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4篇
  免费   2106篇
  国内免费   3322篇
测绘学   1581篇
大气科学   1168篇
地球物理   1463篇
地质学   5706篇
海洋学   1840篇
天文学   105篇
综合类   764篇
自然地理   1075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682篇
  2020年   576篇
  2019年   591篇
  2018年   551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525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752篇
  2012年   781篇
  2011年   768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759篇
  2008年   723篇
  2007年   643篇
  2006年   657篇
  2005年   569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39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71.
边境区位及其再创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区位理论认为,国家边界降低了边境地区中心地的“中心性”,分割了中心地市场区,使边界两侧的经济活动交往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加大。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企业组织、企业行为变革和各边境地区区域和地方组织的积极参与等动力机制的作用,跨边界经济合作过程中,边境地区进行着边境区位的再创造。本文对传统区位理论有关边境区位的论述进行了评述,并分析和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企业组织、企业行为变革和各区域、地方组织等动力机制对边境区位再创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2.
In this study the arable land changes in two counties (Zigui and Xingsha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in China are investigated. The statistical data from the officially published statistical books are used to study these changes in the two counties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since 1949. The changes of arable land, changes of arable land per capita, and changes of multiple crop index in Zigui and Xingshan counties are examined. Using an index method, we conclude that the two counties are critical in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arable land.  相似文献   
173.
阿尔泰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围岩蚀变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姜俊 《矿产与地质》2003,17(6):679-682,734
可可塔勒铅锌矿床受火山喷发中心和沉积洼地控制,铅锌沉淀于海进阶段的局限还原卤水池中;矿下存在大型蚀变带,构成成矿流体对流循环过程中的水-岩作用带;后期造山挤压过程使地层和矿体倒转,矿床最终定位于麦兹倒转向斜之北东倒转翼的东南近转折部位。指出该矿床属海底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74.
松潘-甘孜带:是弧前增生还是弧后消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多年在该区工作实践,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前身的巴颜喀拉盆地是羌塘—他念他翁晚古生代前缘弧之后的一系列多岛弧—盆系的一个大型弧后盆地。三叠纪时,围限此“三角形”盆地三条边缘的构造动力学作用方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东侧为扬子西缘被动大陆边缘(D—T2),中三叠晚期(拉丁期)转化为与华北和羌塘陆块有关的前陆盆地(T2—T3),由于扬子陆块向西双向斜向俯冲作用,在其北侧和南侧边缘形成南昆仑和可可西里—甘孜—理塘俯冲消减杂岩。重建的地层层序和沉积地质特征显示巴颜喀拉盆地主体三叠系复理石沉积是周缘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75.
夏塞地区是西南三江(金沙江、澜仓江、怒江)地区东缘的一个重要成矿带,带内银、锡矿产责源十分丰富。本文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体和地层,构造和岩体是区内的主要控矿因素,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矿床类型为分布于岩体内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床和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的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6.
皖西南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对宿松—东至地区南华纪-志留纪地层露头剖面研究,对其相应的沉积环境、沉积相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等成果,将南华纪-志留纪地层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5个二级层序和15个三级层序组。一级和二级层序在沉积相序上总的趋势表现为浅→深→浅的变化,且与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吻合;三级层序组海平面上升和下降往往受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冰川事件影响。  相似文献   
177.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英具有较大的硬度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其颗粒表面特征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环境。而通过扫描电镜研究石英颗粒表面微细特征是分析沉积环境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多数人认为四川盆地白垩纪地层存在沙漠沉积(打儿凼组和夹关组),但仍有人对沙漠沉积的存在持怀疑态度,并认为是河流成三角洲沉积。过去关于其沉积环境的判别主要是根据沉积结构和构造,并未对其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进行过系统分析。笔者对采自四川盆地白垩系不同层位地层的样品进行了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分析可以成功地将石英沙区分为风成和水成沉积。因此,本文从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方面进一步肯定了四川盆地白垩纪古沙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8.
成藏组合体的研究是地学领域的一大热点,笔者利用钻井、测井、地层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以输导系统为重点,通过对构成成藏组合体的地质要素、地质作用的时空配置研究,将江陵凹陷划分为一个完整的成藏组合体,指出该成藏组合体油气成藏发生于荆沙中期—荆河镇晚期(始新世中期一渐新世晚期),具有不同层位同期成藏的特征。江陵凹陷具有多套勘探层系,可以进行多层系立体勘探,提高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179.
火山活动与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山活动不仅对铁、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金矿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多年在火山岩分布区的工作的整理大量国内外大型超大型矿床矿田地质资料,深切地认识到火山作用在金矿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金矿床地质成因类型划分及其规模和资源量、各类型矿床的地质条件分析来说明这一认识,并初步总结了找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标志,试图来推动火山岩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由于陆相火山岩金矿较为直观,因此本文着墨较少,而着重说明海底火山活动与金矿形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0.
板块下的构造及地幔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最新的全球地幔地震层析资料揭示了岩石圈板片可以俯冲到核幔边界,超地幔羽可以从核幔边界上升到地壳上部形成热点。在大陆板块汇聚边界,地幔地震层析图像不仅显示了岩石圈板片的超深俯冲,还保存了拆沉的岩石圈“化石”残片的重要信息。从地幔深部所获取的新资料为全地幔“单层对流“的新模式提供了依据。在介绍上述全球构造研究新动向的基础上,本文强调了研究岩石圈板块必须了解板块下的构造,探索岩石圈板块的驱动力应该从“岩石圈动力学”升华到“地幔动力学”,并提出了大陆板块汇聚边界地幔动力学研究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