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河北测震台网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为基础,采用模板匹配滤波方法,检测2017年9月4日—6日河北临城震群遗漏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扫描,检测到19次被测震台网常规分析遗漏的地震,震级范围为M_(L )0.0—1.2,并标定新检测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估计其震中位置及震级。通过地震精定位和最大地震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临城地震序列的主要发震构造应为近EW向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冰荷载的有关研究规定及现状。冰荷载对跨江桥梁及海洋平台的激振干扰,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因此,急需搞清定量的冰振依据和制定合理的抗冰设计方法。因为冰荷载与地震荷载均为随机过程,有类似之处,因此,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就国内外海洋工程冰荷载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结构抗震理论的思想提出了结构抗冰反应谱的研究方法,为结构抗冰振动分析提供一种简便、实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3.
三峡大坝下游粗细颗粒泥沙输移规律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三峡下游河段为研究对象,利用1987-2014年原型观测数据,分析粗细颗粒在时间和空间的输移过程,并以水文站作为划分单元探讨其成因.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d≤0.125 mm(细颗粒)各粒径组沙量沿程递增,并小于蓄水前均值;d0.125 mm(粗颗粒)沙量在宜昌—监利河段得到补给,其下游为淤积趋势,其中2003-2007年至监利站恢复程度最大.在成因上:(1)宜昌—沙市河段,河床粗化限制了粗细颗粒泥沙补给,其中细颗粒补给受制于总水量,粗颗粒受制于大流量持续天数和量值;(2)沙市—监利河段,粗细颗粒补给均受制于总水量;(3)监利—螺山河段,洞庭湖入汇对细颗粒补给起决定作用,河床补给量中洪水年大于中枯水年,粗颗粒为淤积趋势,且中洪水年淤积量小于中枯水年;(4)螺山—汉口河段,细颗粒增加受河床补给决定,2008-2014年补给强度弱于2003-2007年,2010年前后粗颗粒泥沙由淤转冲,与大流量持续天数和量值增加有关;(5)汉口—九江河段,细颗粒泥沙淤积,粗颗粒因河床冲刷得到补给,大水年补给量高于枯水;(6)九江—大通河段,鄱阳湖入汇和河床补给对细颗粒增加的贡献比例为1∶2.82,河床冲刷对粗颗粒泥沙起补给作用,受大流量持续天数和量值影响.  相似文献   
104.
阐述张家口市尚义M_S 4.0地震构造背景、地震活动特征,总结地震应急调查成果,介绍极震区震感现象和分布范围。通过对地震现场调查点和电话调查点的烈度评定,确定极震区的影响烈度为Ⅴ度,圈定地震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修正观测仪器震中位置。结合本次地震的宏观烈度分布、震源机制和震区卫星影像的线性构造解释等资料,讨论本次地震的孕震构造和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105.
选取河北数字地震遥测台网2008年1月至2018年4月产出的唐山震区范围内地震观测报告数据,利用单台和多台和达法对2012年5月河北唐山4.8级地震前后波速比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单台和达法波速比计算得出陡河台等7个台站在唐山4.8级地震前存在低值异常;多台和达法计算波速比在ML≥1.0、ML≥1.5,ML≥2.0不同震级的波速比变化曲线与唐山4.8级地震对应较好,震前存在近一年的波速比低值变化。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利用World Ocean Atlas 2013(WOA2013)气候态的温盐资料和the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SODA v3.3.1)流场数据,分析印尼贯穿流东部源区马鲁古海和哈马黑拉海的水团垂向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特别是次表层、中层及深层水的来源和路径。结果表明,气候态下,马鲁古海次表层的高温高盐水来自于北太平洋,与北太平洋热带水性质接近,哈马黑拉海次表层主要是来自南太平洋热带水;中层水以低温低盐为特征,马鲁古海的中层水来自南太平洋,受南极中层水控制,哈马黑拉海的中层水可能是从马鲁古海而来的南太平洋水;对于次表层和中层之间的过渡层,马鲁古海与哈马黑拉海的水源为南、北太平洋的混合水,且两个海域之间也存在着水团交换;在深层,马鲁古海的水源更倾向于班达海北部及塞兰海,而与太平洋水无关,哈马黑拉海由于地形阻挡也难以与太平洋直接发生水团交换。  相似文献   
107.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the ice forces and ice response spectra are studied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oints of view. On the basis of structural analysis,the analysis method of ice response spectra is proposed, sin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diction of maximum structural response in cold regions. And it is illustrated that it is easy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to ice using the ice response spectra.  相似文献   
108.
应用GIS技术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统一要求,设计了土地利用数据库。采用分层提取土地利用数据的方式,在ArcGIS中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然后经过数据转换,在LandSurvey中进一步编辑数据,建立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实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实时的管理和变更。最后对建库中的质量控制和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9.
城市广告业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广告业是商品经济和消费文化的必然结果,世界发达国家的广告业具有明显的创意和文化产业之特点。我国广告业在改革开放以后获得了恢复和快速发展。以深圳为例,将广告业作为文化产业服务与生产体系,采用广告业业内人士的分类框架,建构和分析了深圳广告产业的基本结构特点。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识别了广告业在城市空间的分布和集群形态。结合对广告公司的深入访谈,提出广告业集群的形成和关联机制具有广告主主导型、媒体依赖型、产业关联型、成本导向型、环境氛围导向型和社会关系型等6种模式。由“广告公司-广告主-广告媒介”组成的三角博弈关系以及三方各自可能到达的地理空间范围,共同作用,构成了广告公司生存、发展、区位选择、空间流动和地域拓展的核心动力机制,任何一方的实力和地理空间变化都可能影响一个城市和地域整体广告业的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10.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residual current across an entire section of the Qiongzhou Strait(QS) in summer is presented for the fi rst time. Shipboar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 le measurements, from the mid-region of the QS(110.18°E), were collected on 1–4 August 2010. The diurnal tidal currents had their maximum amplitudes between 4.24 and 20.24 m. Their amplitude along the major axis ranged from approximately 0.55 m/s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trait(20.15°N) to 0.84 m/s in the north part of the strait(20.20°N). Both anticlockwise and clockwise tidal current rotations exist in the Q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neap tide), a signifi cant westward residual current occupied almost the entire study section. Two velocity cores of westward current were observed at the northern part and near the deepest trough, although an eastward current appear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ransect. The deepest core was located near 62 m at 20.13°N, with a maximum velocity of-0.34 m/s. The shallower core was located at approximately 16 m at 20.20°N, with a maximum velocity of-0.33 m/s. The estimated total volume of water transported through the QS was-0.16 Sv. This value is an important boundary condition, applicable to numerical models studying coastal ocean circula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