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3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197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488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146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4篇
  1970年   2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泉州湾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叶翔  王爱军  马牧  方建勇 《海洋科学》2016,40(1):94-100
由于滨海湿地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环境,人们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导致了滨海湿地的丧失与生态退化。滨海湿地位于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总结泉州湾滨海湿地水动力、地貌、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征,分析围填海、养殖、污染物排放及人工生态工程等对滨海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泉州湾滨海湿地面积减小,输水及输沙的路径和方式发生变化,湿地环境质量显著下降,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减少。为了实现泉州湾滨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对策:(1)加强围海造地的科学管理,提倡新的围海造地方式;(2)开展海岸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特色湿地公园;(3)挖掘海洋文化特色,发展生态旅游。本研究揭示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为开展滨海湿地研究、整治与修复,为制定滨海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2.
Li  Yuan-yi  Feng  Huan  Yuan  De-kui  Guo  Lei  Mu  Di 《中国海洋工程》2019,33(1):73-85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regions with high trace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Bohai Bay, China. The numerical hydrodynamic model coupled with geochemical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understand the mass transport and sedimentation in the bay. The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regions are located within the residual current vortexes. Results from the particle-tracking model indicate that the trace metals released from the land sources enter the regions and take a relatively long residence time in the vortexes. The sediment radionuclide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two regions experienced continuous and high sedimentation, and trace metals are prone to deposit in the regions.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race metals, residual currents and radionuclides data suggest that the tides are the governing factor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trace metals in the bay. The consistence among these results also supports the reliabilitie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water and trace metal transport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413.
基于光学遥感图像的内孤立波参数反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提出一种新方法用于模拟光滑表面情况下内孤立波的光学遥感成像。基于二维内波水槽、LED平板面光源和CCD相机搭建仿真光学遥感系统探测内孤立波。水平表面的光学遥感图像和垂向内孤立波传播图像被同时探测,旨在探讨在光滑表面下,光学遥感与内孤立波的响应。结果表明,内孤立波传播经过时,CCD1相机获得暗纹,暗纹的特性随光源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光学遥感特征参数和垂向波要素相对应。实验还显示光学遥感图像的暗纹宽度与内孤立波的半波宽度在不同内孤立波振幅下呈现正相关关系。该系统有着现象清晰,重复性高的优点,为定量研究光学遥感成像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4.
With the 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ROM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ensitive areas in targeted observ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Kuroshio large meander(LM) path using the conditional nonlinear optimal perturbation approach. To identify the sensitive areas, the optimal initial errors(OIEs) featuring the largest nonlinear evolution in the LM prediction are first calculated; the resulting OIEs are localized mainly in the upper2 500 m over the LM upstream region, and their spatial structure has...  相似文献   
415.
Including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 Arctic climate changes also exhibit strong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various fields, which is suggested to be related to El...  相似文献   
416.
417.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时代及发展过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近期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虽早在白垩纪晚期已出现明显的干旱环境,但具有现代干旱特征的环境始于第三纪末,形成于第四纪初。盆地内部沙漠环境形成中更新世或其晚期。沙漠在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中晚期大模型向西、西南地区和东部发展。  相似文献   
418.
对福州市6宗典型居住用途宗地的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均用地面积、公共服务设施、绿地率等方面进行调查,采用模糊数学法、专家咨询法等对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确定每宗土地的集约利用潜力等级,得出福州市居住用地总体容积率偏高、建筑密度偏大的结论,提出在今后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中应当适当下调容积率或建筑密度,提高居住用地的居住质量和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419.
牟艳彬 《四川气象》2006,26(4):36-38,42
气象雷达信息共享对于空中交通管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使用FTP协议,通过民航ATM,完成民航西南地区气象雷达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420.
广西城市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牧 《热带地理》1998,18(2):172-176
尖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城市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城市化的现状特征;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背景、交通及区位条件等方面出发,说明了广西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并对于今后广西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