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1篇
  免费   1317篇
  国内免费   2109篇
测绘学   858篇
大气科学   802篇
地球物理   889篇
地质学   3059篇
海洋学   1800篇
天文学   95篇
综合类   395篇
自然地理   83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03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91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398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6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51.
作者根据2012年5月和2013年11月对日照近岸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虾蟹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调查海域共捕获虾蟹类25种,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计算优势种为8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大型虾蟹类5种,分别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戴氏赤虾(Meraenaeopsis dalei)、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日本[虫寻](Charybdis japonic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分别计算了日照近岸海域春、秋季虾蟹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该海域虾蟹类群落多样性整体处在较低的水平,在生物量和丰度上经济较高的中大型虾蟹类物种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952.
限额捕捞试点工作逐步展开,预示着我国海洋渔业管理进入全面有序的管理时代。文章根据2008—2017年南海北部渔港渔业生产抽样调查数据,统计出南海北部金线鱼的产量主要来自刺网,占累计总产量的72.90%。剩余产量模型分析认为南海北部金线鱼的最大可持续产量在168 632.99~31 0518.85 t,平均为251 765.59 t。2017年实施最严格的休渔制度后,当年的捕捞努力量投入和渔业产量均未超过最适值,当前总可捕量可设为158 515 t。文章研究结果可为该鱼种限额捕捞政策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3.
加大海岸整治修复力度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沙坝-潟湖海岸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因人类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是“蓝色海湾”等整治修复项目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辽宁省浮渡河口沙坝-潟湖为例,总结国内外河口沙坝-潟湖主要生态修复思路和方法,提出生态修复过程中沙坝-潟湖受损机制和生态修复评估体系构建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深入推进我国海岸生态保护修复管理和海岸整治修复工程实践,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提升整治修复能力两方面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954.
车昊函  邢磊  蔺玉曌 《海洋科学》2023,47(11):121-131
目前常规海洋测绘手段主要包括电子海图、单波束、多波束、侧扫声呐等,这些方法的单独使用会存在诸如数据样本稀疏、施工成本昂贵、难以获取确切深度等局限之处。基于超声波回声原理的科研鱼探仪广泛用于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中,是渔业领域的主要统计手段,具有数据体量大、来源丰富、采集成本低的特点。超声回波数据在刻画鱼群数量、方位的同时,携带有海底地形与海水温盐结构信息,可以作为常规海洋测绘方法的补充。特别是数据解编后得到的高精度水体数据,可以用于海洋地球物理等研究,故针对科研鱼探仪数据的解编工作亟待进行。本文针对科研鱼探仪(SIMRAD EK80)的采集数据进行解编处理,并基于对道头信息的分析,实现对数据文件的重新分类,提取与海洋地球物理领域相关的位置、样点能量值等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丰富海洋地球物理研究数据来源,为常规海洋探测工作提供借鉴,提升数据利用效能。  相似文献   
955.
为防治黄土土壤侵蚀和治理黄河,本文根据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热释光法),并结合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气候地层学等方法,对河南省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的陆沉积黄土进行分析。将区内黄土划分为上更新统黄土(Q3^eol)、中更新统黄土(Q2^eol)、下更新统黄土(Q1^eol)。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黄土,其岩性、结构、古地磁特性以及古土壤层数等有明显的差异。此外,不同时期黄土所含的值物孢粉组合特征亦不相同,从而反映了更新世冷暖交替的古气候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956.
1990~1999渤海SSTa年际变化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 1990~ 1999年逐周的 (18× 18)km分辨率的海表温度 (SST)资料 ,将其与历史资料 (195 9~ 1982 )对比 ,发现近 10年渤海SST较历史SST要高 ,但整体结构特征变化不大。进一步采用EOF方法对渤海SST异常 (SSTa)进行分析 ,得到 3个主要的模态。第一模态对总方差的贡献为 82 .4% ,表现为整个海区SSTa同步升温或降温的特征 ,结合渤海沿岸 2个测站的气温资料的分析 ,认为渤海SSTa第一模态的变化与渤海气温异常变化相互依存 ,另外 ,北黄海SSTa的变化可能是造成渤海SSTa第一模态在海峡口附近变化幅度大的主要因素。第二模态对总方差的贡献为 9.4% ,在空间上其对整个海区SSTa起东升温(东降温 )则西降温 (东升温 )作用 ,可能是ENSO现象影响渤海海温变化最直接的表现。第三模态对总方差的贡献为 5 .0 % ,在空间上其对SSTa起北升温 (北降温 )则南降温 (南升温 )的作用 ,认为其可能与山东陆域气温和黄海流域气温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57.
海水钝顶螺旋藻富硒及其含硒藻蓝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亚硒酸钠梯度浓度对海水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生长及藻胆蛋白含量的影响,对含硒藻蓝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含硒藻蓝蛋白纯品。结果表明,硒添加浓度小于100mg.L-1时,对藻体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生物量、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含量有增加,藻体硒含量及富硒系数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相似条件下的淡水螺旋藻;纯化的含硒藻蓝蛋白溶液在弱光照、低温、pH4—8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好;含硒藻蓝蛋白的光谱特性与藻蓝蛋白相比几乎没有差异,紫外与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吸收峰在280nm和620nm,荧光激发峰在558nm,室温条件下最大荧光发射峰在655nm,说明海水钝顶螺旋藻富集硒后及海水的胁迫对其藻蓝蛋白的光谱特性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58.
近20 a来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关联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根据生态基准面理论制定了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土地分级体系,运用遥感、野外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了海南岛西部近20 a来沙漠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近20 a来,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总体缩小、局部反复,年均缩小6.23 km2,沙漠化程度明显降低,降级率为、{-44.84%、};气候呈增温增湿变化,出现多次异常年份。对近20 a来气候变化与沙漠化的因子分析和关联度分析表明, 人为活动的强度加大是海南岛西部沙漠化的主导作用,气候因子与沙漠化的关联序为:年均湿度>年均气温>大风日数>年均风速>年均降水>蒸发量,增温增湿的气候变化趋势对沙漠化逆转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59.
三维CT成像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CT成像广泛应用于放疗模拟定位等临床实践。当扫描运动物体时三维图像存在的位移和形变,与扫描参数设置和被扫描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关系密切。本文通过理论分析CT扫描过程,建立三维成像的数学模型,计算三维图像的时间分辨率、位移和形变等指标,并分析其变化规律,为将来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0.
华南地区5月降水的水汽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温资料分析了华南地区5月降水的主要水汽通道及变异机制。发现异常多雨年的水汽主要来自南海、孟加拉湾和青藏高原南侧;异常少雨年则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偏东,来自南海的水汽缺失,只有来自孟加拉湾和高原南侧的两股水汽,因而南海的水汽是影响华南地区5月降水的重要因素。分析发现当北太平洋的准东西向海温异常是"负正负"分布时,南海地区为异常的反气旋性环流,有利于副高西伸加强;北太平洋海温距平为"正负正"异常分布时,南海地区为异常的气旋性环流,副高东退减弱。此外,北方南下冷空气的阻挡使得季风北界位置偏南,冷空气和季风在华南地区交汇导致5月降水异常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