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108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41.
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前进,利用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已成为GPS应用的发展热点之一,对其解算结果的精度及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要介绍了影响单基站CORS系统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并对系统的定位精度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综合使用几种方法,可以较全面、有效地检测CORS系统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42.
颜料层脱落区域的提取是壁画科学保护和修复的重要环节,由于标准U-Net在传播过程中低维的细节信息逐渐减弱,使得病害区域提取精度受到限制.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型U-Net网络,用于壁画颜料层脱落病害区域提取.首先,通过影像裁剪和预处理得到青海省瞿昙寺壁画图像数据集.其次,在编码层中引入空间金字塔池化层,构建一种低维特征...  相似文献   
343.
二连盆地早白垩世末期断拗转换的构造应力场背景,为赛汉组上段古河谷沉积的发育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赛汉组上段古河谷沉积是在下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由于湖泊沉积衰亡,形成了长流程的古河道砂体,为铀成矿提供了理想的赋矿空间。晚白垩世-古新世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有利于氧化带的发育。因此,古河谷砂体和氧化带控制了盆地内的铀成矿。笔者通过以哈达图、赛汉高毕和巴彦乌拉铀矿床的对比分析,建立了二连盆地3种不同古河谷类型的铀成矿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潜力分析,指出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344.
宁夏银川平原是继河套平原之后,在黄河流域发现的又一个高砷地下水分布区.为了总结其高砷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并探索水化学因素对地下水砷释放和富集的影响机制,本文以银川平原北部(银北平原)作为典型研究区,采取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样采集与测试、砷与水化学组分散点图相关分析及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银北平原地下水砷含量在0.2~177 μg/L之间;高砷地下水(大于50 μg/L) pH值多在7.5~8.5,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Ca、Cl·HCO3-Na及Cl·HCO3-Na·Ca型,Eh多在-200~-100 mV.银北平原砷含量较高的地下水中COD、NH4+、HCO3-含量相应也较高,而NO3-和SO42-含量较低.高砷富有机质的冲-湖积含水层经过长期演化,形成偏碱性的中强还原性地下水环境和特殊的水化学特征,也具备极大的砷释放能力.较高的pH导致砷从铁锰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等水合物或黏土矿物表面解吸.其次部分铁锰氧化物在高pH、低Eh条件下可被还原为低价态可溶性铁锰,从而使与其结合的砷也得以释放进入地下水中.此外重碳酸根与砷酸根、亚砷酸根的竞争吸附行为促使含水层砷的解吸.  相似文献   
345.
典型石漠化区不同种植年限桃树下土壤微量元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石漠化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果树根系表层土壤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选择桂林市恭城县大岭山村同一农户的不同种植年限桃树(2 a、10 a、20 a)各5棵,以撂荒地(0 a)作为对照,对土壤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硼的全量及有效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理化性质与微量元素有效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除全铁的变异系数小于10%,铜、锰、锌、硼的全量及有效态均为中等变异;(2)土壤铁、铜、锌、硼全量种植0~2 a间均增加(P<0.05),种植2~10 a则下降(P<0.05),种植10~20 a间铁元素随年限增加而下降(P<0.05),其余研究元素全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3)有效铁、锌、硼在种植0~10 a先增加(P<0.05),种植10~20 a均有明显下降趋势,有效锰在0~20 a间趋势则与其他元素相反,并且与全量锰保持一致性,因此种植10 a是果树土壤微量元素变化的转折点;(4)不同种植年限果树根系土壤性质的改变(pH值、有机质、全磷的变化)是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内在原因,而人为活动如施加有机肥是外在原因。在种植10 a后,应重视微肥的施加。   相似文献   
346.
沟岸被侧蚀掉的松散物质会通过动量交换将能量传递给龙头,从而影响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过程。前人建立了许多模型来研究泥石流的侵蚀过程对泥石流形成和运动过程的影响,但是模型中大多以底蚀作用为前提条件。通过侧蚀模型和底蚀模型两种水槽实验的对比,针对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过程展开研究。实验发现侧蚀作用更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和运动,泥石流的龙头高度和速度都有波动特征,但侧蚀作用使得这种波动特征更加明显。侧蚀作用使得泥石流的龙身速度更快于龙头速度,龙身颗粒源源不断地堆积于龙头,使得龙头有较大的高度和附加坡降,因此,侧蚀条件下龙头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347.
安徽省沿江地区(铜陵、池州、安庆)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较发育,无论是开展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还是监测预警,都必须研究岩溶塌陷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掌握岩溶塌陷区盖层工程地质特征、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以及盖层-岩溶组合关系。文章以安徽省沿江地区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收集和总结区内大量岩溶塌陷调查、勘查及监测资料,野外调查典型岩溶塌陷区的基础上,分析了典型岩溶塌陷区盖层工程地质特征、下伏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并进行概化处理,建立了岩溶塌陷的盖层-岩溶组合地质模型。研究表明:区内典型岩溶塌陷区的组合主要有7种类型,最易产生岩溶塌陷的组合为“第四系盖层为粉质黏土-砂砾卵石双层结构,下伏基岩岩溶发育中等以上”;岩溶塌陷致塌机理主要为潜蚀致塌,其次为真空吸蚀致塌、振动致塌。   相似文献   
348.
常见造岩矿物的特征谱带位于热红外区域,因此热红外遥感在岩石地层划分与构造样式分析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并且精细岩石地层划分是构造样式分析的基础。新疆阿克苏蓝片岩被认为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保存最好的前寒武纪蓝片岩之一。本文对该地质体中采集的不同类型岩石样品进行了室内热红外发射光谱测试,发现白云母石英片岩类残余辐射特征(restrahlen features,RF)位于波长8.55、9.16和9.60 μm处,绿泥绿帘片岩类RF位于波长9.60、10.50和11.66 μm处。按照ASTER TIR波段位置将样品的发射率光谱曲线重采样,利用ASTER TIR数据计算基性指数Ib和白云母指数Im。依据Ib和Im得到不同岩性段分布图,该图能反映蓝片岩地质体中不同基性程度岩石、后期侵入的基性岩墙群以及白云母石英片岩单元的空间分布。从岩性区域分布特征看,我们认为新疆阿克苏蓝片岩地质体平面构造样式表现为褶皱,其轴迹线为NE—SW向,这一结果与前人对其划分的单斜地层结构有较大的差异。另外,褶皱出现在地质体南部,说明其北部所受压力较南部小,与前人认识一致。研究结果体现了热红外遥感结合实测光谱可有效探测矿物岩石信息的优势,该方法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9.
为了研究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诺尔铅锌矿区采矿对哈力黑河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上游向下游采集了6个河流沉积物样品,测定其pH、LOI、粒度以及As、Cu、Pb、Zn、Cd等5种重金属的总量和赋存形态,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尾矿库是造成沉积物中Pb、Zn和Cd等重金属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2)沉积物重金属与粗粉砂(16~63 μm)的相关系数为0.79~0.95,表明重金属易富集于粗粉砂上,而沉积物的pH和有机质对重金属总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3)沉积物中As和Pb以残渣态和铁锰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8.82%~89.87%和36.96%~78.20%。Cu和Zn以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和铁锰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6.38%~85.96%和74.94%~90.34%。Cd则以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强有机结合态为主,占总量的51.15%~79.53%,而离子交换态Cd占了总量的5.72%~49.63%。因此,Cd对河流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最大。(4)离子交换态Cd与沉积物pH相关系数为-0.813,两者呈极强负相关性。当沉积物pH由弱酸性转化为弱碱性时,离子交换态Cd含量从33.44%降低至5.72%,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350.
阳山金矿带是西秦岭金矿带已探明金储量最大的独立金矿区,其矿化样式主要为微细浸染状矿化,其次为石英脉型矿化,可见金与“不可见金”均有发育,该金矿带是研究造山型金矿金赋存状态的理想地区,其研究成果对理解金成矿作用和过程以及指导选矿工艺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翔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显微观察基础上,将成矿期划分为早阶段(黄铁矿石英)、主阶段(黄铁矿毒砂绢云母石英)和晚阶段(辉锑矿石英方解石),综合应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X射线粉晶衍射等技术,剖析阳山金矿带不同成矿阶段金的赋存状态,进而探讨其对成矿过程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成矿早、主阶段以微细浸染状硫化物矿化为主,金主要以晶格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毒砂中;而成矿晚阶段以脉状矿化为主,金主要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的变化,指示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压力逐渐降低,成矿流体成分由富As流体演化为相对贫As且富Sb的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