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499篇 |
免费 | 1895篇 |
国内免费 | 274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25篇 |
大气科学 | 1461篇 |
地球物理 | 2097篇 |
地质学 | 5233篇 |
海洋学 | 1826篇 |
天文学 | 347篇 |
综合类 | 759篇 |
自然地理 | 10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3篇 |
2023年 | 217篇 |
2022年 | 497篇 |
2021年 | 565篇 |
2020年 | 465篇 |
2019年 | 531篇 |
2018年 | 533篇 |
2017年 | 536篇 |
2016年 | 568篇 |
2015年 | 613篇 |
2014年 | 578篇 |
2013年 | 717篇 |
2012年 | 777篇 |
2011年 | 765篇 |
2010年 | 777篇 |
2009年 | 714篇 |
2008年 | 772篇 |
2007年 | 641篇 |
2006年 | 588篇 |
2005年 | 520篇 |
2004年 | 386篇 |
2003年 | 340篇 |
2002年 | 370篇 |
2001年 | 338篇 |
2000年 | 304篇 |
1999年 | 202篇 |
1998年 | 141篇 |
1997年 | 114篇 |
1996年 | 88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3篇 |
1974年 | 2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玉米深加工具有典型的替代能源及循环经济特征。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制约。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结合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及环境治理现状,对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园区建设进行了探索。通过对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园上下游原料产业链的延伸、各环节废物的资源化分析、能源与水资源回收利用的设计和生态产业园区外围企业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延长产业链,构建闭合循环的玉米深加工生态产业链条,可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节约和副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具有相应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增强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同时可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模式对吉林省及同类地区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在龙州地区首次发现早石炭世的堆积型铝土矿矿源层,提出广西堆积型铝土矿至少存在早石炭世和晚二叠世两个时代的矿源层。探索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寻找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的有效性试验工作。提交新发现矿产地4处,探获新增铝土矿(3341)资源量5289.15万吨。重新厘定区域地层岩性及岩相特征,系统总结区内铝土矿矿床(点)的时空分布特征、控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和预测找矿模型,圈定成矿远景区5处,找矿靶区6处,开展区域矿产预测,初步评价了本区铝土矿资源潜力。为该地区下一步地质调查、矿产勘查规划和开发提供了丰硕的基础资料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4.
35.
采用MODIS资料和美国发展的MODIS大气温、湿度廓线统计反演算法,估算大气温度、湿度廓线作为初始场,应用101层快速透过率模式(PFAAST)估算了大气透过率,并采用Newton非线性迭代算法反演中国西北荒漠戈壁地区大气温度廓线。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边界层高度及以上部分的大气温度反演得比较好,误差基本都在2 K范围内,边界层范围内的温度反演误差较大,反演误差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增量和地表温度估算误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大气水汽混合比的关系较差。文中从敏感性试验和理论分析角度阐述了地表温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估算误差对大气温度反演误差的影响,发现不同光谱波段的地表温度权重均随地表温度的增加有不同程度增加,地表温度反演误差增加将增加地表温度权重,提高地表温度估算误差有助于提高地表温度权重的精度;荒漠戈壁地区大气边界层中气溶胶浓度较高,光学厚度较大,使边界层大气透过率降低,进而降低卫星红外遥感波段的地表温度权重和空气温度权重。由于该模式没有很好地考虑边界层中沙尘气溶胶的影响,使卫星反演的大气透过率偏高,以至于高估地表温度权重和大气温度权重,使得反演的表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偏低。该研究结合太阳光度计获得的光学厚度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对气溶胶效应引起的大气透过率误差和表面温度估算误差进行校正,并对物理算法进行本地化改进,实现了边界层温度廓线的反演。 相似文献
36.
以黄河源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9年9月该区域的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D)观测资料,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了研究区域的逐时陆面蒸散发量。结果表明:在晴天条件下,利用陆表能量平衡系统模型求出蒸散发量的大小;在阴天条件下,利用FY-2D云顶反照率资料,根据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过程,得出地表太阳辐射收支,进而求出蒸散发量的大小。卫星遥感估算的逐时蒸散发量与地面观测值相比,平均相对误差15.2%,估算误差在可接受的合理范围内,为实现陆面蒸散发量的业务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对松南-宝岛凹陷反转构造带发育特征、形成期次进行研究,并从构造背景及力学机制两个方面探讨反转构造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松南-宝岛凹陷反转构造带主要发育一系列"上凸下凹"的大型褶皱背斜,伴生NWW向弱走滑断裂构造和NNW向张剪构造。反转构造及其伴生构造符合NEE右旋剪切应力场特征,形成时间与东沙运动一致,表明该反转构造带可能受晚中新世南海东北部东沙运动产生的右旋走滑应力场作用控制。反转构造有利于研究区圈闭的重建和改造,对琼东南盆地东部新区油气运移和重新优选分配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38.
In the subduction complex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western China, massive blueschist is cross-cut by an eclogite-facies major fluid conduit surrounded by a reaction zone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omphacite and garnet. Petrological as well as geochemical evidence suggest that formation of the vein and the eclogitic selvage around the vein was caused by fluid infiltration under peak metamorphic conditions of 21 ± 1.5 kbar and 510 ± 30 °C. The combination of whole-rock with mineral trace-element data as well as mass-balance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unaltered host rock and the part of the system which was altered by fluid-rock interaction. These differences include: (1) depletion of mainly large-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and Li of up to 60% relative to their concentrations in the unaltered host rock; (2) an extreme enrichment of CaO (∼115%), Sr and Pb (>300%) in the altered parts of the vein-wall-rock system; (3) redistribution of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HREE) from partly replaced rutile and recrystallized titanite in the blueschist-eclogite transition zone into newly grown garnet rims in the eclogitic selvage around the vein; (4) transformation of high Nb/Ta rutile into low Nb/Ta titanite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preferred mobilization of Nb over Ta; and (5) decoupling of Zr and Hf from Nb and Ta; the latter are depleted by ∼30% relative to the unaltered blueschist host rock whereas the former are depleted by only ∼10%.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a-poor blueschist (6-7 wt.% CaO) into Ca-rich eclogite (up to 13 wt.% CaO) was the infiltration of a Ca-rich fluid. The release of trace elements can be attributed to partitioning of these elements into the passing fluid phase during dissolution-reprecipitation processes in the course of eclogitization. The reactivity of the precursor mineral assemblage and the chemical gradients between the reacting and passing fluid of the conduit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race-element mobilization in the studied samples. The suite of trace elements released upon fluid-induced eclogitization of the reactive wall-rock resembles that in island arc magmas showing strong enrichment of LIL elements, strong depletions in HFS elements and intermediate concentrations of REE. 相似文献
39.
为了考察铁锰氧化物对酚类污染物的氧化降解能力,采用天然以及合成的铁锰氧化物对苯酚的氧化降解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土壤中铁锰氧化物样品分别为天然针铁矿及氧化锰,合成铁锰氧化物样品分别为合成针铁矿及软锰矿。结果表明:苯酚与铁锰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作用时,还可能与土壤中杂质发生吸附等作用;铁锰氧化物还原反应强度随着反应介质pH值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可用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铁氧化物还原溶解反应,针铁矿溶解反应的强度与介质的pH值呈负相关关系;天然针铁矿对酚类污染物的氧化降解能力明显高于合成针铁矿,pH值对天然针铁矿溶解反应影响较大;可用一级指数衰减方程拟合锰氧化物还原溶解反应,锰氧化物溶解反应的强度与介质的pH值呈指数衰减关系;pH值对软锰矿还原溶解反应的影响大于对土壤中氧化锰的影响,pH值越小,影响越显著;对比pH值对铁和锰还原作用的影响发现,在pH=6.5时,锰氧化物仍有较强的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40.
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 ,文峪金矿成矿温度 180~ 45 0℃ ,为中高温热液。成矿压力 1.0×10 5~ 1.4× 10 5k Pa,根据静岩压力推算的成矿深度为 3.6~ 5 .2 km。包裹体盐度特征显示出成矿场内流体以深源流体为主 ,混合的地表渗透水所占比例约 10 %~ 15 %。文峪金矿成矿过程中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下降及由此导致的 CO2 - H2 O不混溶现象。文峪及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于与文峪花岗岩同源演化的深部岩浆热液。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中生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