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41.
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规定,碱性岩必须要有实际碱性矿物和/或似长石出现作为标志,但同时又同意TAS图中B区的玄武岩可以细分为碱性玄武岩和亚碱性玄武岩,取决于它们是否有标准矿物霞石出现。有标准矿物霞石出现的玄武岩归入碱性玄武岩,夏威夷岩有霞石标准矿物出现,是碱性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和夏威夷岩分别出现在TAS图上的两个区(碱性玄武岩在B区,夏威夷岩在S1区),这是否存在概念上的混乱?早先学术界关于碱性和碱性岩的定义并不完美,由许多学者厘定的碱性-亚碱性的界线区分的不是拉斑与碱性系列,而是正常系列与粗玄岩系列。采用全球火山岩数据考察TAS图及碱性-亚碱性界线,发现碱性与碱性岩在术语的解释上存在瑕疵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2.
Using the 25-h continuing hydrographic observations at three successive stations in February 2012 and the mooring time series of current observations from Janua...  相似文献   
43.
Hu  Shijian  Liu  Lingling  Guan  Cong  Zhang  Linlin  Wang  Jianing  Wang  Qingye  Ma  Jie  Wang  Fujun  Jia  Fan  Feng  Junqiao  Lu  Xi  Wang  Fan  Hu  Dunxin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2020,38(4):1092-1107
Near-inertial oscillation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process transferring surface wind energy into deep ocean.We investigated the near-inertial kinetic energy(NIKE) variability using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measurements from a mooring array deployed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cean along130°E at 8.5°N,11°N,12.6°N,15°N,and 17.5°N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anuary 2018.Spatial features,decay timescales,and significant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observed NIKE were described.At the mooring sites of 17.5°N,15°N,and 12.6°N,the NIKE peaks occurred in boreal autumn and the NIKE troughs were observed in boreal spring.By contrast,the NIKE at 11°N and 8.5°N showed peaks in winter and troughs in summer.Tropical cyclones and strong wind even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mergence of high-NIKE events and explained the seasonality and latitudi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served NIKE.  相似文献   
44.
选取10.55~2.7 kaBP Qunf洞的Q5石笋δ18O记录作为印度夏季风的代用指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多尺度分析结果揭示了印度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和与亚洲季风减弱事件的一致性,进一步讨论了11 kaBP以来印度夏季风的逐渐增强而后减弱的发展态势。选用同时期的古树年轮14C记录作为太阳活动代用指标,调频、调幅分析结果发现印度夏季风的31 a、70 a和7 860 a尺度分量受太阳活动相应分量的调频胁迫较为显著;同时又揭示出“太阳活动71 a周期-印度夏季风31 a周期”“太阳活动1 379 a周期-印度夏季风142 a周期”和“太阳活动2 376 a周期-印度夏季风733 a周期”三对调幅胁迫。  相似文献   
45.
甘肃省摩天岭北坡木本植物叶性状变异及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杰  田青  宋玲玲 《中国沙漠》2018,38(1):149-156
调查了摩天岭北坡以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的低海拔区(700~1 500m)和针阔叶混交林与亚高山针叶林为主的高海拔区(2 100~3 400m)的21个木本植物群落组成,测定了104种植物的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全磷含量(TPC)、叶片全氮含量(TNC)、叶片全碳含量(TCC)以及叶片厚度(LT)等6个植物功能性状。采用相关性分析对6个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和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SLA、LT和TCC在高海拔区明显高于低海拔区,而LDMC和TNC表现出高海拔区低于低海拔区;(2)SLA均随海拔的升高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而LDMC和LT都随海拔的升高呈现增加的趋势。低海拔区TCC和高海拔区TCC都随海拔的升高呈增加的趋势;低海拔区TNC和TPC随海拔的变化与高海拔区相反,TNC和TPC在低海拔区随着海拔的升高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在高海拔区随海拔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3)在高、低海拔区,SLA与LDMC、LT和TCC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LDMC与LT和TC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摩天岭北坡不同海拔区木本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与海拔的关系,反映了该区域木本植物的不同叶片功能性状对海拔决定的环境异质性的协同响应和适应。  相似文献   
46.
针对二维切换系统的Fornasini-Marchesini(FM)状态空间模型,对系统耗散稳定性以及耗散镇定控制器的设计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系统模型的特点,给出了二维系统(T,S,R)-δ-耗散性的定义,并提出二维切换系统渐近稳定和满足(T,S,R)-δ-耗散性的充分条件;然后利用稳定性条件和投影引理,设计了二维(T,S,R)-δ-耗散状态反馈控制器.最后,通过一个数值实例来验证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长江三峡水坝下游河道悬沙恢复和床沙补给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流域水库工程的修建,将改变坝下游原有的水沙输移过程,三峡水库蓄水作用对坝下游水沙输移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具体表现为:① 三峡水库坝下游洪水持续时间和流量被削减,下泄沙量大幅减少,沿程上输沙量虽得到一定恢复,但总量仍未超过蓄水前多年均值;② 2003-2014年d > 0.125 mm(粗)输沙量得到一定恢复,至监利站恢复程度最大,基本达到蓄水前均值,在恢复后其下游该组分泥沙冲淤特性与蓄水前一致,其中2008-2014年恢复程度弱于2003-2007年;③ 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d < 0.125 mm(细)输沙量沿程上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总量仍小于蓄水前均值;④ 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d > 0.125 mm泥沙输移量因河床补给作用,沿程上得到恢复,但补给量将不超过0.44亿t/y,主要受制于洪水持续时间及流量均值,而上游干流、河段间支流和湖泊分汇作用占次要地位,而d < 0.125 mm悬沙恢复受上游干流、区间支流和湖泊分汇及河床补给控制,因河床粗化使得床沙对细颗粒悬沙的补给作用减弱;⑤ 2003-2007年和2008-2014年两时段间宜昌至枝城、上荆江为粗细均冲,下荆江为淤粗冲细,汉口至大通河段为淤粗冲细,城陵矶至汉口河段2003-2007年为淤粗冲细,2008-2014年为粗细均冲,这一差异受控于螺山站洪水流量持续时间和量值。  相似文献   
48.
三江源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重要的植被参数和生态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区域碳收支水平。鉴于三江源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战略地位,众多学者曾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三江源植被NPP进行了估算,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NPP估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目前,虽在三江源地区开展了大量NPP估算研究,但尚未有相关文章对这些研究进行汇总并加以分析和评价。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述已有文献,对三江源植被NPP估算的相关方法与结果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探讨不同方法在三江源地区的适用性,指出已有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现有NPP估算结果进行评估分析,最后提出了未来三江源NPP估算研究亟待加大研究力度的方向。  相似文献   
49.
50.
沉水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的生产者,同时还对湖泊的营养物沉积和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并由此影响着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本文以黄河内蒙古段河套灌区湖泊中常见的3种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穿叶眼子菜(Potamogeton perfoliatus)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狐尾藻种子休眠率较高但休眠易破除,通过切破种皮、低温层积、硝酸钾和赤霉素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萌发率;篦齿眼子菜种子休眠性较强,低温层积及赤霉素浸泡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其萌发率;穿叶眼子菜有较深的休眠特性,破除硬实、硝酸钾、赤霉素及低温层积处理均不能有效解除其休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