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0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643篇
测绘学   240篇
大气科学   165篇
地球物理   264篇
地质学   981篇
海洋学   411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134篇
自然地理   19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逸度模型在湖泊流域农药多介质归趋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的施用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农药由农业活动排放进入到环境后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在各介质之间进行迁移和转化,最后由径流作用汇聚于湖泊中,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类健康.因此,研究湖泊流域生态系统中农药的多介质归趋具有重要意义.使用基于逸度的多介质模型模拟农药在环境中的行为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逸度模型利用"逸度"的概念描述污染物在各个环境介质之间的迁移和转化过程趋势,其结果建立在化学物质自身物化性质和环境系统性质之上,不仅适用于预测农药在环境各介质中的残留水平,还可以揭示区域内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工具.本文综述了逸度模型的理论基础,对近年来国内外逸度模型的发展现状、相关环境模型及其在农药归趋研究和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逸度模型在农药多介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以期对我国农药的管理、合理施用方面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成像在鉴别脊柱急慢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85例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双能量CT及MRI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0例急性压缩性骨折(共60个椎体)、35例慢性压缩性骨折(共48个椎体)。所有病灶椎体均有MRI诊断结果作为参照。将双能量CT图像数据进行虚拟单能量重建,分别得到40~120 keV的9组图像。对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不同能级图像质量进行评分,作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一致性。测量脊柱急慢性压缩骨折椎体在双能量CT虚拟单能量不同能级CT值,作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者CT值之间差异性。通过ROC曲线分析虚拟单能量成像不同能级对脊柱急慢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两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主观评估一致性较好(Kappa=0.805)且在虚拟单能量80 keV能级下图像质量评分最高。脊柱急慢性椎体在虚拟单能量不同能级下CT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在120 keV时AUC值最高为0.72,相应敏感性为86.7%。结论:相较于常规CT,双能量虚拟单能量成像能通过形态学特征及不同能级定量值进行综合评估,更好地鉴别脊柱急慢性压缩性骨折,从而帮助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及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93.
为检验大震发生之前是否有应力集中现象,本研究以2020年克罗地亚MS6.4地震及其序列为例,采用比较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之间最小空间旋转角的方法来研究应力变化关系.最终发现,主震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发生的不同地震之间的震源机制中心解有趋近主震震源机制中心解的趋势;主震之后,余震的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之间的差别逐渐增大,并离散开来.此变化趋势一方面是对"应力集中和应变能释放"假说的印证,另一方面则间接说明了该地区的应力分布.由于此次大地震的发生而进行了局部调整,致使局部应力集中趋于平缓,该地区的区域构造板块或许开始进入到下一个应力积累阶段.  相似文献   
94.
乐都地震台前兆观测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乐都地震台2008年1月~2013年10月各前兆测项所受到的环境、人为、观测技术系统和其他干扰进行了分析,调查、了解各类干扰产生的原因及记录特征,有助于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资料的使用价值和地震前兆异常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5.
本研究探索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在单藻批式培养条件下对三种不同形态的可溶性有机磷化合物:1-磷酸-葡萄糖,环磷酸腺苷(c-AMP)和三磷酸腺苷(ATP)的利用及其生长.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能够利用这三种有机磷源进行生长.铜绿微囊藻对三种不同形态有机磷源的利用效率由高到低依次是:1-磷酸-葡萄糖,ATP和c-AMP,尤其是对磷酸单酯类磷源——1-磷酸-葡萄糖有极高的利用效率,在该磷源培养条件下微囊藻最大藻浓度能达到正磷酸盐培养条件下的最大藻浓度.小球藻对1-磷酸-葡萄糖和ATP的利用率略高于c-AMP.总体上铜绿微囊藻对这三种有机磷源的利用能力要高于小球藻.碱性磷酸酶与藻利用有机磷的能力有重要的关系,藻对有机磷的利用能力随着胞内酶活的增加而增强.随着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磷在总磷中的比例也不断升高,铜绿微囊藻对可溶性有机磷的较强利用能力,可能促使其成为富营养化水体中优势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6.
利用武汉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共振柱实验获得的1 403组土动力非线性参数数据,统计出武汉地区7种不同土性不同埋深的土类在8个典型应变下的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平均值。根据2个工程场地在实验值、统计平均值、规范值输入下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了3种土动力参数值对场地地震动参数的影响,对所给出的平均值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规范值相比,统计平均值与实验值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计算结果真实合理,可供武汉地区场地土动力学参数实验数据缺乏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97.
本文分析了朝阳地震台水准观测在内蒙巴林左旗Ms5.9地震前的短临异常,并对异常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8.
在华南连县-博罗-港口地区200多个观测点上取得700多道地震记录,并绘制成6张地震记录剖面图.经过分析处理,识别出下列波组:来自地壳浅层的P波组,地壳中各界面的反射组有:P_1,P_2,P_3和P_4,莫霍面的反射波组P_m,以及上地幔顶部的折射波组P_n.经分析解释得出初步结果:①通过P震相的处理,构制了测线下方浅层地壳结构和速度分布图,它与测线穿过的断裂构造带有较好的相关性。②该地区莫霍面的反射波组P_m清晰,求得地壳平均速度为6.25km/s左右.在清远至连县之间,地壳厚度为32-34km.博罗、惠东一带地壳厚度为30km,惠东至港口之间为29.5km,说明该地区莫霍面起伏不大.地壳厚度由北向南和由西向东有逐步变薄的趋势。③观测距离较长的地震剖面图上清晰地记录到上地幔顶部的P_n民震相,该震相从140km处开始以初动出现,能量强,可追踪到200km,求得的P_n速度分别为:港口-惠东-博罗一带为8.05km/s,博罗-从化-清远一带为8.06km/s,由西向南的大湾-清远-从化-博罗一带为8.13km/s,考虑到莫霍面的起伏因素,该区P_n速度值以取8.06km/s为宜。④得到...  相似文献   
99.
太阳X-EUV成像望远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X_EUV成像望远镜用来监测和预报影响空间天气变化的太阳活动,专门服务于空间天气预报研究. 望远镜工作在4~100?的X射线波段和195?极紫外谱段,视场角45′,角度分辨5″,提供全日面、高分辨的成像观测. 文中分析了太阳X、EUV波段的成像观测应用,介绍了X_EUV望远镜的基本设计,分析了望远镜对不同温度日冕等离子体的敏感性、对不同太阳活动现象的响应及反演日冕等离子体参数过滤片的组合利用. 太阳X_EUV成像望远镜集成了掠入射望远镜和正入射望远镜两套系统,扩展了单一X射线望远镜的成像功能,能够观测更多的太阳爆发先兆现象或者伴生现象,是目前国际上同类仪器中最新的太阳成像监测仪器.  相似文献   
100.
为辨识黄河和长江入海沉积物中角闪石的物源差异,对采自黄河口段、长江口段以及废黄河口和苏北沿岸,共26个样点、38组粒度粗细不同的碎屑角闪石进行了矿物元素地球化学测试,获得了这些角闪石群体的50种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值.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测量的同源角闪石元素含量除少数大离子活泼元素相对偏差较大之外,大部分元素含量差异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