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大气科学 | 19篇 |
地球物理 | 9篇 |
地质学 | 18篇 |
海洋学 | 20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篇 |
自然地理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Eight experimental ecosystem enclosures were employed to test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pollutants on marine zooplankt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bags treated with metals and sediments, the low level mixed metals (Cd 1.0 ppb, Cu 3.5 ppb,Pb 0.3 ppb, Zn 3.5 ppb, Hg 0.2ppb) inhibited the development of herbivorous copepods to some extent, in 相似文献
52.
根据石羊河流域中游(武威)和下游(民勤)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最高、平均气温观测数据,采用固定阈值法(天气标准)和百分位阈值法(平均标准)定义了高温事件,运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该区域高温事件强度、日数和极值的变化特征。统计结果显示,中、下游年代、年天气标准和平均标准高温事件强度总体上呈增强和日数呈增多趋势,2010—2015年高温事件强度增强和日数增多趋势明显,高温事件极值也呈增强趋势。高温事件出现在5—9月,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的高峰值均在7月,依次向两端递减。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均为下游>中游,说明闷热天气持续时间下游比中游更长。高温事件中、下游年天气标准强度和日数时间序列没有发生周期性变化,平均标准强度和日数时间序列均存在着5~7 a的准周期变化。高温事件中、下游天气标准强度和日数以及平均标准强度均没有发生气候突变,平均标准日数发生了气候突变,突变时间中游在1997年、下游在1996年。年高温事件存在一定的异常性,高温事件强度和日数正常年份概率在58.9%~73.2%,对生命健康和安全生产造成危害的强度偏强和特强年份概率在14.3%~16.9%、日数偏多和特多年份概率在14.3%~21.4%。 相似文献
53.
东山湾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东山湾浮游植物126种,其中硅藻106种,甲藻20种。按生态性质和分布特点,可分为广布种、暖水种和温带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总量为998.88×104个/m3,年高峰出现于秋季11月,达3237.54×104个/m3,低谷发现于冬季2月,只有289×104个/m3,文中详细讨论了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海洋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树轮宽资料所指示的川西过去气候变化 总被引:74,自引:7,他引:74
本文利用采自我国川西高原4个地点的树轮资料,在建立树轮宽指数序列和分析所建序列与气候要素间关系的基础上,重建了川西地区1650~1994年冬季平均最低气温距平序列,并分析了其高频、低频和周期变化的特征。结果指出,在重建的345年中,冷冬发生过22年,暖冬发生过26年;有过5个变冷、5个变暖和1个稳定阶段;19世纪前半叶为暖冬期,并变幅最小;本世纪的后半叶为冷冬期,但自60年代以来的增温显著;重建序列中存在着60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55.
非绝热过程对热带副热带环流和天气影响的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对1982年5月8日至10日的一次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预报试验。试验方案有两类,一类是湿绝热预报方案,另一类是非绝热预极方案,即模式中除考虑水汽凝结所产生的潜热外,还包含了海陆分布、地形以及不同的土壤下垫面物理特征所引起的各种非绝热物理过程。文中着重比较和讨论了非绝热加热过程对于北半球热带副热带地区环流和天气现象的影响。结果指出,非绝热物理过程对于高空温压场形势的短期影响不明显,对于低层气压形势以及风场的影响较大,对孟加拉湾及高原东部影响甚大,两种方案的风矢差变率可达到100%。忽略非绝热过程,会使青藏高原热低压大为减弱,风场的气旋性环流和辐合均大为减小,西南气流也被削弱。对于降水分布和降水量来说,忽略非绝热物理过程可使孟加拉湾地区不出现降水区,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以及西太平洋中的降水也被减少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56.
深圳大鹏半岛和香港地区古火山活动带,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火山活动亚带莲花山火山喷发带上,属于浙闽粤港火山活动带,也是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的一部分。为研究两地火山岩的成因机制、构造演化过程以及两地火山活动的异同点,本文采用实地考察、同位素测年等方法,从火山地层、构造和火山活动性等方面,对大鹏半岛与香港火山活动特征异同点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两地火山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相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经历了相似的地质演化过程,火山活动时期也基本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地貌特征和地质景观不同,各具特色。香港的火山机构存在超级破火山口,六边形柱状节理普遍发育。大鹏半岛火山以火山穹丘为特征,典型火山地质现象是球粒、石泡、流纹、火山碎屑较为发育。根据同位素测年分析,大鹏半岛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值为137~161 Ma,为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57.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编的站点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云贵高原1979—2019年夏季区域性极端日降水事件的异常环流进行了分析。云贵高原99%分位上的夏季(6—8月)极端日降水事件(以下简称降水事件)降水阈值为20.0 mm/d,在近41年里共发生了35次降水事件,其中7月上旬发生次数最多,7月下旬次之,8月中旬最少;35次降水事件中有4次为热带气旋系统影响,降水中心位于广西西南部及沿海地区,中心值超过75 mm,其余31次的降水中心主要集中在贵州中南部和广西北部,且降水中心强度明显低于热带气旋系统所带来的强度;受欧亚大陆中纬度(30~50°N)地区的纬向扰动波列和低纬地区异常垂直环流圈控制,云贵高原上空对流层中建立了深厚的异常上升运动,配合500 hPa副热带地区的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将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至云贵高原并在当地沿地形辐合抬升,为云贵高原极端降水的形成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同时周边地区异常冷却所带来的加热场梯度还进一步加强了云贵高原上空的气流入流,更加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和维持。此外,降水事件还与乌拉尔山至我国东北地区的低值系统活动和... 相似文献
58.
59.
利用贵州西部牂牁镇等25个乡镇2016—2021年水稻大田生育期观测资料及同期温度资料,分析温度变化对贵州西部水稻各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西部水稻在大田从移栽到收获完毕需要145~178 d,积温超过3300℃·d即可满足全生育期需求;水稻在大田从移栽到开始收获平均需要125 d,比贵州东部偏长22 d,且积温超过2500℃·d即可满足生育期需求。水稻移栽返青期需要积温430℃·d以上,分蘖期需要积温450℃·d左右,拔节孕穗期需要积温490℃·d以上,抽穗开花期需要积温470℃·d以上,灌浆成熟期需要积温在330℃·d以上。在水稻分蘖期间,温度变幅较大、变化较快,容易造成水稻分蘖速度缓慢。在水稻抽穗开花期间,持续5 d日平均温度在23℃以下,将导致水稻抽穗开花期时间延长。在水稻灌浆成熟期间,如果持续4 d日平均温度在25℃以上,将造成水稻灌浆成熟期时间缩短。温度高、种植面积少,水稻在大田生育期所需要的时间就短;反之,所需要的时间就长。 相似文献
60.
北京一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23日下午到夜间,受蒙古低涡东移南下天气过程及冷暖空气共同作用影响下,北京地区出现了强雷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降雨量达到大暴雨标准。此次大暴雨过程具有突发性、局地性、短时性和高雨强等特点。利用常规天气资料、fnl再分析6 h资料等,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成因作了初步讨论。结果表明:东移南下的蒙古低涡及北京北部、贝加尔湖以东的外蒙古境内的阻塞高压为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北京地区处于低槽前部的不稳定区。由垂直速度场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处于垂直速度大值中心,同时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小的分布状况,表明暴雨发生时北京地区大气层结是极不稳定的,地面低压辐合带配合高空东移的横槽造成高低空辐散带叠加,产生了极强的上升运动,有利于大暴雨的发生发展。近地面东南风将渤海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京地区,借助强的上升运动,在高空呈现很强的水汽通量辐合,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