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98篇 |
免费 | 985篇 |
国内免费 | 6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39篇 |
大气科学 | 426篇 |
地球物理 | 550篇 |
地质学 | 2369篇 |
海洋学 | 576篇 |
天文学 | 51篇 |
综合类 | 339篇 |
自然地理 | 4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2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62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30篇 |
2018年 | 129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243篇 |
2013年 | 164篇 |
2012年 | 175篇 |
2011年 | 147篇 |
2010年 | 141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158篇 |
2007年 | 175篇 |
2006年 | 151篇 |
2005年 | 167篇 |
2004年 | 158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15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108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139篇 |
1997年 | 163篇 |
1996年 | 157篇 |
1995年 | 163篇 |
1994年 | 127篇 |
1993年 | 107篇 |
1992年 | 87篇 |
1991年 | 110篇 |
1990年 | 107篇 |
1989年 | 67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7篇 |
1964年 | 4篇 |
1960年 | 6篇 |
1958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秦岭造山带泥盆系金矿与铅锌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秦岭造山带泥盆系金矿大多出现在铅锌矿床的外围,层位上产于铅锌矿床的上部,2类矿床均经历了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后生改造成矿作用阶段,统属一个成矿系列,它 为找矿标志,这必将有利于推动藏族产资源的综合找矿,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93.
陆地生态系统模型比较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表层复杂系统中重要一环是全球碳氮循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模型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备受关注。近年来,国际上发展了多种基于不同原理和目标的模型,其模拟结果也不尽相同。为了对这些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国际上开展了多个模型比较研究计划。本在筒述各种模型比较计划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型的研究进展;指出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系统各个组成要素、生态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研究的基础之上。耦合大气、岩石圈、生物圈从机理上模拟碳氮动态,同时在进行区域或全球尺度评价时引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将是未来模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
根据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发现的多处湖岸阶地和高位湖相沉积,确定了藏北高原古大湖的存在。水准测量表明,在纳木错沿岸发育了6级湖岸阶地,以及拔湖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在拔湖26m以下,发育有8~30条湖岸堤;一条明显的湖蚀凹槽则集中出现在拔湖17.5~19.8m的高度上,与纳木错和仁错的分水垭口的高度相当。纳木错沿岸和邻区湖相或湖滨相沉积物的铀系年龄测定表明,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115.9~71.8kaB.P.的晚更新世早期;第6至第2级阶地形成于53.7~28.2kaB.P.的晚更新世中晚期;与湖蚀凹槽相当的湖滨相沉积则稍早于29.3kaB.P.;第2至第1级阶地,14C测定结果为2350~10390aB.P.。 相似文献
95.
新疆石炭—二叠纪植物地理区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晚古生代气候演化趋向的分析,探讨了新疆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地理分区的形成与演变。认为植物地理分区在早石炭世晚期末—晚石炭世早期即已形成,随着温带气候区的逐渐扩大,安加拉区植物在新疆自北向南逐渐推移,至晚二叠世中—晚期到达北塔里木。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南准噶尔、伊犁等地受欧洲东移的干旱气流的影响,有欧美型松柏类混生。塔里木为特提斯生物大区的一部分,植物主要为欧美-华夏区类型。 相似文献
96.
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中生代变形的关键时限及其对构造的制约——以胶辽地区为例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26
胶辽地块是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的重要组成,处于北倾的大别-苏鲁构造带的上盘。过去近十年来提出的几个关于东北亚构造演化的重要构造模型涉及到了胶辽地块。本文主要利用我们在辽东半岛南部地区获得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结果,结合华北克拉通东部野外地质调查的野外第一手资料、我们获得的渤海湾盆地中的中生代构造资料以及其它研究人员的SHRIMP定年资料,系统建立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中生代的构造变形过程,并讨论相关构造模型或构造问题。最近SHRIMP定年研究发现,胶辽地块中古元古代地质体经历了~160 Ma的重熔事件。CL和BSE图象显示,在辽南新太古宙地块附近丹东花岗岩体的两个样品LJ023和LJ030中发现一些167~157Ma的自形岩浆锆石和围绕年龄大约为2100 Ma核部锆石的岩浆型锆石环带。这次重熔事件很可能为华北克拉通的下地壳原地重熔。丹东岩体呈NE走向排列,经历了强烈的近水平韧性剪切变形和随后NNE走向的褶皱变形。本文以丹东地区为例,准确确定了这些变形的年龄。根据辽东半岛东西向剪切带中白云母K-Ar和~(40)Ar/~(39)Ar年龄,第一幕变形界定在195~193 Ma之间。根据野外侵入体与变形叶理之间的关系,丹东花岗岩遭受的第二幕变形发生于153~145Ma之间。第三幕变形,也即为NNE向走滑作用,约束在135Ma~95Ma 相似文献
97.
作者在长期从事江西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地质资料成果的收集、研究和重点考察,运用构造、岩性组合、标志层序列与同位素测年资料综合对比分析方法,重点对江西及邻区震旦纪前的中新元古界区域褶皱基底浅变质地层及其上的"青白口纪晚期"与南华纪等3套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序列的梳理和时代划分对比,据此提出歙县—德兴蛇绿混杂岩带为华南洋残迹,其南侧的怀玉岛弧属于华夏古陆缘,对新元古代早期的弧缘盆体制和"青白口纪晚期"裂谷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8.
作者将我国产于泥盆—石炭系不纯碳酸盐岩建造中,矿床受层位和构造双重控制、矿体和矿石既表现出同生沉积成岩成矿特征又反映有后生强热改造迭加成矿特征,没有或很少受岩浆热液影响的铅锌矿床称之为凡口式层控铅锌矿.本文以广东凡口特大型富铅锌矿床为例,论述其同生沉积—成岩成矿和后期改造富集成 相似文献
99.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叶腊石中的铝铁钾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一矿区已知成分含量的叶腊石配制标样系列,克服了粉末法测定叶腊石中Al2O3,Fe2O3,K2O,Na2O的矿物和粒度效应。分析结果准确度满足出口材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00.
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脆弱性评估为脆弱性地区农户摆脱贫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青藏高原东部样带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建立了农牧民生计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11个乡镇的879户农牧民样本数据,开展了不同地带生计脆弱性评估。该指标体系反映了农牧民面临的主要风险,其生计资产,以及农牧民和政府应对风险的措施。结果表明:高原区农牧民生计脆弱性程度高于山原区和高山峡谷区。高原区的满掌乡最为脆弱,即便有政府的帮助,农牧民也不能应对风险。脆弱性程度高的山原区上部和高原区,处于不能适应的边缘,如不采取措施,当地牧民将不能应对气候变化、草地退化、药材退化等多种风险。导致该区牧民生计脆弱的原因既有各种风险的冲击,也因牧民自身生计资产和适应能力的不足。高山峡谷区和山原区下部的乡镇,农牧民能有效地应对风险,需进一步拓宽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渠道。因此,高原区和山原区上部的纯牧区是脆弱区域,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增强农牧民的适应能力。政府的救助措施应从改善自然资产转变到改善人力资产和金融资产,如技能培训、实行医保和畜病防治全覆盖、提供低息和无息贷款、在黑土滩区全面实行退牧还草、对退化草场进行治理和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