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8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287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492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51.
北京地区冰雹天气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琳娜  郭锐  何娜  廖晓农 《气象科技》2013,41(1):114-120
利用实况探空资料、北京南郊观象台加密探空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0-2009年北京地区出现的30次冰雹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出现冰雹天气的主要天气类型可以分为3类:东北冷涡型、蒙古低涡型和低槽型.其所占比例分别为东北冷涡12次;蒙古低涡10;低槽8次.冰雹出现的时间集中在午后14:00-18:00.从大尺度形势特征来看,北京冰雹日,从925 hPa到500 hPa各层均有动力辐合系统,即高空有较深厚的动力系统,并且各层辐合系统当天过境影响北京.蒙古低涡和偏西路径低槽型的流场有如下显著特征:500 hPa在内蒙古中部有西北大风速区,风速在20 m/s以上;850 hPa和700 hPa在北京的东南部有偏南大风速区,风速可达12 m/s左右.冰雹发生日高空各层湿度并不大,各层温度露点差大都大于5℃,这说明冰雹的发生并不需要较强的湿度条件.对常用物理量参数研究发现,对预报冰雹天气发生有意义的参数及其阈值如下:低空有大的风切变,其中1000/700 hPa风切变分布在3 m·s 1·km-1左右;850/500 hPa风切变分布在2~4 m·s-1·km-1之间;500 hPa与850 hPa温度差为28~35℃;全总指数为40~50℃;0℃层高度为3000~4500 m;-20℃层高度为6000~7500 m;下沉对流有效位能大干800 J·kg 1;深对流指数为20~30;抬升指数小于0.  相似文献   
952.
全球碳循环与中国百年气候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总结近百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特点、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温室气体气候效应的模式研究结果.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但温度变化具地区性和季节性特征.近50年观测到的冬季增温最为明显,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地区还出现了降温.人类活动被认为是导致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大气CO2浓度从工业化前的约280ppm增加到了2008年的385.2ppm[1].20世纪90年代期间,全球碳源为8.0GtC/a(1Gt=10亿吨),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6.4±0.4GtC/a)和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碳1.6[0.5~2.7]GtC/a.同时大气中增加的碳为 3.2±0.1GtC/a和海洋吸收的碳为 2.2±0.4GtC/a[2].碳源比碳汇高出2.6[0.9~4.3]GtC/a,这部分目前学术界还不能解释的碳汇被称为"碳失汇"[2].北半球陆地生态系统是寻找"碳失汇"的重要方向.目前多数气候模式能够成功再现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百年的实际演变.就全球年平均温度在 1880~1999年的变化而言,在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的共同强迫作用下,参加IPCC AR4的19个耦合模式集合模拟的变暖趋势为0.67℃/100a,非常接近观测的0.53℃/100a[3]. 多模式集合的结果与观测序列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87[3],这种高相关系数主要来自20世纪的变暖趋势.19个耦合模式模拟中国平均气温演变的能力较之模拟全球平均情况要差,与实际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5[4].这表明对区域尺度的气候变化而言,其情况要比全球平均情况复杂的多,特别是中国地区存在的高浓度气溶胶,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区域的气候变化.由于气候变化同时受地球系统的自然变率和人为因子的影响,更进一步了解全球碳循环对中国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影响还依赖于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对各种自然和人为气候强迫的模拟准确性,特别需要结合观测和模拟减小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53.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的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油-水关系复杂,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同层比例大.应用近年来精细油藏评价大量钻井、试油、试采和分析化验资料,深入研究油-水同层形成主控;因素,认为葡萄花油层成藏受到构造、砂体规模、异常高压和地层水活动强弱的控制,形成了两种类型的油-水同层,并建立占龙凹陷葡萄花油层西滞留、东分异的差异性成藏模式,总结出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滞留型、分异型油-水同层分布规律,为大面积油-水同层岩性油藏提交探明储量、编制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4.
秦鹏  赵成义  盛钰  董义阳 《水文》2016,36(2):85-91
基于1960~2013年渭干河流域逐月径流量观测资料及逐日气象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阶段转换检验、R/S分析、集合模态分解分析(EEMD)等方法研究了近54年渭干河流域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54年渭干河流域Cv、Cr较大,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径流量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未来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2)径流年际变化特征可分为三个阶段,1960~1976年的枯水期、1976~1993年的平水期和1994~2013的丰水期。(3)径流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夏季增长最为显著,其次是春秋季,冬季径流量有轻微减少。未来近期内,渭干河径流量还会继续保持增加。(4)流域气温和降水量亦呈增加趋势,突变点在1970s末和1990s初,与径流变化特征吻合,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夏季径流量变化主要受降水影响,秋冬季径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  相似文献   
955.
The Early Jurassic bimodal volcanic rocks in the Yeba Formation, situated between Lhasa, Dagzê and Maizhokunggar, composed of metabasalt, basaltic ignimbrite, dacite, silicic tuff and volcanic breccia, are an important volcanic suite for the study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Gangdise magmatic arc and the Mesozoic Tethys. Based on systematic field investigations, we carried out geochemical studies on representative rock samples.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were analyzed for these rock samples by XRF and ICP-MS respectively, and an isotope analysis of Rb-Sr and Sm-Nd was carried out by a MAT 262 mass spectrograp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O2 contents in lava rocks are 41 %-50.4 % and 64 %-69 %, belonging to calc-alkaline basalt and dacite. One notable feature of the basalt is its low TiO2 content, 0.66 %-1.01 %,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inental tholeiite. The ΣREE contents of basalt and dacite are 60.3-135 μg/g and 126.4-167.9 μg/g respectively. Both rocks have similar REE and other trac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with enriched LREE and LILE relative to HREE and HFS, similar REE patterns without Eu anomaly. The basalts have depleted Ti, Ta and Nb and slightly negative Nb and Ta anomalies, with Nb*=0.54-1.17 averaging 0.84. The dacites have depleted P and Ti and also slightly negative Nb and Ta anomalies, with Nb*=0.74-1.06 averaging 0.86. Major and trace elemental and isotopic studies suggest that both basalt and dacite originat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ntle wedge at different degrees above the subduction zone. The spinal lherzolite in the upper mantle is likely to be their source rocks, which might have been affected by the selective metasomatism of fluids with crustal geochemistry. The LILE contents of both rocks were affected by metamorphism at later stages. The Yeba bimodal volcanic rocks formed in a temporal extensional situation in a mature island arc resulting from the Indosinian Gangdise magmatic arc.  相似文献   
956.
为深化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储层孔隙及含油性认识,通过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微纳米CT及激光共聚焦实验技术,对芦草沟组微纳米孔隙类型、成因及含油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纳米级孔隙按照成因分为无机矿物晶间孔和有机质生烃孔两大类.微纳米孔隙中重质组分附着于颗粒表面或充填于纳米级小孔中,轻质组分主要赋存于...  相似文献   
957.
由于早古生代微古化石群的发现(薛重生等,1995),赣东北广丰-上饶地区的登山岩群被划归下古生界,本文介绍了登山岩群中海相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对其中的拔竹岩组,叶家岩组的火山岩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指出该两岩组火山岩均属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并具向大洋拉斑玄岩过渡的性质,是弧后小洋盆扩张期的产物,两岩组火山岩在火山活动方式,岩浆演化方式和岩浆进化程度上存在与洋壳由早到晚减薄的相应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958.
广西霾天气系统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2013年NCEP再分析资料和广西14个地级市的历史气象资料,通过天气学方法对广西233个霾日对应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类,将形成广西霾日的天气系统分成冷高压脊控制型、入海高压后部型、低压槽型、均压场型、冷锋前部型、副高控制型、静止锋暖区型和热带气旋外围型共8种类型,研究了各类型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广西霾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冷高压脊控制型、入海高压后部型、均压场型和低压槽型是4种主要的环流型,造成的广西霾日较多,静止锋暖区型和热带气旋外围型造成的霾日较少;冷高压脊控制型和副高控制型的霾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冷锋前部型的霾过程持续时间最短;地面风速较小,中低空为下沉气流是出现霾日时各类天气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959.
廖群安  王京名 《岩石学报》1999,15(1):116-123
江西广丰-上饶地区沿江绍断裂带和信江断裂带展布有一系列NE-NEE走向的白垩系断陷盆地,在断陷盆地沉积的同时发育了大面积分布的白垩系玄武岩,这套玄武岩被划分为与盆地演化阶段有关的两个喷发亚旋回,即早期的茅店亚旋回和中晚期的塘边亚旋回,分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前者喷发于陆相陆上环境,相对低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接近原始幔源岩浆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深度较浅(56km),经历了以橄榄石为主的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后者喷发于陆相水下环境,富钾、轻稀土及地幔不相容元素,具壳幔混源的Sm-Nd、Rb-Sr同位素组成,岩浆来源较深(83km),在莫霍面附近混染了壳源物质。这两类玄武岩在成因上的上述差异,主要受控于盆地下应力状态及裂谷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