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1篇
  免费   1107篇
  国内免费   1182篇
测绘学   436篇
大气科学   839篇
地球物理   1391篇
地质学   2694篇
海洋学   699篇
天文学   306篇
综合类   414篇
自然地理   60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329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230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3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1.
72.
油页岩综合利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抚顺矿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能源日益减少的局面为油页岩的开发应用带来广阔的前景,但油页岩工业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亦不容忽视。以抚顺油页岩为例,从油页岩综合利用和油页岩工业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系统讨论了在我国发展油页岩工业时,如何本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利用现有先进技术,科学发展油页岩工业,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固、液、气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73.
After conducting many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 several key techn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Taklamakan Desert Highway have been satisfactorily resolved. In particular, considerab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on the dry compaction of a sand sub-base, road design parameters, the creation of a structure that combines a sub-grade and asphalt pavement, 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of a sand sub-base strengthened with geotextiles, a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lete set of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is research were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Taklamakan Desert, where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extremely hars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highway was economical and that the simple construction methods produced a reliable highway. The resulting highway is believed to be the world’s first long-distance graded highway running through a huge desert with migrating dunes.  相似文献   
74.
城市信息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主题与新动力,是解决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诸多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比了数字城市和信息城市,然后指出了建设信息城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城市信息科学的学科范畴。  相似文献   
75.
探讨了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固体微区分析中激光剥蚀参数对元素分析信号灵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这些参数包括激光功率、脉冲频率、剥蚀孔经、散焦距离、剥蚀方式等。讨论了优化的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信号采集及数据处理方式。在全质量范围内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激光剥蚀的一般性特征规律和266nm紫外激光系统的最佳操作条件。在选定的激光剥蚀参数下,大多数被测元素的检出限为22.8~457ng/g,能够满足固体微区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6.
本文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提出了一套具有车牌识别功能的小区车辆管理解决方案。其中对车牌识别仪在小区车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车牌识别技术及该设计方案中应用系统的功能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7.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云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3年7月~2001年9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资料,对西北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和云水路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气候区是各种云出现最多的地区,特别是积状云的云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区,但这些云的云水路径值低;西北地区大多数云云量的高值区出现在天山山区、北疆地区、陕西东南部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高云和部分中云云量空间分布特征与降水有着较好的一致性:沿着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以及陕南和/或陇南地区是高值区,低值区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绝大多数云类春夏季节云量维持较高,秋冬季节云量较少。云水路径值较大的层状云类的云量多寡与降水多寡相一致;积状云类和层积云类云量多少与降水没有一定的关系,在降水偏少时,这类云的云量大多与降水正常时相近,有些云的云量甚至比降水偏多时还要多。  相似文献   
78.
简述了GPS的组成及发展概况,以及如何利用地面GPS观测探测大气可降水汽量(PWV),从而可以得到高精度,几乎连续和实时的水汽序列,骤报降水量以及监测恶劣天气,为天气预报和气候分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9.
中下扬子区二叠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按新近国际年代地层划分方案(ICS,2000),下扬子区二叠纪地层自下向上分为3统,9阶和相对应的华南传统6阶划分。二叠系从阿瑟尔阶至长兴阶(44Ma)共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平均时限约为3.14Ma,其中“紫松阶”)相当阿瑟尔+2/3萨克马尔阶)1个(船山组中上部)、“隆林阶、(相当1/3萨克马尔阶+阿丁斯克阶)2个(分别对应船山组上部和梁山组或镇江组)、“栖霞阶”(相当库班甘德阶+1/3罗德阶)3个(栖霞组),“茅口阶”(相当于2/3罗德阶+沃德阶+卡皮丹阶)4个(孤峰组,茅口组,堰桥组,银屏组和武穴组),吴家坪阶2个(龙潭组或吴家坪组),长兴阶2个(长兴组或大隆组);共归并为4个层序组(sequence set)。  相似文献   
80.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high damping elastomeric isolation bearing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mathematically the damping force and restoring force of the rubber material and bearing. Ten parameters to be identified from cyclic loading tests are included in the model.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en parameters in affecting the model is examined. These ten parameters are functions of a number of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elastomer such as the rubber compound, Mullins effect, scragging effect, frequency, temperature and axial load. In this study, however, only the Mullins effect, scragging effect, frequency and temperature are investigated. Both material tests and 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odel.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analytical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model is capable of predicting the shear force–displacement hysteresis very accurately for both rubber material and bearing under cyclic loading reversals. The seismic response time histories of the bearing can also be captured, using the proposed analytical model, with a practically acceptable precision.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