
动态平差的灰色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栾元重 《测绘工程》1996,5(3):33-39
根据运动是趋势性运动与随机性运动合成的观点,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观测网的数据随时间变化的GM(1,1)模型,并建立残差改正模型,用二者形成的组合模型,可对监测网进行平差和预测。实例表明,平差与预测模型完全达到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9.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 is studied between the geologic structnre feature and rock strength by means of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rock mechanics with geomechanics combined. According to geologic structure feature of red rocks in Gezhouba has been obtained the strength performance and constitute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a concept and method which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rock engineering and theories of rock mechanic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xperimental study for the physical-mechanical-chemical behaviour of the mud stone for one open pit coal min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large amount water affinity and colloid material are contained in the mud stone. It is find out that the mud stone under investigation has loose structure and high degree of satura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dynamical loading cycle and the strength, deformation of mud stone. It is find out that the mud stone under investigation has loose structure and high degree of satura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dynamical loading cycle and the strength, deformation of mud stone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dynamical triaxiali shear tests. The failure mechanism under different confine stres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mud stone are also investigated. Finally, the displacement under wheel points and the deformation and non-homogenous road base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by finit element analysis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