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37篇 |
免费 | 1412篇 |
国内免费 | 199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08篇 |
大气科学 | 1979篇 |
地球物理 | 2092篇 |
地质学 | 4203篇 |
海洋学 | 865篇 |
天文学 | 387篇 |
综合类 | 803篇 |
自然地理 | 9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377篇 |
2021年 | 419篇 |
2020年 | 338篇 |
2019年 | 341篇 |
2018年 | 448篇 |
2017年 | 411篇 |
2016年 | 466篇 |
2015年 | 356篇 |
2014年 | 469篇 |
2013年 | 464篇 |
2012年 | 360篇 |
2011年 | 391篇 |
2010年 | 432篇 |
2009年 | 424篇 |
2008年 | 419篇 |
2007年 | 374篇 |
2006年 | 342篇 |
2005年 | 309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264篇 |
2002年 | 263篇 |
2001年 | 225篇 |
2000年 | 290篇 |
1999年 | 412篇 |
1998年 | 373篇 |
1997年 | 385篇 |
1996年 | 340篇 |
1995年 | 279篇 |
1994年 | 254篇 |
1993年 | 185篇 |
1992年 | 166篇 |
1991年 | 127篇 |
1990年 | 85篇 |
1989年 | 97篇 |
1988年 | 84篇 |
1987年 | 57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58年 | 9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Groundwater inflow estim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unnel and the assess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alytical solutions used in current engineering practice do not adequately account for the effect of the excavation‐induced drawdown, which leads to significant change in pore water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reductions of the water level beyond tunnel. Based on the numerical analysis result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emianalytical method to predict the height of lowered water level and groundwater tunnel inflow. The tunnel problem is conceptualized as two‐dimensional flow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tunnel axis. The analytical formula,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excavation‐induced drawdown, provides a better prediction of the tunnel inflow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analytical formulas, even for the cases with inclined groundwater level. 相似文献
92.
根据红移定义1+z=λi/λ0i,我们认为类星体红移分布ln(1+z)周期性受两个因素影响。首先,决定类星体红移的主要线(如Lα1216,CIV1549,CIII1909,MgII2798,NeV3426,OII3727,NeIII3868,Hγ4340,Hβ4861,OIII5007)固有波长可能构成0.205的周期性;另外,这些谱线的观测波长进入一定光学窗口对红移有一定限制,在一定条件下,它正好在某些红移出现峰值,并与ln(1+z)=0.205预言峰值一致。我们还在这两个基本考虑下进行模拟取样,发现有明显周期性,定量上证实了我们的基本考虑。本文是类星体红移分布的一种解释,它能说明为什么统计分布不同样品能得到不同的结论。进而,我们认为红移分布周期性不能成为内禀红移观点的观测支持。 相似文献
93.
Employing long‐range correlation, complexity features and cluster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dam and lake‐river systems on the Yangtze River flow. The impact of the Gezhouba Dam and the lake systems on streamflow was evaluated by analysing daily streamflow records at the Cuntan, the Yichang and the Datong station. Results indicated no evident influence of the Gezhouba Dam on streamflow changes. Distinct differences in scaling behaviour, long‐range correlation and clustering of streamflow at the Datong st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at the Cuntan and Yichang stations undoubtedly showed the influence of water storage and the buffering effect of the lake systems between the Datong station and other two hydrological stations on streamflow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Decreased regularity, enhanced long‐range correlation and increased clustering of streamflow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basin due to the effect of water storage of the lake systems were corroborated.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4.
95.
96.
局地温度变化中各项因子的定量估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基于安徽沿江地区高温、降水两类天气过程,利用逐时实测气温、NCAR/NCEP再分析资料提供的风、气温、垂直速度等资料,从天气学基本原理出发,由天气学原理和ω与w的换算关系式等估算局地气温的平流项、垂直项大小,并由实测气温经过计算获得非绝热项的估算值。结果表明,各项对于局地温度的升温作用为:平流项的变化相对比较复杂,就高温天气而言平流项的作用往往使得局地温度降低,但是两类天气平流项的作用非常弱;两类天气过程中的垂直项都导致局地温度升高,比例占1%~5%;可以说,安徽沿江地区局地温度的增温主要来自于非绝热项,增温比例常常超过95%,它对局地温度的升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98.
本文综述了水汽来源状况、降水季节变化、火山喷发、太阳活动等气候环境因素对极地冰雪中同位素含量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 ,以及降水区域不均衡性、降水年际不均衡性、逆温层和同位素在冰雪中的扩散迁移作用等几种不稳定因素可能对冰雪同位素分析造成的干扰 ;在此基础上 ,综述了极地冰雪中δ1 8O、δD和其差值d(d =δD - 8δ1 8O)与局部或全球气温之间的一些线性关系 (包括全球尺度 ,格陵兰地区 ,南极地区等 )及它们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0.
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相当于芦草沟组)发育一套陆内裂谷背景下的湖泊相砂岩、泥岩、灰岩、白云岩、凝灰岩互层以及它们的过渡岩石,是区内最主要的烃源岩和储集层。近年来,在帐北断褶带、石树沟凹陷和吉木萨尔凹陷中二叠统平地泉组暗色泥岩、泥晶白云岩中发现了一类特殊的沉积岩,该类岩石发育类似火山岩的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粗晶白云石、方解石、黄铁矿及方沸石等,在岩心标本上呈“树枝状”或“雪花状”散布于基质中;基质则主要由泥晶白云石或泥质沉积物构成,富含有机质,发育水平层理及小型变形层理等。岩石学和矿物学分析表明,“斑晶”往往为粗晶方解石或白云石的集合体,也常见黄铁矿、方沸石与碳酸盐矿物共生,“斑晶”方解石发育环带,而白云石未见明显环带。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斑晶”方解石具有低镁、低铁及锶分布不均匀的特点,而“斑晶”白云石(FeO含量介于7.272%~11.086%之间)与“基质”泥晶白云石(FeO含量为1.027%)相比具有明显富铁的特点。流体包裹体分析表明“斑晶”方解石均一温度平均为180.68,℃,“斑晶”白云石均一温度平均为320.95,℃。这种特殊 “斑状”白云岩和“斑状”泥质岩很可能是湖底热液喷流作用的结果。当湖水沿深大断裂下渗至地下深处,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并被加热后再沿断裂返回地表喷涌而出,热液流体携带的离子达到过饱和后就会析出方解石、白云石及黄铁矿等集合体,随热液的喷涌作用上升并破碎散落于湖底细粒沉积物内。“斑状”白云岩的发现对新疆北部中二叠统热水喷流沉积作用及该区油气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