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阐述了西藏青草山铜多金属矿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矿床位于羌南地块的磨盘山断裂带内,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及围岩中,蚀变类型及分带特征与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十分吻合,因此初步确定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32.
为了解浙江安吉多金属矿区岩浆作用的性质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对区内石英二长斑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展开研究。地球化学结果表明,该岩脉高硅(w(SiO2)=65.91%~66.72%)、富碱(w(K2O+Na2O)=7.82%~8.26%)、高钾(w(K2O)/w(Na2O)=1.58~1.82),铝饱和指数A/CNK=0.86~0.91,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相对富集,铕弱负异常,Ba、Sr和高场强元素Nb、Ti、P相对亏损,属准铝质―钾玄岩系列。铝饱和指数及结晶分异指数显示,该岩脉属I型花岗岩系列。年代学结果表明,该岩脉锆石U-Pb年龄为(137.3±1.6)Ma,与区内杂岩体同期。据野外证据,该岩脉的侵位时代指示北东向湖州―学川大断裂在(137.3±1.6)Ma左右再次活动,且该时间也为北西向孝丰―三门湾大断裂再度活跃的最早年龄。区内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基本同期,岩体与矿化又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表明区内成矿作用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3.
在对三套国外瞬变电磁软件Maxwell、EM vision和Emigma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均匀半空间、层状介质和均匀半空间加载板状体及棱柱体的模型,逐一比较分析三套软件的异同,并进行了均匀半空间和层状介质的1D反演,通过模拟计算和结果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各软件的特点和结算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在均匀半空间和层状介质条件下,三套软件的正演计算结果能完全吻合,但瞬变电磁3D正演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4.
东乡火山岩盆地近年来不断发现金银铜多金属矿床(点)。根据盆地内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1∶20万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和1∶5万土壤测量圈出的地球化学异常地段,估算了盆地内可富集的金属资源量,并圈出了有远景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35.
近年来,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沉积环境分析和储层预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大面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不断增多,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按照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对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处理,探讨出一种有效合理的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方法,并在此格架下,进行多属性地震相体分析,从横向和纵向上同时进行划相,得到地震相体,利用地震相体进行地震层序的识别和解释,从而进行沉积环境的细致分析和储层预测。西南四川盆地的暗礁和浅层储藏特性描述中,此方法在划分地震层序和沉积层序方面,比以往的结果要精细和更加定量化。利用地震资料所做的地震层序和地震相分析具有较明确的地质含义,一般可以直接转换成沉积层序和沉积相。  相似文献   
136.
地—井TEM在危机矿山深部找矿中的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示范地—井瞬变电磁法在深部找矿应用中的效果,进一步在国内推广,选择在安徽黄山岭、湖北铜绿山矿区开展地—井TEM测量试验,结果在黄山岭未见矿钻孔中探测发现了一处井旁盲矿异常并正确地探测出了铜绿山1200多米深部已见矿体的延伸方向.试验结果表明,地—井TEM法具有探测深部盲矿和追踪矿体延伸方向的良好效果,值得在我国的深部找矿工程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7.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江苏1∶5万扬中市、江都县、谏壁镇、泰州市幅区调"项目为依托,根据项目所完成钻孔岩芯资料,结合本地区区域地质、工程地质资料,镇江扬中地区覆盖层主要是全新世中晚期长江冲、淤积形成的新近系软弱土和砂土。根据岩性组合、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地形、地貌特征,该区分为长江边滩相软土沉积区和漫滩相砂土沉积区两类。主要讨论各土层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扬中地区的工程地质适宜性及建筑施工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8.
马强  郑俊杰  张军 《岩土力学》2012,33(8):2337-2342
在涵洞-填土相互作用机制基础上,分析了加筋桥减载法的减载机制。通过对高填方涵洞采用加筋桥减载措施的现场试验,研究了涵顶及格栅上、下垂直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涵顶平面及格栅上、下土压力的分布和土压力系数随填土高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加筋桥减载法通过涵顶内外土柱之间的摩擦和格栅的提兜效应将涵顶上方填土荷载向减载孔两侧填土上转移,可有效减小涵顶土压力,其减载效果与减载孔高度密切相关,减载孔高度越高,减载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9.
白皓  苏谦  黄俊杰  郑键斌  王迅 《岩土力学》2012,33(12):3753-3759
非埋式桩板结构嵌入路基形成刚性路基结构体系,导致路基结构动态性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原位激振试验研究。利用DTS-1动力试验系统,对郑西客运专线桩板路基试验段进行原位激振试验,测定路基各断面的振动响应、结构内力和累积沉降等,分析非埋式桩板路基的振动特性和动力稳定性。结果表明,非埋式桩板路基在激振频率范围内未发生共振现象,且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桩板结构累积沉降主要是由承载板变形引起的,加载75×104次后基本上趋于稳定,加载100×104次后最大累积沉降为1.0 mm;非埋式桩板路基综合动刚度与板厚、跨度、桩基和桩周土等有关,由桩板结构、路堤和地基构成的刚性路基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振动特性和长期动力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0.
苏谦  黄俊杰  白皓  李星  田宁 《岩土力学》2013,34(3):776-782
针对某病害站场路基,根据其变形规律对其基础进行补勘,分析病害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岩溶地基加固补强方案:①补注浆加固岩溶地基和基岩顶面土体;②高压旋喷加固补强原复合地基;③低压注浆加固垫层及其以上3~5 m路基填土层;④侧向补注浆帷幕加固地基;⑤建立路基变形监测系统,评估加固补强效果。加固补强后地基沉降量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理论计算值分别为12.4 mm和455 kPa,满足设计要求。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补注浆加固岩溶地基及其顶面土体后,站场路基变形减缓;旋喷桩和低压注浆加固区竣工后,路基呈均匀性沉降变形,变形速率急剧变小;竣工6个月后,路基变形趋于稳定,综合验证了加固补强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