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03篇 |
免费 | 1145篇 |
国内免费 | 150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9篇 |
大气科学 | 1371篇 |
地球物理 | 1522篇 |
地质学 | 3003篇 |
海洋学 | 798篇 |
天文学 | 342篇 |
综合类 | 660篇 |
自然地理 | 7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39篇 |
2022年 | 309篇 |
2021年 | 352篇 |
2020年 | 276篇 |
2019年 | 279篇 |
2018年 | 364篇 |
2017年 | 298篇 |
2016年 | 355篇 |
2015年 | 310篇 |
2014年 | 383篇 |
2013年 | 363篇 |
2012年 | 333篇 |
2011年 | 332篇 |
2010年 | 356篇 |
2009年 | 329篇 |
2008年 | 319篇 |
2007年 | 291篇 |
2006年 | 220篇 |
2005年 | 167篇 |
2004年 | 167篇 |
2003年 | 145篇 |
2002年 | 165篇 |
2001年 | 160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275篇 |
1998年 | 291篇 |
1997年 | 256篇 |
1996年 | 259篇 |
1995年 | 196篇 |
1994年 | 179篇 |
1993年 | 137篇 |
1992年 | 114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74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56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4篇 |
1938年 | 2篇 |
193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三门峡市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了2009年10月4日发生在河南渑池县的一次产生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的回波结构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超级单体是在上冷下暖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不稳定层结下产生的;其演变过程经历了生成、发展、成熟、消亡四个阶段;局地生成的弱回波若发展较快,速度场中又有逆风区与之配合,则容易发展成超级单体风暴,应引起高度重视;发展阶段回波强度加速增大,诸如底层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等超级单体的典型结构特征开始出现,是发布预警的关键时段,大约可以提前15-30 min;成熟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中气旋。超级单体风暴其初始回波出现在4 km左右的中空,具有向上向下迅速发展的特点;最强回波强度大,顶高伸展高;当最强回波底到达地面时意味着冰雹、降水的开始,因而可以通过分析最强回波顶高的演变趋势来确定降雹强弱和时间;VIL可用来判断对流风暴强度,持续高的VIL值可能与超级单体风暴有关。 相似文献
42.
本文导出了固液两相流体中球空泡的振荡方程,并用数值方法讨论了固体颗粒对它泡运动及泡壁压强的影响,得到了固相浓度、颗粒尺寸等因素与空泡运动之间的定性关系。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液体与颗粒之间力的双向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火电厂粉煤灰的矿物磁性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火电厂排放的粉煤灰是重要的大气颗粒污染物之一,利用粉煤灰的磁性监测环境污染是新近发展的新手段。应用矿物磁测技术和X射线衍射对浙江省主要电厂排放的粉煤灰的矿物磁性特征和磁性矿物学,以及与重金属元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具有较高的磁化率(X)、软剩磁(IRM20mT)和饱和等温剩磁(SIRM)值,粉煤灰频率磁化率(Xfd)的平均值为2.5%,磁性矿物以多畴(MD)颗粒存在,粉煤灰的剩磁矫顽力(BCR)在42~53mT之间。矿物测试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粉煤灰中的氧化铁矿物以FeO4和Fe2O3-α为主,粉煤灰的磁化率与Fe、Mn、Pb、Zn、Cu、CA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924,0.866,0.725,0.756,0.945和0.867,磁化率可作为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45.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中生界生储盖组合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澳大利亚西北陆架是一个贫油富气的地区,在近年的勘探开发中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区域上包含4个盆地和1个造山带:北卡那封盆地、柔布克盆地、布劳斯盆地、波拿巴盆地和帝汶—班达褶皱带。西北陆架油气绝大多数集中在中生界。中生界发育4套主要烃源岩:三叠系湖相泥页岩、下—中侏罗统海相和海陆交互相碳质泥岩和煤系、上侏罗统海相页岩及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主要储集岩为中—上三叠统三角洲—边缘海相砂岩、下—中侏罗统砂岩、上侏罗统砂岩和白垩系砂岩;主要区域性盖层是下白垩统海相泥页岩。根据生储盖组合的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海生海储海盖型和陆生陆储陆盖型两大生储盖组合类型。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广泛分布于西北大陆架,是区域最重要的成藏组合。 相似文献
46.
2000-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人口密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空间分布及其集疏变化是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2000-2010年中国人口变化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有待进一步梳理。鉴于此,以分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2000年与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首先根据人口密度变化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并分析其空间格局与地域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11个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利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对全国及四类地区的人口密度变化影响因素及其地域差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相较于2000年,2010年全国超过60%的分县单元人口密度增加,平均增速为21人/km2,主要分布在城镇密集地区;不到40%的分县单元人口密度减少,平均降低13人/km2,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老城区和边境地区;② 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密度变化均有影响,但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更大。高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条件和通讯能力是人口密度增加的主要“拉力”,而地区内稠密的人口是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推力”。上述结论基本理清了中国近10年来人口增减变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地域影响因素,可为未来人口发展和区域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7.
薄互层砂体研究是湖盆沉积学的研究难点。本文针对辽河西部凹陷沙四上亚段(Es4上)薄互层砂体,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岩心、测录井和地震等多种资料,对西部凹陷的薄互层砂体进行精细描述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其中,滩坝砂体是湖泊相的主力砂体。通过考虑不同沉积背景下滩坝在岩相组合、发育位置和成因机理的差异性,将滩坝划分成侧缘改造型滩坝、前缘改造型滩坝、基岩改造型滩坝、淹没改造型滩坝和风暴改造型滩坝5种沉积模式;对薄层滩坝砂体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其受到"风场-物源-盆地"三端元的控制。 相似文献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