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22篇 |
免费 | 2838篇 |
国内免费 | 158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2篇 |
大气科学 | 903篇 |
地球物理 | 1351篇 |
地质学 | 4237篇 |
海洋学 | 1419篇 |
天文学 | 100篇 |
综合类 | 555篇 |
自然地理 | 7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230篇 |
2023年 | 297篇 |
2022年 | 462篇 |
2021年 | 509篇 |
2020年 | 428篇 |
2019年 | 518篇 |
2018年 | 464篇 |
2017年 | 390篇 |
2016年 | 414篇 |
2015年 | 470篇 |
2014年 | 433篇 |
2013年 | 506篇 |
2012年 | 513篇 |
2011年 | 460篇 |
2010年 | 474篇 |
2009年 | 444篇 |
2008年 | 425篇 |
2007年 | 419篇 |
2006年 | 440篇 |
2005年 | 364篇 |
2004年 | 268篇 |
2003年 | 195篇 |
2002年 | 205篇 |
2001年 | 196篇 |
2000年 | 150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79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This paper attempted to identify fractal and chao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nual runoff processes in headwaters of the Tarim River. Methods of fractal analyses were used to explore several aspects of the temporal changes from 1957 to 2002.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annual runoff processes of the three headwaters of the Tarim River are complex nonlinear systems with fractal as well as chaotic dynamics. (2)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s of attractor derived from the time series of the annual runoff for the Hotan, Yarkand and Aksu rivers are all greater than 3.0 and non-integral, implying that all three rivers are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s that are sensitive to initial conditions, and the dynamic modeling of their annual runoff process requires at least four independent variables. (3) The time series of annual runoff in each river presents a long-term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 The Hurst exponent for the period of 1989 to 2002 suggests that we may expect to see an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annual runoff of the Aksu and Yarkand rivers in the years after 2002, but a decreasing tendency for the Hotan River in the same period. 相似文献
12.
上黑龙江断陷火山岩特征及岩金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处于上黑龙江断陷盆地中段,中生代火山岩出露面积广泛,区内12处岩金矿床(点)均与中生代火山活动有关,塔木兰沟期和上库力期火山岩是成矿的岩体标志,3期火山岩均属碱性系列,以富Zr,Ti,Cr,P及轻稀土富集型为特征。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和褐铁矿化是找矿的蚀变标志,断陷盆地边缘和推覆构造边缘,火山带交汇部位,NE或NNE向断裂与其他方向断裂交汇部位以及火山机构周围的环状,放射状断裂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在胸部病变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并发症情况。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2例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病例,所用的活检器材均为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纵隔病变5例,胸膜病变5例,肺部病变62例。统计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58例,良性病变8例,非特异性诊断6例,后均经手术切除、临床治疗或随访证实。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5.8%(66/72),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95.1%(58/61),特异性为100%(11/11),无假阳性病例。6例(8.3%)发生并发症:气胸4例,肺泡出血1例,少量咯血1例。结论:采用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三频航空电磁系统(FAEM)测量的自动化程度,设计实现了基于模糊控制和线性增量控制方法相结合的电磁补偿系统,来完成高精度、高稳定性、大动态范围的电磁补偿.以航空电磁接收机输出的电磁场实、虚分量值为控制的输入参量,以补偿线圈内的补偿电流为控制对象,80C52单片机为控制芯片,采用FFSI法推理程序实现补偿量的模糊控制,从而实现一次场和涡流场的实时程控补偿.航空电磁系统实验飞行数据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实现一次磁场的实时高精度补偿,稳定性和补偿噪声水平能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符合安徽月山矿区的X荧光光谱(XRF)分析方法,针对矿区铁矿、铜矿的特点,用铁、铜矿石的国家标准物质制作系列校准样片,通过粉末压片和玻璃熔融两种制样方法,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法测定主矿体样品中的Fe、Cu等主量元素,并将测定结果与传统化学方法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熔片法-XRF的测定结果与化学容量法测定结果一致,试样在850℃灼烧,按40∶1大稀释比熔融制样,解决了样品在高温熔融过程中对铂黄坩埚的腐蚀,适用于月山矿区铁铜矿样品中Fe、Cu的测定。粉末压片法不能克服矿物效应和粒度效应的影响,测定结果与化学容量法结果比对偏差较大,不适用于月山地区铁铜矿中Fe、Cu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重庆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突破,对外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本文搜集整理2008~2012年海关统计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对重庆市对外贸易伙伴的空间分布格局、商品构成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2008年以来重庆进出口商品总量增长迅速,出口集中度逐年提高,而进口集中度逐年降低;②进口贸易伙伴集中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贸易伙伴的分布重心向东南亚倾斜。进口商品集中于电子信息产品及机械设备;③出口贸易伙伴分布更加集中于北美洲与欧洲。出口商品以计算机与通信产品、机械设备为主。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产品已经超过传统汽车、摩托车等产品而位居首位。最后对重庆市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春季黄海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0年4~5月黄海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了黄海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0年春季黄海POC浓度范围为78.11~9 189.00μg/L,平均浓度为(413.59±794.23)μg/L;北黄海和南黄海POC分布都呈现表层低、底层高的垂直分布特征和近岸高、远岸低的平面分布特征。其中,北黄海POC的高值区南部近岸水体,主要受陆源输入的影响,北黄海POC的低值区主要位于其中部表层水体,主要由于浮游植物现场生产受限所致;南黄海POC高值区主要位于受沿岸流和陆源输入影响显著的苏北沿岸,底层高值主要与浮游植物碎屑沉降和沉积物再悬浮有关,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黄海中部海域,亦由于浮游植物现场生产受限所致。PN的分布趋势和影响因素与POC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是近50年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最大、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地震地表破裂带全长426km,宽数米至数百米,总体走向90°~110°,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自西向东由5条次级破裂段组成.各破裂段又由若干更次级左阶或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具有自相似的分形结构特征.地震破裂带以左旋走滑为主,倾滑量很小.宏观震中区位于库赛湖东北93.0°~93.5°E一带的昆仑山南麓断层谷地内.最大地表同震左旋水平位移6.4m,最大垂直位移为4m.地表水平位移沿地震破裂带走向出现6个峰值,各峰值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的衰减序列,这表明此地震具有多点破裂特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