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54篇
测绘学   210篇
大气科学   242篇
地球物理   261篇
地质学   453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22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在世界面临能源短缺的背景下,页岩气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许多盆地或地区具有页岩气大规模成藏的地质条件,对页岩气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介绍了我国页岩气资源储量、分布及开采面临的问题,概述了页岩气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页岩气的影响因素,认为我国页岩气主要受有机碳含量、成熟度、裂缝的发育程度、地层压力的控制;页岩气与煤层气同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其赋存形态、成因类型、富集规律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可将页岩气与煤层气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2.
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曼  王超  肖如林  付卓  吕娜  袁静芳  侯鹏 《地理科学》2022,42(6):1082-1090
构建人类干扰指数,从时间和空间双重角度,评估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① 总体来说,2018年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80―2018年,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干扰增加幅度小、增长趋势慢,定量说明中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人类活动整体管控成效好;② 1980―2018年,3类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优先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指数均呈逐步增加趋势。以“胡焕庸线”为界,重要生态保护区域以西、以北人类干扰总体较小,增加相对缓慢;以东、以南人类干扰相对明显,增加也相对明显,今后对这些区域要重点加强管控;③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指数在5个监测年份均最低,增加趋势最平缓、增幅最小,人类活动实际管控成效最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人类干扰相对较大,管控成效有待显现,结果反映中国对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分类管控力度和梯度的差异;④ 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内部人类干扰指数及增幅均低于外部未受保护区域,构建重要生态保护区域有效降低人类干扰。  相似文献   
193.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中主要的调查数据源,同时也是普查成果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控制点作为数字正射影像制作的基础数据也是普查成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就国情普查成果中影像控制点的采集与整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4.
检索了CNKI期刊数据库中18种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学术期刊,从中选取2011—2015年间与GIS相关的421篇高被引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并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探讨我国这5年来GIS发展的研究热点、前沿方向以及期刊、作者、研究区域和研究机构的分布特点,为我国GIS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提供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空间格局、空间分布、遥感、空间分析、移动GIS、WebGIS、三维GIS和土地利用是GIS研究的热点方向;云南、江西、广西、青海、西藏、宁夏等冷门区域的研究价值有待挖掘;大数据方面的研究兴起于2014年,已然成为GIS研究的前沿方向。  相似文献   
195.
The quality of GIServices (QoGIS) is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for services sharing and interoperation. However, QoGIS is a complex concept and difficult to be evaluated reasonably. Most of the current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static and non-scalable evaluation methods but have ignored location sensitivity subsequently resulting in the inaccurate QoGIS values. For intensive geodata and computation, GIServices a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location factor than general servic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location-aware GIServices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via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LAGCF). The model uses a mixed CF method based on time zone fe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user and GIServices. Time zone is taken as the location factor and mapped into the prediction process. A time zone-adjuste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lgorithm was designed to measur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GIServices and the target, helping to identify highly similar GIServices. By adopting a coefficient of confidence in the final generation phase, the value of the QoGIS most similar to the target services will play a dominant role in the comprehensive result. Two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large-scale QoGIS data were implement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ity of LAGC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GCF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QoGIS prediction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96.
基于1961—2016年5—8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NCEP再分析资料和新疆9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5月青藏高原上空环流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与北疆夏季降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8;(2)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的强弱变化会影响500hPa的夏季环流特征、夏季地表至300 hPa的水汽通量输送,当指数偏强时,夏季环流形势的配置和水汽输送均有利于北疆夏季降水,反之,则不利于北疆夏季降水;(3)夏季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和北疆夏季降水、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的关系密切,并且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和青藏高原5月、夏季的感热通量有明显的负相关,通过高原的热力持续性作用,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的强弱可以影响北疆夏季降水的多少。  相似文献   
197.
基于1951—2009年衢州国家基本气象站近59 a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对衢州市特征性灾害天气——暴雨分布进行分析,探讨衢州市区域性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9 a来衢州市年平均温度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气温急剧上升;90年代以后19 a的平均温度比50年代上升了0.68℃,其中冬季变暖比较明显,其次为夏季。极端气温年平均值也有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季节性,最高温度上升幅度大于最低温度上升幅度。衢州市年降水量变化有向极端方向变化的趋势,通常以4—5 a为一个周期,偏多和偏少年份交替出现,但平均年降水量的变化并不明显。年内降水量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夏季较多,冬季较少。1966年前,年降雨量变化幅度较平稳,年降雨量偏少;1966年后,降雨量逐渐增多,1975年前后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1980年前后发生突变,且波动增多。  相似文献   
198.
1951—2009年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中国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将全国按照气候区域划分为11个气候区,并利用1951—2009年中国194个国家基本/基准站月、年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对全国及每个气候区平均温度及降水量的年和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及各地区增温趋势均为极显著增加,尤其近20 a增温速度更快;而2007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  相似文献   
199.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s of water-soluble ions in PM2.5 in Beijing,the authors observed their concentrations continuously and in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by the system for rapid collection of fine particles and ion chromatography(RCFP-IC) during 12–18 July 2010.These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ose of earlier backward trajectory research are used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causes of concentration changes in water-soluble ions under the influences of two kinds of air masses in summe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centrations of NO3-,SO42-,and NH4+ were influenced strongly by the continental air mass than by the marine air mass.Cl- and Na+ were not changed significantly.Because the sources of K+,Mg2+,and Ca2+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land,their concentration levels were slightly higher under the control of continental air mass than that of the marine air mass.Variations of NO2- during the observation differed from those of other ions;its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arine air mass.Moreover,the authors obtain 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eight water-soluble inorganic ions including NH4+,K+,Mg2+,Ca2+,Cl-,NO2-,NO3-,and SO42-.Diurnal variations of NH4+,NO3-,and Cl- showed single peak,which appeared before noon,while SO42- showed two peaks that appeared during rush hours.Those of Mg2+,Ca2+,and K+ showed single peak that appeared in the afternoon.That of NO2- showed with a peak appearing at sunrise and a valley appearing at sunset.  相似文献   
200.
登陆热带气旋在鄱阳湖区的活动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子  李英  魏娜 《大气科学》2017,41(2):385-394
鄱阳湖流域是受登陆热带气旋(简称TC)影响最为频繁的内陆地区之一。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地面观测资料、中国气象局一日两次的常规探空资料以及NCEP/NCAR一日四次的2.5°×2.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过鄱阳湖TC的活动特征及其影响。首先统计1949~2012年进入鄱阳湖区域61个TC的活动特征发现,平均而言进入鄱阳湖地区的TC具有移速减慢,强度衰减变缓及降水增幅特征。大尺度环流场分析表明,登陆进入鄱阳湖区的TC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东亚大陆高压之间的鞍形场中,引导气流减弱,水平风垂直切变减小,有利于其移速减慢、衰减减缓以及降水累计。几个典型TC个例的观测分析发现,TC降水降低了鄱阳湖区浅层土壤温度和低层大气温度及其日较差,但增加了土壤和空气湿度。鄱阳湖区域下垫面较高的地面热量有利于TC维持。而湖区对流有效位能在TC进入后明显降低,说明TC触发了该区域对流有效位能释放,有利于其降水增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