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511篇
  国内免费   721篇
测绘学   272篇
大气科学   274篇
地球物理   370篇
地质学   1234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24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文章通过研究姑婆山花岗岩体西南缘矽卡岩中含Au丰富 ,以及其上部风化土壤中各不同分层中金含量变化情况 ,分析金在矽卡岩风化土壤中的迁移富集机制 ,认为相对还原、碱性的C层是主要含金层 ,所形成的“泥巴矿”金矿化及矿床是一种新的金矿化和矿床类型 ,具有找矿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72.
本文利用“太行山东麓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技术试验”的飞机和地面雷达观测数据,重点研究分析了2018年5月21日一次典型西风槽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层状云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5°C层的过冷水含量低于0.05 g m?3,冰粒子数浓度量级101~102 L?1。冰粒子数浓度高值区主要以针状和柱状冰晶为主。这可能低层是Hallett-Mossop机制和其他冰晶繁生机制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冰晶碎片在冰面过饱和条件下凝华增长所形成的。冰粒子数浓度低值区的冰晶形状基本以片状或枝状为主。?5°C层的冰雪晶增长主要以凝华和聚并增长为主,凇附过程很弱。零度层附近云水含量峰值区的液态水占比达到70%以上。云水含量峰值区的粒子主要以直径10~50 μm的云滴为主,伴随着少量聚合状冰晶。零度层其他区域的过冷水含量维持在0.05 g m?3左右,冰晶形态主要以聚合状、凇附状及霰粒子为主。液水层则主要以球形液滴及半融化状态的冰粒子为主。垂直探测表明:零度层以上的冰雪晶数浓度呈现随高度递增的趋势。在发展稳定的层状云内,混合层的过冷水含量很低,冰粒子主要通过凝华和聚并过程增长,云体冰晶化程度较高。而在发展较为旺盛的层状云区里过冷水含量也较高,大量液滴的存在也表明混合层冰-液相之间的转化不充分。不同温度层的粒子谱显示,冷水含量高值区的冰粒子平均浓度比过冷水低值区高,但平均直径比过冷水低值区小。  相似文献   
873.
基于目标区域的正射影像快速更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理环境数据的快速获取与更新是应急测绘保障中的重要任务。探讨一种在应急测绘保障情况下基于目标区域的正射影像快速更新方法,该方法能利用最新遥感影像资料对旧正射影像进行基于目标区的局部自动更新,实验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74.
流域不透水面是流域水循环模拟的重要参数,科学的估算方法对于城市化地区的水量与过程模拟、面源污染的估算、气候变化模拟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利用1988年、1994年、2002年三个年份的TM数据,以区域不透水面及其变化信息提取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与计算机辅助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决策树方法对区域不透水面进行信息提取,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混合法探测技术提取不透水面变化区域和变化类型。变化监测的总精度平均达到89%,足以满足水文模拟的需求。  相似文献   
875.
柴胡栏子金矿位于中国东部大兴安岭北北东向构造带与华北地块北缘近东西向构造带的交汇部位。该交汇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活动,产出了柴胡栏子、莲花山、红花沟等多个大-中型金矿床。航磁和遥感资料解译结果表明,矿田内发育北北西向、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共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呈现“米字型”结构的展布特点,分别控制了晚古生代岩浆岩(脉岩)和主要金矿床的展布。在柴胡栏子金矿区,4个方向的构造形迹也组成了“米字型”结构,控制了矿体(矿化带)和化探异常的展布。矿田和矿区级别的构造形迹均呈现“米字型”分布特点,是新华夏构造体系分级控岩控矿规律的具体表现。上述认识为矿床成因研究和矿田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76.
利用LA-ICP-MS测定技术,对扬子板块西缘滇东倘甸一带的峨眉山玄武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年龄测定,363个年龄数据的分布范围为(14.9±0.6)~(3 023±50) Ma,跨越地质时代长,其11个年龄峰值为750~850 Ma、~450 Ma、~275Ma、~260 Ma、~247 Ma、~215 Ma、~160 Ma、~120 Ma、~100 Ma、~52 Ma及~35 Ma,反映了峨眉山玄武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地壳物质的混染,形成后受到了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巨大影响。其中峨眉山玄武岩一、二亚旋回分别形成于(259.9±3.2) Ma及(259.2±3.6) Ma,~275 Ma的玄武岩锆石年龄可能代表峨眉山玄武岩岩浆房的形成年龄及峨眉地幔柱事件导致地壳开始隆升的时间,峨眉山玄武岩形成后,扬子板块西缘依次经历了~247 Ma、~215 Ma、~160 Ma、~120 Ma、~100 Ma、~52 Ma、~35 Ma的构造热事件,这些年龄数据是扬子板块西缘中生代—新生代碰撞造山事件达到温压高峰的时间记录。  相似文献   
877.
四川省南部县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成渝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资料,研究四川南部县土壤中54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与全国土壤相比,研究区重金属元素As、Cu、Hg、Pb、Zn基准值较低,Cd、Cr较高,Ni相当;多数重金属元素和植物营养元素背景值低于全国A层土壤背景值,仅CaO、Cd、MgO、Cr、F等的背景值高于全国土壤水平。多数元素(指标)背景值与基准值相当,说明表生作用和人为活动对表层土壤影响较小;而C、CaO、Cd、Org.C、I、MgO、N、P、S、Se等10种元素(指标)在表层土壤富集,表明这些元素受自身地球化学行为和人为活动输入影响。第四系和侏罗系遂宁组地层表层土壤元素分布差异较大,富集或贫化特征明显。就pH值而言,Cd、F、Cl、Mn、N、P、K2O、S、CaO、C、Org.C均在碱性环境含量较高,As、Cr、Cu、Ni、Pb、Zn、Co、B、Mo、Ge、TFe2O3、SiO2在酸性环境含量高,多数元素在中性环境中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878.
利用GAMIT/GLOBK10.5软件解算2013—2015年厦门CORS基准站三年连续观测的GPS数据,研究厦门CORS基准站稳定性。对获取的时间序列进行噪声分析,首先使用频谱分析法确定噪声模型,然后采用CATS软件顾及噪声估算精确的周期项和速度场。结果表明,厦门境内的连续站的最佳噪声模型是"白噪声+闪烁噪声",计算结果显示顾及时间序列中时间相关的有色噪声,速度场估算误差将被低估6~7倍。  相似文献   
879.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制造业对设备尺寸及空间位置精度要求越来越严苛,已达微米级。激光跟踪仪作为一种高精密,便携测量工具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测量项目中。本文在误差传递理论及空间几何学基础上,推算激光跟踪仪在空间测量中定向误差与测程和测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定性与定量仿真分析,最终设计实验对结果加以验证。所得结论为构建大尺寸空间测量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今后工业现场测量作业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80.
Marine gas hydrates, one of the largest methane reservoirs on Earth, may greatly affect the deep sea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biogeochemistry; however, the carbon geochemistry in 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carbon variables in sediment core 973-3 from the southwestern Taiwan Basi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archaeal communities on carbon geochemistry. The carbon profiles suggest the methanogenesis with the incerase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 and high total organic carbon(TOC)(mean = 0.46%) originated from terrigenous organic matter(mean δ~(13)C_(TOC) value of-23.6‰) driven by the abundant methanogen ‘Methanosaeta and Methanomicrobiales'. The active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crease of DIC and inorganic carbon(IC), and the depleted δ~(13)C_(IC), coupl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OC and the decrease of δ~(13)C_(TOC) values owing to the methanotroph ‘Methanosarcinales/ANME' in 430–840 cm.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archaeal communities in core 973-3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carbon variables owing to methane production and oxidat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arb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obviously responding to the for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gas hydrates. Furthermore, pH, Eh and grain size, and Methanosaeta greatly affect the carbon geochemistry in gas hydrate-associated sed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