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98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GRACE时变重力位模型反演了2004年至2008年共60个月的全球陆地水存储量变化,并采用滑动年平均,对全球陆地水储量的长期性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推求了全球陆地水储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表明,使用滑动年平均对GRACE重力位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较好地揭示全球陆地水储量的长期和季节性变化情况,其监测能力足以揭示几cm的等效水高变化。  相似文献   
6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石羊河流域水资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羊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自1951年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22℃/10a,增幅达1.2℃。1992年是年平均气温显著变暖的年份,与显著变暖前相比,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85℃,低于近51年1.1℃的增幅水平。在近55年中,石羊河流域的年降水总体上在增加,出山口径流量在减少,流域尾闾民勤绿洲的地下水位在快速下降。气温显著变暖后,年降水量增加了约18.2 mm,增幅达5.8%,出山口径流量减少了4.1×108m3,民勤绿洲的地下水位下降了1倍~2倍。水资源变化的成因分析表明,出山口径流量的减少源自径流补充之一的上游山区降水的减少,而红崖山水库入库径流量的持续快速减少则是民勤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径流量峰期有所提前,而人类活动严重地影响了石羊河流域中游地表径流利用量和下游可利用量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63.
三峡小江回水区真光层深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三峡水库运行初期小江回水区水体的光学特性,2007年5月~2008年5月对回水区5个断面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与常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分析了真光层深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域真光层深度空间差异不明显,但季节变化显著,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回归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系数与透明度、总悬浮物浓度有显著的相关性(R2=0.861 9,R2=0.764),与叶绿素a相关性不明显(R2=0.011 3).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真光层深度、总悬浮物浓度、叶绿素a主要受小江河口流量、小江回水区水位的影响,复杂的水动力条件与独特的水文条件是影响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真光层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钟华明  童劲松  夏军  鲁如魁 《安徽地质》2006,16(4):247-251,261
潜花岗班岩为火山颈相,其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2±0.2Ma。岩石具有富Al、Th和LREE特征,Eu负异常不明显,表明不是由基性浆演化而成,而是由加厚陆壳底部熔融形成的。结合区域构造、沉积记录和火山岩组合特征,潜花岗斑岩形成于大陆拉张环境。潜花岗斑岩年龄的确定制约了新生代沉积地层的年代,同时也为藏北地区陆内拉张时代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5.
西藏羌塘北部松西地区分布有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以高Al、K和低Fe、Mg组分为特征,ANKC值平均1.16,大于1.1,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类。CaO/Na2O在0.257~0.516之间,平均0.38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是泥质岩局部熔融所形成的。40Ar-39Ar年龄为101.42Ma±0.18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它的出现标志着班公湖-怒江结合带闭合后继续向北发生陆内俯冲,是后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66.
中国东部中生代软流层上涌造山作用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中生代造山带不同于陆缘俯冲作用和陆间大陆碰撞造山带,也不是陆缘和陆间碰撞造山带发展演化的某一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种由深部软流层上涌造山作用形成的一个新类型的造山带,又称东亚型造山作用。它的造山作用过程是:(1)早中生代(230~180Ma)的前和初始造山幕,深部软流层物质上涌和底侵作用导致冷、强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线状破裂与局部拆沉;(2)中、晚侏罗世(180~140Ma)主造山幕,软流层大规模上涌并沿着岩石圈底部壳-幔边界横向侵入和伸展,使垂向差异运动转变为水平挤压作用,结果地壳表层发生大规模的褶皱构造变形和推覆构造,使陆壳加厚形成山根,岩石圈根发生部分拆沉;(3)白垩纪(140~65Ma)的晚期造山幕,加厚的陆壳山根与岩石圈根的大规模拆沉,岩石圈进入全新的从挤压向伸展转变和巨大减薄阶段,软流层大规模上涌成山。  相似文献   
67.
在北羌塘三岔口一带采获丰富的腕足类:汉伯矮正形贝及比较种Nanorthis cf.hamburgensis(Walcott).建立了早奥陶世岩石地层单位--三岔口组,是羌塘地区目前有化石控制的最低层位.中、晚泥盆世拉竹龙组与下伏志留系、奥陶系不整合接触关系的进一步确定,证明了羌北-昌都板块与扬子板块的亲缘性,为羌北-昌都板块属性的确定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68.
“生态环境地质”的概念是近年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向引起“地质状态变迁”的“生态环境”要素研究领域拓宽所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生态环境与地质、特别是水文地质的交叉研究结果,而“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却非常困难,重点讨论了生态、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尝试性提出了“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体系,选择了评价因子与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岷江上游生态环境地质系统评价,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9.
一次爆发性气旋的发展与湿位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一次陆地爆发性气旋的数值模拟与湿位涡的诊断分析发现,气旋的爆发与湿位涡的平流关系密切,气旋的发展并不是在湿位涡中心位于气旋上空时才开始,而是当湿位涡中心位于气旋的后部,并在200hPa对下有明显的倒圆锥形下伸区时,才有利于气旋的发展。当湿位涡中心位于气旋上空时,气旋发展开始减慢。湿位涡局地变化的大小与水平方向位涡梯度的大小有关。湿斜压位涡负值区的上下贯通与气旋发展也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公路路基沉降灰色预测方法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公路路基沉降规律和GM(1,1)模型单调指数变化的特性,提出了对原始数列进行分析,合理选择GM(1,1)模型或灰色Verhulst模型。若原始数列处于快速沉降阶段,宜选用GM(1,1)模型;若原始数列处于沉降饱和阶段,宜选用灰色Verhulst模型,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灰色Verhulst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