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38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51.
美国在2004年通过NCHRP 1-37A项目提出了用于路基土评估的新的动态回弹模量模型。该模型由于考虑了体应力和偏应力的影响,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对于该模型的有限元实现均采用基于等效动三轴试验的等效切线模量进行材料点的局部迭代。为克服该实现方法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因模型简化带来的偏差,基于广义虎克定律推导了该回弹模量模型的精确一致切线刚度矩阵。通过编写的ABAQUS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UMAT)对轴压和围压加载情形进行有限元模拟,发现新推导的有限元实现方法较现有基于等效三轴试验的简化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精度。最后对典型沥青路面结构的分析表明,为提高复杂应力状态下路基响应计算精度,在路面结构分析中采用基于当前应力状态的一致切线刚度矩阵代替等效切线刚度矩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2.
大型地下洞室群关键块体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泽奇  盛谦  冷先伦  朱付广 《岩土力学》2010,31(Z2):254-259
基于块体理论,针对地下厂房围岩中的关键块体,采用Newmark法进行了地震响应特征和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研究表明,三向地震荷载组合作用下,在块体上引起的数值较大、作用时间很短的惯性力是关键块体产生永久位移的根本原因。块体在不同烈度地震荷载作用下其响应特征不只发生量的变化,还有运动规律、模式方面的变化。研究还发现,关键块体地震响应特征与其几何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由此建立了大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地震稳定分析的多因素、多指标评判方法。最后考虑结构面的退化效应,研究了块体地震响应特征关于结构面强度参数的敏感性,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3.
冷志明 《地理研究》2010,29(6):997-1004
武陵源自1992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以来,由于重开发、轻保护,其水体环境受到了明显影响,水体质量基本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文选取对水体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BOD5、COD、TN、TP、As、MnO4-作为评价因子,对武陵源主要水系金鞭溪和索溪沿途4个主要断面进行监测,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一步研究武陵源水体污染程度,探讨武陵源水体环境变化规律。评价结果显示:水绕四门、吴家峪口、紫草潭断面的水体质量级别为II级,老磨湾断面的水体质量级别为III级,评价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水体环境质量改善措施,为提高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水体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4.
着重分析了2009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及地区基金项目的申请情况,2008年在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2008年底结题项目完成情况,同时介绍了2008年度主要学科方向取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5.
对赤潮遥感信息及同步采集的赤潮优势种类的光谱数据与同步采集的生物、化学、水文、气象等相关观测数据作了分析,在VisualFoxpro集成系统环境下,研究了地物光谱数据处理算法,以及利用地物光谱数据提取赤潮优势种类等生物信息的方法,并阐述了赤潮生物优势种类识别和赤潮生物特征量分析的应用及赤潮生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6.
本文叙述了多细节层次(LODs)相关应用,对基于LODs技术的不同数据库表达方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LODs中不同细节层次平滑切换缓冲技术的应用原理。首先对大庄矿虚拟中使用LODs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原模型浏览时视觉不连续和画面跳变的问题。接着用VRML编程实现网上发布模型的LODs,解决了在IE等浏览器中模型漫游时不连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7.
谱分解技术在W区河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形势的发展,薄储层预测及特殊地质体的识别在岩性油气藏中越来越重要,频谱分解技术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次在w区在常规方法无法对储层进行有效识别的情况下,通过WVD时频分解技术,在该区准确的找到了河道沉积体.  相似文献   
158.
为评估湿度传感器计量业务质量,提高HMT333温湿度变送器(以下简称温湿度变送器)湿度测量结果的可信度。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JJG(气象)003-2011《自动气象站湿度传感器检定规程》,对温湿度变送器各检定点湿度示值误差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与评定。评定得出温湿变送器湿度测量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最大值为1.0%RH。为温湿度变送器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依据,确保其量值溯源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9.
为探究冬季室温不同铁碳内电解基质下4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净化效果,通过构建小试试验装置来探究冬季室温铁碳内电解质下菖蒲、鸢尾、金鱼藻、狐尾藻4种水生植物及菖蒲+鸢尾、金鱼藻+狐尾藻、菖蒲+鸢尾+金鱼藻+狐尾藻3种组合在不同试验时间内对污水中COD、NH_3+-N、TN、TP 4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冬季室温不同铁碳内电解基质下,4种植物及其组合对COD、TN、TP去除效果均较好,无显著性差异。NH3+-N净化效果较好的是菖蒲组和金鱼藻+狐尾藻组合。研究发现,铁碳内电解基质在COD、TN、TP的去除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在TN去除方面,铁碳内电解质与植物的组合效果比单纯内电解质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好。4种植物及其组合在NH_3+-N去除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0.
为探究不同铁铜内电解基质在不同曝气条件下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净化效果,构建表流人工湿地床,以研究4种铁铜内电解基质(质量比1:0、1:0.05、1:0.1、1:0.2)在不同曝气条件下(气水比3:1、6:1、9:1、12:1、15:1)对人工湿地污水的COD、TN、TP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铁铜内电解基质对COD、TN、TP的去除效果有显著差异。随着内电解基质中铜比例的提高,COD、TN、TP的去除率均有升高的趋势。随着气水比的提高,TP去除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铁铜内电解基质与曝气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对COD、TN、TP去除效果影响不显著。研究发现,当气水比为9:1时,铁铜内电解基质(质量比1:0.2)的净污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