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720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274篇
地球物理   370篇
地质学   1233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2011年3月24日缅甸东北部发生Mw6.8级地震.本文利用覆盖该地区的升降轨ALOS PALSAR数据,获取了该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并采用灰度配准技术获取了其地表破裂位移.针对影像中因轨道不精确造成的非线性长波长误差,本文采用二次多项式曲面法予以去除,获取了更为精确的同震形变场.最后,基于弹性半空间形变模型反演了该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结果表明,该地震断层滑动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少许的倾滑运动分量,断层滑动主要集中分布在断层面0~10 km深度范围,最大滑动量达5 m,位于地表以下5 km深处.反演获得的地震标量矩为2.49×1019N·m,震级约为Mw6.8级.  相似文献   
962.
采用多层粘弹性模型计算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w7.9地震对周围地区尤其是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影响,结合地震活动性分析,探讨了2013年4月20日芦山Mw6.6地震的发生机制,并对沿龙门山断裂带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之间的地震空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于下部地壳及上地幔的粘弹性效应,芦山地震震源处对应的汶川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CFS)为-0.1bar以下量级,其后随时间逐渐增加,在芦山地震前增加到了0.4bar(有效摩擦系数为0.4)或0.6bar(有效摩擦系数为0.2)以上.这表明,芦山地震的发生与汶川地震的非弹性触发密切相关.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之间的地震破裂空段存在1970年大邑M6.2地震的库仑应力阴影区(下降区),汶川地震及芦山地震未能使阴影区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如没有其他不可知因素,该空段短期内整体发生破裂,引发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63.
主成分分析法是遥感蚀变异常提取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开展伊合诺尔等两幅1∶5万矿调过程中采用该方法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其铁染、羟基蚀变异常提取,绘制1∶5万遥感蚀变异常图,圈定了7个成矿靶区.通过地质填图,与已知矿床(点)吻合,说明该方法在地质找矿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也为下一步地质填图以及找矿提供依据,故此方法应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64.
辽西中元古界魏家沟岩群是四堡构造运动的构造产物,区域上经历了2期变形.第一期变形机制为中浅部构造层次的水平剪切流变,同时伴生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该期构造变形直接导致魏家沟岩群碎屑岩由层状体转化为片理化、条带状构造的似层状体,主要构造形迹有透入性片理、糜棱叶理、矿物线理.第二期变形以先期片理、糜棱叶理为变形面,形成一系列的褶皱构造和褶劈理构造,发生于浅部构造层次,其地质意义在于为铜多金属矿的富集提供了空间及动力.  相似文献   
965.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通过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认识: ①初步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②创新地将“光纤技术”应用于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相关成果引领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 ③编制了1:5万比例尺的环境地质调查技术标准和要求; ④创新形成了3个层次环境地质调查合作机制,探索建立了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体系和大流域环境地质工作模式; ⑤建立了江汉平原地球关键带监测网络,编制了平原区地球关键带调查技术方法指南; ⑥提出了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生态地质环境多元响应研究思路,创新构建了一套多模态传感器调查系统,提出了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新判断; ⑦建立了长江中下游不同沉积单元区第四纪地层多重划分对比序列,构建了重点地区第四系三维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长江贯通时限和演化新认识; ⑧编制了流域、经济区和城市系列地质调查报告和图集,成果转化与服务成效显著。该工程进展及成果提升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调查工作水平,可为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绿色生态廊道打造、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等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66.
目前,普通扩孔器在资源勘查钻探施工中不耐磨现象较为突出,造成新钻头下不到孔底,增加扫空无用功耗。通过调整胎体配方和重新组合耐磨材料,研制出新型长寿命扩孔器,经实践验证,寿命达到千米以上,配合长寿命钻头在深孔钻探中为提高钻进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7.
孙鑫  王迪  孙宁  雷明善 《吉林地质》2014,(3):137-138
为解决坚硬岩层钻进效率低下,研究设计一种复合胎体金刚石钻头,在软岩层进尺快,在硬岩层亦能获得相对较高的钻进速度,突破了单靠降低胎体硬度的传统设计理念,获得了满意钻进效率。  相似文献   
968.
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南部陕200井区马家沟组马五1-4地层为研究对象,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发育状况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马五1-4亚段构成一个长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可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6~1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基准面旋回对马五1-4亚段的沉积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是概略性的,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得出中期基准面旋回和短期基准面旋回对沉积微相和储层垂向上分布的控制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69.
苏鲁造山带古元古代超高温麻粒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恒聪  向华  张泽明  祁敏  董昕  林彦蒿 《岩石学报》2014,30(8):2435-2445
本文报道了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端威海地区识别出的古元古代超高温泥质麻粒岩。泥质麻粒岩与大理岩、钙硅酸盐岩和片麻岩等变质表壳岩伴生。这些表壳岩以透镜体的形式产于经历了三叠纪超高压变质的新元古代正片麻岩中。泥质麻粒岩由石榴石、夕线石、斜长石、钾长石、反条纹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和金红石组成。黑云母和白云母呈石榴石和夕线石的冠状体产出,为退变质矿物。相平衡模拟结果表明,麻粒岩峰期变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940℃和~1.2GPa。泥质麻粒岩中的锆石近等粒状或椭圆形,具有扇状或冷杉状分带,大多数具有平坦甚至亏损的重稀土配分模式,并有Eu负异常,为典型的麻粒岩相变质锆石。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给出了1845±9Ma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表明超高温麻粒岩形成于古元古代。结合现有的其他研究结果,我们推测扬子板块北缘经历了古元古代的增生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970.
将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铀矿勘查,采用分离回线装置方式进行测量,划分了找矿目的层的结构、埋深、厚度及空间展布特征,基本查明了矿区基底隐伏断裂及褶皱构造位置,研究认为解释出的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密切,对该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后期钻孔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