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7篇
  免费   1321篇
  国内免费   2230篇
测绘学   887篇
大气科学   828篇
地球物理   1003篇
地质学   3304篇
海洋学   1872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399篇
自然地理   839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192篇
  2022年   370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32篇
  2019年   360篇
  2018年   334篇
  2017年   359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336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92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318篇
  2003年   227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城市热岛强度是城市热岛研究和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度量指标,但其科学计算一直是该研究的难点。目前常用的基于气象站的城乡温差计算法,由于在代表城区与郊区温度的选择上存在困难,较难准确客观地计算热岛强度。为此,本文在LCZ分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将其应用于福州市的城市热岛研究中,以科学地计算城市热岛强度。研究表明,采用分层分类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能较好地实现LCZ的遥感分类,并确定出分别代表城市和郊区的地表温度,据此计算得到2015年9月27日福州的城市热岛强度为6.73 ℃,热岛效应十分显著。进一步将分类结果与遥感地表温度影像叠加,可有效地区分各地类的热特性,全面反映城市热岛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62.
63.
为了提高短时强降水预报准确性,在2019—2020年4—9月福建省逐时降水实况观测资料与中国气象局广东快速更新同化数值预报系统(CMA-GD)模式预报产品的基础上,应用LightGBM集成学习算法框架,建立以30 mm·h-1为阈值的逐时降水预报模型。通过特征处理、自助聚合及超参数搜索等技术对模型进行优化,结合AUC、AUPR与传统分类指标,设计了包括业务模拟测试在内的多项试验,通过对比各建模方案验证了模型对于较长时效的短时强降水预报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模式预报本身的命中率和空报率均较高,各建模方案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自助聚合可以增强模型预测稳定性,轻微不平衡子训练集能降低模型预测空报率而取得更高的综合评分,在验证集中最佳TS评分可达17.5%;对分类信息增益贡献最大的特征变量为K指数,其次为500 hPa露点温度和时间参数特征;试验指标从优到劣依次为:随机交叉验证、小时划分的随机交叉验证、业务模拟测试,可见模型有效性主要来自相同或相邻时刻的样本信息;设计基于逻辑回归的异质模型动态融合方案以改善静态同质模型表现,各项指标均有小幅提升,在命中率接近50%时削减空...  相似文献   
64.

琼北地区铺前−清澜断裂是一条关系到1605年琼山7½级大地震发震构造判断的重要断裂。为准确厘定该断裂的最新活动特征,针对琼北地区第四纪玄武岩盖层和巨厚海相砂沉积等地质条件,采用大吨位震源的浅层人工地震勘探和小间距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海口江东三江镇岐山头村和东寨村展开探测。结果表明:(1) 铺前−清澜断裂断错了多个标志地层,最浅断错至全新统烟墩组淤泥层,上断点埋深10 m左右,钻探所揭示的断层面明显具有走滑兼具逆冲性质,是一条具有一定宽度、多分支、多期次活动的大规模断裂带;(2)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所揭示的地层深度范围内,被断错地层的位移量随着深度增加而加大,铺前−清澜断裂自8 346~7 153 a cal BP以来有过活动,全新世累计垂直位移量4~5 m,垂直位移速率为0.53~0.63 mm/a,推断其为1605年琼山大地震的发震断裂。本研究取得的铺前−清澜断裂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本文利用广义逆矩阵理论反演解释二维磁异常。实现了加阻尼因子法,实现并改进了奇异值人工截除法;讨论了资料分辨矩阵、信息密度矩阵等辅助信息的利用;详细评价了广义逆矩阵算法的优劣。通过与目前重、磁最优化反演中常用的阻尼最小二乘法、变尺度法的对比,指出广义逆矩阵法优于这些算法。最后以河北迁安一个复杂磁异常的反演实例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66.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遗址之一的船帆洞中曾生活过两期古人类(40~37 kaBP和30~29 kaBP)。在第一期古人类的文化层中发现的人工石铺地面在我国旧石器考古中属重要发现,对研究末次冰期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对船帆洞沉积物的植硅体分析显示,尖型植硅体和棒型植硅体数量比较占优势,扇型和块状植硅体含量其次,短细胞植硅体形态中鞍型的含量较多。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剖面至下而上划分为5个气候带,气候环境依次为凉干-冷干-冷偏干-凉偏干-温凉偏干。第一期古人类生活于带I底部,为凉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第二期古人类生活于带Ⅳ上部,为凉偏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植硅体的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H4和H3事件,分别对应两期文化层。两次Heinrich事件改变了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推测是两期古人类离开船帆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7.
河道体系是侵蚀和沉积物搬运的重要通道,控制了大陆边缘源汇体系中砂体总体的输送和分布格局,并可有效指示古代构造活动、物源供给、气候变迁和海平面变化等丰富地质信息。研究基于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钻测井资料,结合层序划分方法和地震沉积学综合分析手段,揭示了南海北部珠一坳陷早—中中新世古珠江分流河道体系的类型和展布特征,并且以典型层序为例精细揭示了海平面变化控制下河道类型由辫状向曲流的转换。同时,在研究区地震剖面上识别到多处异常下切现象,经研究可解释为辫状河道内的汇流冲刷,其典型特征为:① 下切深度局部增大;② 平面近似圆形或椭圆形;③ 内部为砂质充填。虽然汇流冲刷结构在地震剖面特征上与“传统”意义的下切谷极易混淆,但在沉积特征和成因上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对它的识别有助于避免层序界面的错误判别,并且其后期充填的河道砂体具有局限分布的特点,易于在后期海侵泥岩的覆盖下形成潜在的岩性圈闭新类型。  相似文献   
68.
模糊数学法在海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东碇临时海洋倾倒区2007-2009年间实施的5次海水水质监测资料,应用模糊合成-加权平均复合模型对该区及周边海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倾倒活动对水质的影响情况,并与单参数特征值法评价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应用模糊合成的原理,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水质,体现了分级界限的模糊性,其评价结果较单参数特征值法更接近客...  相似文献   
69.
王雨  林茂  林更铭  项鹏 《海洋通报》2011,30(2):221-225
浙闽沿岸流对台湾海峡的水文环境意义重大.依据国家海洋局"908"补充调查专项,通过对覆盖浙闽沿岸流海洋锋面过程的海洋生物调查研究,于2008年4月实施针对浙闽沿岸流消退时期(春季)台湾海峡锋面海域的浮游植物取样分析.结果共记录3门41属86种,其中硅藻35属76种.甲藻5属9种,蓝藻1属1种.种类组成以暖水性种类和广布...  相似文献   
70.
黄鳍鲷LDH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黄鳍鲷为材料进行两方面研究:(1)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其肌肉,心脏,肝脏,血清,玻璃体,晶状体,脑等组织器官进行LDH同工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LDH的同工酶谱带不相同,存在着组织特异性:(2)用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法对其肌肉,血清的LDH同工酶进行分离 ,结果得到12-15条电泳区带,等电点范围在pH为3.65-9.58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