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181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217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介绍了位于美国和加拿大边界的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体——北美五大湖的基本情况及水环境污染和治理历程,讨论美加两国政府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合作的经验,概括了五大湖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实践证明,五大湖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水环境保护策略是行之有效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五大湖的水质状况已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在人群健康保障、富营养化治理和有毒物质消减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52.
辽宁省区域性大雾预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1994—2002年9年辽宁区域地面图的普查,得到了辽宁区域性大雾天气(大于等于5个地市,能见度小于0.5 km)共有73次。分析近10年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得到了区域性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普查区域性大雾过程发生时的常规气象资料,进行区域性大雾天气分型。分析辽宁省各种区域性大雾的成因及要素演变特征,从中提取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流程,用PP法建立区域性大雾的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53.
区域地下水溶质运移随机理论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区域地下水溶质运动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部分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溶质在大区域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区域介质的空间变异性。首先总结了野外条件下饱和介质和非饱和介质土壤渗透性能的空间变异性结果,由于野外渗透介质严重的空间变异性,研究溶质在野外条件下的运动采用了随机理论方法。基于Lagrange方法和Euler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渗透系数为对数正态二阶平稳及一阶扰动近似条件下,平均浓度满足对流-弥散方程,方程中宏观弥散度决定于介质渗透性能的统计特征,总结了一系列宏观弥散系数的表达形式,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4.
Using radiosonde data and other related observations in the TOGA-COARE IOP(from November 1,1992 to February 28,1993),the microwave attenuation of non-precipitating clouds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microwave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MRTM) at the specific frequencies of 6.8,10.65,13.9,19.35,22.235,37.0,85.5 and 90.0 GHz.Besides,utilizing the data of the airborne radar and radiometer at 13.8 GHz in the IOP(Intensive Observation Period),vertical structure model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precipitating clouds are obtained,and also the microwave attenuation of precipitating cloud is studied.Som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GHz microwave path integrated attenuation for stratiform and convective precipitating clouds are presented.The results given here are valuable for the spaceborn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precipitation,and the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attenuation corrections in the spaceborn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of earth surface over tropical ocean area.  相似文献   
55.
A two-dimensional flow numerical model of the tidal reaches, which total length is more than 700 km, is established from Datong to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The tidal levels, velocities, diversion ratios and dynamic axes before and after the separate regulation of each reach and combined regulation of all reaches are obtaine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gulation project of a separate reach basically has no impact on velocity distributions and variations of diversion ratios of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the variations of dynamic axes are only within the local scope of the project. The regulation project of a separate reach also has less impact on the water level in the lower adjacent reaches, but will make the water levels in the upper reaches ris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 projects for all reaches, the rise of water level in the upstream reaches will have a cumulative impact.  相似文献   
56.
中高纬度大气低频模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低频模态是导致中高纬地区季节及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加强低频模态动力机制的认识对于提高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中高纬大气低频环流本身的复杂性,关于其动力机制的研究仍然是大气动力学中重点难点问题。本文简单回顾了激发维持低频模态的前两种机制,即:外源强迫、气流的纬向非均匀性对大气低频模态的影响。从观测事实和模式结果出发,着重介绍了瞬变波与基本气流相互作用激发维持低频模态的第三种机制,且详细阐述了线性假设条件下,瞬变波与基本气流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本文最后针对瞬变波与基本气流相互作用研究中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7.
湖南盛夏两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ECP的1°×1°再分析资料,从暴雨特征、天气背景和暴雨发生的动力、水汽、热力条件及非地转湿Q矢量等方面对2010年7月8—13日和2012年7月12—19日湖南两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成因进行阐述。结果表明:湖南两次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水汽输送路径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东北低涡和低层切变线是造成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850 hPa的θse高值区、垂直上升速度中心及湿Q矢量负值区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第二次暴雨过程冷空气势力比第一次暴雨过程更强,低层切变线在湘北及湘中偏南地区摆动,使较强水汽辐合在中低层维持了5 d,因此第二次暴雨过程影响范围更广且持续时间更长。而第一次暴雨过程副热带高压更强盛,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更明显,垂直上升气流更强,高能高湿更易触发短时强降水;同时由于第一次暴雨过程开始前湖南全省降雨已经明显偏多,且强降雨带集中在湘北地区,加之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又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从而更易导致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利用雷达径向风单点试验和2006年8月超强台风"桑美"个例,首先研究了静态背景误差协方差的尺度化因子和方差在台风系统雷达资料同化中对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资料同化中,较小的尺度化因子能显著改进对台风路径的预报;尺度化因子的影响比方差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上述实验结果,进一步研究了WRFDA-Hybrid系统中"流依赖"控制变量的水平局地化和垂直局地化对台风预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流依赖"的水平局地化距离与静态背景误差协方差的尺度化因子具有等效影响范围的时候,WRFDA-Hybrid能够得到比较合理的分析结果。同时针对雷达观测资料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雷达探测高度的垂直局地化方案,对台风的强度和路径预报均有显著的改进。  相似文献   
59.
敬颖  闵锦忠  刘立辉  吴恒  徐爽 《气象科技》2015,43(4):601-606
探测仪器感应曲线发生变化,造成升速异常、等压面的温度、湿度错误、雷达〖CD*2〗气压高差偏大、时间〖CD*2〗高度线曲变化异常造成的规定高度上的风误差偏大,使部分资料或整份资料失真,影响探测准确性。本文主要从仪器的感应曲线变化后对各气象要素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的元件变性对气象要素产生的影响不同,气压变化的影响侧重于高差和升速,温度变化则侧重于规定等压面的温度绝对误差和规定等压面高度的偏差。采用绝对误差计算、加密气象要素计算等方法,结合图形、数据对比,可以确定感应曲线变化时间,从而及时、有效的对探测数据做出合适的处理,进一步提高探测数据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60.
The impacts of AMSU-A and IASI (Infrared Atmospheric Sounding Interferometer) radiances assimila-tion on the prediction of typhoons Vicente and Saola (2012)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ensemble transform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